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6.1兼爱检测含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兼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语基落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相篡(cuàn)
不惮(dàn)
慈孝(chí)
B.执弱(zhí)
侮贫(wǔ)
敖贱(ào)
C.毋起(wù)
焚舟(fén)
牂羊(zāng)
D.黧黑(lí)
期年(qī)
教驯(xùn)
解析A项,“慈”应读“cí”;C项,“毋”应读“wú”;D项,“期”应读“jī”。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看待。
B.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易:改变。
C.胁息然后带
带:腰带。
D.是以仁者非之
非:反对。
解析C项,“带”应是名词作动词,当“束腰带”讲。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3下列句子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贵必敖贱 ②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③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④教驯其臣 ⑤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⑥破碎乱行
A.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解析①“敖”通“傲”;②“于”通“迂”;④“驯”通“训”;⑥“碎”通“萃”,聚集。
答案A
( http: / / www.21cnjy.com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
B.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
C.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D.人必从而爱之
解析A项,古义指残害。今义指偷东西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C项,古义指侍卫人员。今义指①方位词,左和右两个方面;②动词,支配,操纵;③方位词,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D项,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5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B项,代词,自己。A项,是的/这样。C项,憎恨/不好的。D项,相互/我,偏指一方。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 天下之害何也 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 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墨子·兼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之与家之相篡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偷窃。
C.何以易之
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解析B项,贼:残害。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用来……的/……的原因。B项,介词,表原因,因为。C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连词,表并列。
答案A
( http: / / www.21cnjy.com )8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文的主旨是“兼爱”。②是“兼爱”的结果;③是墨子批评天下士人的话。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第三段借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解析C项,文中列举晋文公、楚灵王、句践的事例,不是说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而是说君主要引领士人“兼爱”,无比较意。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3)此何难之有焉 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参考答案(1)等到一年,朝中大臣的脸色黑中带黄。这是什么缘故呢 君主喜欢这些,所以臣子能做到这些。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这样有什么困难呢 只不过是君主不按照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按照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
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曰:“吾今则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徐子以告夷子。
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 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孟子·滕文公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愈,我且往见 且:将要。
B.吾固愿见
固:本来。
C.不直,则道不见
直:耿直。
D.夷子思以易天下
易:改变。
解析C项,直:直截了当,简洁明了。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1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
A.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B.我欲因之梦吴越
C.虎因喜,计之曰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同为介词,经由,通过。A项,动词,顺着;B项,介词,凭借;C项,副词,于是,就。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2)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 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参考答案(1)然而夷子却厚葬自己的父母,那么他是用自己所鄙薄的方式来对待双亲。
(2)按儒家的学说,“古人爱护百姓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像爱护初生的婴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认为是说,对人的爱是不分差别等级的,只是施行起来是从自己的父母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
答案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15请结合《兼爱》,说说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是孟子和墨者夷之对“爱”有没有差别的阐述,孟子认为爱有差等,而墨者夷之却坚持墨子的爱无差等的主张。
三、表达交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中》)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意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儒家及墨家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思想来理解文段内容。儒家倡导仁爱,推己及人;墨家主张的则是无差别的兼爱,一视同仁。可见,两者都能做到推己及人,而墨子兼爱思想中爱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然后,结合现实生活,具体谈理解即可。
答案提示①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则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差别等。②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公平的角度,也可从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从儒、墨兼用,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现实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17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填空。
盘古说:我开。共工说:我撞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娲说:我 。夸父说:我追。精卫说:我 。后羿说:我射。仓颉说:我造。神农说:我尝。燧人说:我 。有巢说:我搭。鲧说:我堵。禹说:我 。干将、莫邪说:我铸。鲁班说:我锯。孙子说:我谋。孔子说:我 。孟子说:我 。老子说:无为。庄子说:自在……这样,开天辟地、利用自然、制造工具、创立学说的先秦文化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解析“我”后面的字从词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看应是动词,并且概括了这个人的具体做法。如“盘古说:我开”是因为后人对盘古的认识集中在开天辟地上。同样,传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所以第一处填“补”;精卫有填海的故事,第二处可填“填”;燧人有钻木取火的传说,第三处可填“钻”;大禹用疏通的方法治水,第四处可以填“疏”“治”;而孔子、孟子宣扬的思想是“仁”“义”,第五、六处可分别填“仁”“义”。
答案补 填 钻 疏 仁 义2017-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6.3尚贤检测含答案
三、尚 贤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语基落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远鄙:边远的小邑。
B.四鄙之萌人闻之
萌人:即民人。
C.列德而尚贤
列:按照某种次序排列。
D.以劳殿赏
殿:在宫殿上。
解析D项,殿:定、评定。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2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②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③四鄙之萌人闻之 ④美章而恶不生 ⑤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⑥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解析①“辟”通“避”;③“萌”通“氓”;④“章”通“彰”;⑤“尚”通“倘”。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C项都译为“国都、都城”。A项,拿/举用。B项,臣下/使……下,译为“罢黜”。D项,代词,他/句中语气词,表疑问。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4下列各句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将在于众贤而已
A.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C.不义不富
D.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解析例句与C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众,使……众多;富,使……富有。A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有才德的人。B项,动词活用为名词,辅助的人、帮手。D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贫穷低贱的人。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墨子·尚贤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得治而得乱 治:治理得好,安定,
太平。
B.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本:本来。
C.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尚:崇尚,尊崇。
D.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术:方法。
解析B项,本:从根本上。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乎”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
A.儿寒乎 欲食乎
B.出跳梁乎井幹之上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介词,在。A项为语气助词,表疑问;C项为介词,比;D项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7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就摆出了全文的中心观点:王公大人治理国家,是否能够通过尊尚、举用德才兼备的贤士来治理政事,是国家能否治理得好的关键。
B.王公大人治理国家的结果是“得贫”“得寡”“得乱”,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贤士的重要性,招致了他们的反对。
C.国家德才兼备的士多,国家就治理得好;德才兼备的士少,国家就治理不好。所以身处高位治理国家的人,其要务是使德才兼备的士增多。
D.要使国家德才兼备的士众多,最为关键的措施是使他们得以富贵,使他们得到敬重,得到肯定与赞誉。
解析B项,“招致了他们的反对”错,原文无此意。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2)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参考答案(1)因此国家才德兼备的士众多,那么国家就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士少,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
(2)譬如,要想使自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里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增多,就必须使他们富裕,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之后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增多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3题。
兴 贤
王安石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 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 http: / / www.21cnjy.com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询众庶 博:广泛。
B.则谠直之路开矣
谠:正直。
C.轶三代
轶:通“佚”,散失。
D.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涂:道路,这里指治世的
境界。
解析C项,轶:超过、超越。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流俗所共知耳 B.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
C.然其间兴衰之世
D.不有忌讳
解析A项,古义:世俗之人;今义:一般的风俗习惯(多含贬义)。
答案A
( http: / / www.21cnjy.com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B.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C.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D.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解析注意关键词“者”“也”的同时,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陈述了论点“国以任贤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认为“治安之世”有贤才能造就兴旺之国,而“昏乱之世”,虽有贤才却无法挽回衰败的局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用与不用。
B.作者综观商、周以来的历史发展,援引史实,有力地证明了发现贤能,引进贤能,才能使国家再现“三皇五帝”时的繁荣景象的论点。
C.为使自己的论证有说服力,作者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用史实的时候,历数古代“用与不用”两种相反的结局,并把这些古代的事例当作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进行古今映照。
D.本文的思路先是由古到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继而又从今返古;既循环往复,又一意到底,不生枝节。文章短小精悍,平易明快,言辞时而虎虎有生气,时而饱含深邃忧思,笔力雄健。
解析D项,本文思路由古到今,并未“从今返古”。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
(2)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 在君上用之而已。
参考答案(1)为什么安定的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人才国家就能兴盛,昏乱的时代即使有人才国家也不能兴盛呢 原因是任用贤能与不用贤能啊。(注意“何”“治安”“虽”“盖……之谓”的翻译)
(2)古代哪怕是纷扰的乱世,还有如此多的贤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士,何况今天是太平时节,怎能说没有人才呢 关键在于君主任用(还是不任用)贤能罢了。(注意“扰攘”“况”“太宁”“在”的翻译)
三、表达交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14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墨学沉睡了两千年,这两千年,正好是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帝王集权专制的两千年。 ; 。 。 ,墨家作为中国最富创造力的古代精华,其复兴受到重视,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①当封建专制面临解体时,思想上的专制罗网也被撕开一角
②墨家的道义,注定其本质精神无法苟合于集权的专制政体
③墨家的复兴,必然要等待君主集权制的崩溃
④墨子的学说,在晚清时期重新被重视,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解析②③写“沉睡的原因”,应在前;④①写复兴,应在后。
答案②③④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15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古今隐
( http: / / www.21cnjy.com )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参考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2017-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6.2非攻检测含答案
二、非 攻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语基落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园圃(pǔ)
攘鸡(rǎnɡ) 犬豕(shǐ)
B.兹甚(cí)
栏厩(jiù)
扡衣(tuō)
C.衣裘(qiú)
誉之(yù)
以此说往(shuì)
D.遗后世(yí)
鸡豚(tún)
不辜(ɡǔ)
解析B项,“兹”应读“zī”;C项,“说”应读“shuō”;D项,“辜”应读“ɡū”。
答案A
( http: / / www.21cnjy.com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得:捕获、抓住。
B.以亏人自利也
亏:损害。
C.罪益厚
厚:大、重。
D.情不知其不义也
情:假使。
解析D项,情:确实、的确。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B.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C.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D.其不仁兹甚
解析A项,“辩”通“辨”;C项,“扡”同“拖”;D项,“兹”通“滋”。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介词,可译为“因为”/介词,可译为“把”。B项,原因,缘故/变老。C项,国家/国都。D项,都译为“责怪”。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 http: / / www.21cnjy.com ),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 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 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 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 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墨子·非攻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取戈剑者 取:夺取。
B.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攘:偷窃。
C.从而誉之
誉:赞誉。
D.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甚:很。
解析D项,甚:超过。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代词,为什么。B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借。C项,介词,在/通“倘”,连词,倘若。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就。
答案A
( http: / / www.21cnjy.com )7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全都属于“一般人所说不义”的一项是( )
①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②攻国 ③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④杀不辜人 ⑤攘人犬豕鸡豚 ⑥少见黑曰黑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解析②是大不义,非一般人所知。⑥比喻不能区分义与不义。
答案A
( http: / / www.21cnjy.com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偷盗行为说起,逐层推进,论证了损人越甚越不义、罪越大的道理,从而说明掠夺战争是最大的不义行为,必须坚决反对。
B.在先秦诸子里,墨子的论辩特别富于逻辑性,而且恳切动人,这篇文章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C.“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小为非知非,大为非而不知非”的道理。
D.本文论点是反对攻人之国,认为攻国是错误而不义的。写作特色是一开头就提出观点。
解析D项,“写作特色是一开头就提出观点”错。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参考答案(1)他们确实不知道攻打别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义的,所以写下他们赞同攻打别国的话,留传给后世;如果他们知道攻打别国是不义的,那如何解释他们写下这些不义来留传给后代呢
(2)因此知道天下的君子在分辨“义”和“不义”的问题上是混乱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兵甲,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诲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谄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雠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与。”
公曰:“然则何若 ”
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 ”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在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为;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崇乐以从嗜欲 乐:音乐。
B.不阿党,不私色
阿:迎合。
C.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
省:反省。
D.为人,而诸侯为役
役:仆役。
解析A项,乐:享乐。C项,省:省去。D项,役:役使。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C项,结构助词,的/动词,到。A项,动词,帮助。B项,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D项,介词,在。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叙述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齐景公最初轻视诸侯和百姓,没有将心思放在治国上。当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便向晏子求教。
B.晏子通过对圣君和昏君的治国之道的对比,让齐景公知道了“宽厚爱人”的重要性。
C.齐景公认为晏子的说法很有道理,便依其法而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D.墨子听说此事后,对晏子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晏子的观点虽然在做法上违背了个人利益,但事实上却能够使更多的人依附。
解析D项,“在做法上违背了个人利益”在文中没有根据。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
(2)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在为己。
参考答案(1)景公很害怕这种处境,问晏子说:“古代的圣贤君王,他们怎样行事 ”
(2)晏子懂得治国之道。治国之道在于为别人打算,失策在于为自己打算。
三、表达交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1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
子墨子自鲁之齐,即过故人。(故人)谓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①。”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 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③我者也,何故止我 ”
(《墨子》)
注①不若已:不如停止。②如:应当。③劝:鼓励。
(1)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括孔子和墨子所具有的共同精神。
(2)根据上面两段文字,评述孔子和墨子在实践道义过程中情感的差异。
参考答案(1)坚定地为理想而奋斗、献身。(或: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2)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充满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深的怅惘。虽然“为义”的人很少,但墨子对实现自己的理想充满信心,乐观而自信。孔子更具人情、人性,墨子更具英雄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15在“国学热”的辩论赛中,正反两方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请你根据正方的陈述,补充出反方的内容。
正方:我认为国学热升温是一件好事。首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国学热升温体现了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和自信的提升;其次,国学热升温体现了人们对当前日益泛滥的“拜金主义”“快餐文化”的反思,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视;再次,国学热升温可以加强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熏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反方:我认为运动式的“国学热”不可取。
答案示例首先,国学的弘扬要依靠国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自觉性,国学素养的提高应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其次,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存在有其特定的背景,在当代社会复兴国学,犹如刻舟求剑;再次,把国学通俗化、情趣化,以迎合民众心理、适应民众期待的国学热,只能使国学变得肤浅和庸俗。因此,我们要用平和、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