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共30张ppt)(4份打包3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共30张ppt)(4份打包3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5 20:45:01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
运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技术
制度
思想
温故知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奎屯市一中李新亮
背景:
时间:
临时总统:
副总统:
意义: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孙中山
黎元洪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国旗
五色旗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临时政府主张对外维护民族尊严,但它又承认清政府同列强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它的目的是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它暴露了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的严重妥协性。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标志清朝260多年统治结束
1、宣统帝下诏退位
时间:
意义:
1912年2月12日
清帝退位诏书
宣统帝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推翻了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月13日孙中山辞职。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垂钓于洹水之上,貌似“隐居”,确仍遥控着北洋军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清政府
被迫重用
帝国主义列强
支持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施压
妥协退让
逼宫
辛亥革命期间各方力量的关系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军事进攻
政治欺骗
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果实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
内容:
1912年3月11日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司法独立等。
主权
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
分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3)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5)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进步性: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它最大的历史功绩。)
3、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经验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临时总统:孙中山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清帝退位
2、袁世凯北京就任临时总统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3月11日
2、内容: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等
3、性质及意义
本课小结




1、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在
中划√。
清帝必须退位
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3、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进步性: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最大的历史功绩。)
3、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经验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A
武昌起义
B
《临时约法》颁布
C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D
辛亥革命形势发展
E
宣统帝颁诏退位
F
B
E
A
C
F
D
排一排




1.中华民国成立于(

A.北京
B.南京
C.日本东京
D.上海
B




2、下列不属于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采取的措施的是(

A.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B.清帝必须退位
C.临时总统到南京就职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庄严宣布:“对外要将清政府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而后在《告各友邦书》中,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南京临时政府的这种变化表明其在此期间的主要目的是(

A.延续帝国主义的中立态度
B.获得帝国主义的外交承认
C.换取帝国主义的经济援助
D.集中力量对付清政府和袁世凯
C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A




5.1912年,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这意味着中国(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A




今日之中国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