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检测含答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7单元(韩非子选读)检测含答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5 21:01:32

文档简介

2017-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7.1郑人有且买履者检测含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语基落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圣人作,钻燧(suì,取火器)取火,以化(消除、去掉)腥臊,而民说(告诉)之,使王(统治)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B.中山之君烹(pēng,烧煮)其子而遗(yí,留下)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chuò,连吃带喝)之,尽一杯。
C.其御(驾驶车马的人)曰:“曩(nǎnɡ,从前,过去)将罪(惩治、治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 ”
D.此二人说者皆当(dāng,对,合适)矣,厚者为戮(lù,杀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解析A项,“说”通“悦”,爱戴;B项,“遗”应读“wèi”,送给;D项,“当”应读“dàng”。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B项,代词,它。A项,连词,用来/连词,因此。C项,动词,做/介词,被。D项,副词,将要/连词,表递进关系,况且。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3下列句子中的“说”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②故先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③燕相受书而说之 ④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⑤此二人说者皆当矣 ⑥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④/②③⑥/⑤
C.①③④/②⑥/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①④通“悦”,②③⑥解释,⑤劝说。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B.胡,兄弟之国也
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解析B项为判断句;A、C、D三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 ”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 ”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韩非子·说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先以其女妻胡君    故:故意。
B.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
亲:亲近。
C.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逃亡。
D.薄者见疑
见:被。
解析C项,亡:丢失。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6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A.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A、C两项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使动用法。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7文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中的“此二人说者”指的是(  )
A.宋富人之子和邻人之父
B.宋富人和邻人之父
C.郑武公和关其思
D.关其思和邻人之父
解析根据后面的“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可以推断得出。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8“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正确的意思是(  )
A.重的被杀死了,轻的被人怀疑,那么不是明白事理困难,而是明白事理后正确处置才困难啊。
B.进谏的话说重了(君王)就要杀人,说轻了(君王)就要怀疑人,这说明不是知道情况困难,而是处理它更困难。
C.重者被杀,轻者被怀疑,这说明知道问题并不难,恰当地处理它是难的。
D.厚道的被杀,浅薄的被怀疑,这说明了解问题并不难,而是如何量刑更困难。
答案A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3题。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 ”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 ”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①:“治国最奚
( http: / / www.21cnjy.com )患 ”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 ”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 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②: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 ”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 ”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有删改)
注①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齐桓公任命他为卿,尊他为“仲父”。②阤(zhì):毁坏,败坏。
( http: / / www.21cnjy.com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概甚平       平:平行。
B.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
县:通“悬”,悬挂。
C.此人主之所以蔽胁
所以:……的原因。
D.故人臣执柄而擅禁
执柄:掌权。
解析A项,平:公平。
答案A
( http: / / www.21cnjy.com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B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A项,连词,表方式/连词,表转折,却。C项,疑问副词,哪里/语气词,无实义。D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借。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B.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C.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D.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解析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国家也有这样的猛狗,法术之士怀有治国的策略而想使大国的君主明察起来,那些大臣却像猛狗一样迎上去咬他们。
答案A
( http: / / www.21cnjy.com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一种习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猛狗、社鼠的形象,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C.最后一段举出尧传天下给舜的传说,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尧为人主而“不觉”,致使他接连错杀鲧、共工两位大臣。
D.两个寓言故事包含着这样的哲理: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关系,如狗猛与酒酸之间的必然关系,就难以判断。
解析C项,最后一段是为了说明尧能排除错误的谏言而坚持传位给舜是很难得的。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
(2)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参考答案(1)(卖酒者)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缘故,就去问他熟悉的人。问到长者杨倩。(注意“怪”“故”“问”的翻译)
(2)尧了解舜贤明,不是很难的事。至于诛杀进谏的人,而一定要传位给舜,才是真正难的事啊。(注意“之”“至”“诛”“乃”的翻译)
三、表达交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14先秦诸子召开一场学术思想座谈会。请依据甲、乙、丙的发言内容,推断甲、乙、丙各是谁。(虚拟场景,年代前后可不考虑)
甲:人与人之间,即使亲如父子,也不可能不讲利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好行为给予奖赏,坏行为给予惩处,就是最合乎人性的管理方式。
乙:许多人并不了解,人只不过是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化的一部分。在我看来,“性善”“性恶”其实是无谓的争论。面对当前的混浊乱世,重点是怎样能活得自在啊!做人只要随顺本性,因任自然,就能随心所欲地快意遨游,融入天地不言的大美之中。
丙:人之所向善,必须靠后天的努力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因此,接受教育、从事学习,乃是当务之急。对于莘莘学子而言,好的老师、好的教本是不可或缺的;正犹如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外在的一套礼法规范也是必要的。
甲:       乙:     丙:    
参考答案甲:韩非子 乙:庄子 丙:荀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15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分别概括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关系。(不超过45字)
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创新能力三方面素质的人才。创新意识是实现创造发明的前提与动力。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作基础,离开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将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离开创造性思维,精神或物质产品的产生就成为无源之水,所谓的创新能力也不过是事倍而功半的傻干,甚至是徒劳而无功的蛮干。
参考答案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创新人才所要求的三方面素质中最核心的素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16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
( http: / / www.21cnjy.com )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 ”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
小孩子又问:“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 ”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
 ”
参考答案你手里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而要懂得与人分享。(或: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2017-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7.2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检测含答案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语基落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桀以醉亡(失去)天下,而《康诰》曰“毋彝(yí,常常)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身体)。
B.子虽工(擅长)自树于王,而欲去(除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C.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yī,穿着)缁衣而反(通“返”,回家)。其狗不知而吠(fèi,叫)之。
D.于是乃相与聚嘬(zuō,吮吸、叮咬)其母而食之。彘臞(qú,害怕),人乃弗杀。
解析A项,“身”,性命;C项,“衣”应读“yì”;D项,“臞”,同“癯”,消瘦。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2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
B.而亡其富之涯乎
C.鳣似蛇
D.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
解析B项,亡,通“忘”,忘记;C项,鳣,通“鳝”,黄鳝;D项,反,通“返”。
答案A
( http: / / www.21cnjy.com )3下列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介词,引出动作行为支配对象,不译。A项,到;C项,对于;D项,和。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②圣人见微以知萌 ③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④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见:①动词,引见、介绍;②动词,看见、看到。虽:③④均为连词,虽然。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宋君曰:“醉足以亡
( http: / / www.21cnjy.com )裘乎 ”对曰:“桀以醉亡天下,而《康诰》曰‘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
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锄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
曾从子,善相剑者也。卫君怨吴王。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子曰:“吴王好剑。臣相剑者也。臣请为吴王相剑,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卫君曰:“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吴强而富,卫弱而贫。子必往,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乃逐之。
(《韩非子·说林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   亡:丢失。
B.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假:假如。
C.卫君怨吴王
怨:怨恨。
D.臣请为吴王相剑
相:鉴别。
解析B项,假:借。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②吴强而富 ③子之为是也 ④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而:①表顺承;②表并列。之: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④代词。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7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绍绩昧故意醉酒亡裘,是为了对经常饮酒的宋君进行讽谏,告诫他不要因此亡国。
B.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是为了将来鲁国有难,能够得到晋国和楚国的帮助。
C.犁锄认为要真正使鲁国避免祸患,首先要同近邻齐国搞好关系,因此应让众公子宦于齐。
D.曾从子欲为卫君而行刺吴王,可是卫君认为他是为了“利”而行刺,因而不会成功,所以最终拒绝了他。
解析A项,“故意醉酒亡裘”错;C项,“因此应让众公子宦于齐”错;D项,“因而不会成功”错。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
(2)臣请为吴王相剑,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
参考答案(1)跟遥远的越国借人来抢救淹在水中的孩子,越人虽然善于游水,这孩子也一定是没命了。
(2)请让我去给吴王鉴别宝剑,我把剑拔出来给他看,乘便为您刺杀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3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 ”对曰:“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曰:“安信 ”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今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解析D项,“过”应解释为“错误地”。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B项,表顺承关系的连词/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的意思。C项,表目的关系的连词,“来”的意思/介词,“因为”的意思。D项,两个“且”都是副词,意思是“将要”。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项是(  )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解析本文是典型的“一事多人型”的文言文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种体裁近几年高考出现频率不高。本文共讲了七个人关于“诚信”的故事。四个事例从正面直接体现,三个事例从反面间接体现。第二段是对“诚信”的阐释。故直接体现诚信的事例是第一段“晋文公”,第三段“吴起”,第四段“魏文侯”,第五段“曾子”。所以该题六句话中直接表现诚信的有四句①③④⑤,故选B项。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国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国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表现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这个官吏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解析D项,对“因遣之”的理解错了。遣的是“客”,不是“关市”,所以“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是错误的。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今返而御。”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参考答案(1)有了像那样讲信用的国君(或“有国君像那样讲信用”),能不归顺他吗
(2)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饭。那朋友说:“好的,我立即回来和你一块儿进餐。”
(3)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方法。
三、表达交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建设法治中国,不仅需要法治手段的保障,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                   。法治观念侧重于人们对法治的理性认知,而法治精神则浓缩了法治思想和感情的精华。因此,②             ,必须大力加强法治精神培育。我们弘扬法治精神,其目的不仅在于发挥法“禁于已然之后”的功效,③                 ,帮助人们从思想上树立法治思维,自觉依照法治精神处理问题,真正使法治精神得到弘扬。
解析根据①后面对“法治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法治精神”的解说,再根据前面“不仅”的提示,可推知①处应补写“更需要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的支撑”等内容。根据“因此”一词,可知②所在语句是根据前面的解说而推出来的结果;再根据后面的“我们弘扬法治精神”,可推出②处应补写的内容。根据③前面的语句,可知③处补写的内容是对前一句“不仅在于发挥法‘禁于已然之后’的功效”的递进,要与“禁于已然之后”相对应。
答案示例①更需要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的支撑 ②弘扬法治精神 ③更要“防于未然之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15仿照例句中画线部分的句式以“水”和“山”为陈述对象续写句子。要求:所写的句子不能与例句内容重复。
例句: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有了这一江春水,山就有了许多的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               。             ,             ;             ,             。
答案示例水总是欢快地流淌着 水的活泼 显出山的宁静 水的灵动 显出山的沉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