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枣儿 同步练习.DOC

文档属性

名称 15*枣儿 同步练习.DOC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6 10:0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枣儿
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翘(   )首   掸(   )去
馋(   )鬼 
踌躇(    )
2.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1)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囫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枣儿》是一出话剧,作者是________。本剧以“________”贯穿全剧,运用________手法,让________与________围绕“________”进行对话,展开剧情。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一急,把个枣儿囫囵个儿________下肚了。(吞 咽 吃)
(2)男孩________地走过去捡枣儿。(大手大脚 蹑手蹑脚 毛手毛脚)
(3)田野里只________着那一老一少充满企盼的呼唤。(回响 回荡 荡漾)
课内语段阅读
人物 老人、男孩子
幕启。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幕后传来童谣: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老人 (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喃喃自语)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
男孩从台侧探了探头。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老人 (大声)过来!
男孩 爷爷……
老人 (威严地)叫你过来就过来。
男孩 (无可奈何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捡了一颗,我没有吃,给你。
老人 (将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枣儿放入)全给你吃。
男孩 (喜出望外)谢谢爷爷!(吃得津津有味)枣儿真大。
老人 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 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 (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
男孩 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
老人 不许笑。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好听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顺口。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书,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木”了。你看(用手指在空中比画“木”)所以他叫枣儿!
5.“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这一舞台背景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开篇写童谣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老人的话表现出他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语篇阅读
谈 孝
季羡林
①孝,这个概念和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国独为突出。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就是一个宗法伦理色彩非常浓的社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
②中国人民一向视孝为最高美德。嘴里常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书上常讲的“三纲五常”,又是什么“三纲六纪”,哪里也不缺少父子这一纲。具体地应该说“父慈子孝”是一个对等的关系。后来不知道是怎么一来,只强调“子孝”,而淡化了“父慈”,甚至变成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古书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给的,父母如果愿意收回去,也是可以的。
③历代有不少皇帝昭告人民:“以孝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下”。自己还装模作样,尽量露出一副孝子的形象。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并不缺少为了争夺王位导致儿子杀死父亲的记载,野史中这类记载就更多,但那是天子的事,老百姓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如果发生儿女杀父母的事,皇帝必赫然震怒,处儿女以极刑中的极刑。在中国流传时间极长而又极广的所谓“教孝”中,就有一些提倡愚孝的故事,比如王祥卧冰、割股疗疾等等都是迷信色彩极浓的故事,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④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极富于理性的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在已经被视为经典的《孝经·谏净章》中,我们可以读到下列的话: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
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⑤这话说得多么好呀,多么合情合理呀!这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句话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后者只能归入愚孝一类,是不足取的。
⑥到了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孝呢?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还要不要提倡孝道呢?据我个人的观察,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孝的概念确实已经淡化了。不赡养老父老母,甚至虐待他们的事情,时有所闻。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是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消极因素。我们当然不能再提倡愚孝。但是,小时候父母抚养子女,没有这种抚养,儿女是活不下来的。父母年老了,子女来赡养,就不说是报恩吧,也是合乎人情的。如果多数子女不这样做,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能负担起这个任务来吗?这对我们迫切要求的安定团结是极为不利的。这一点简单的道理,希望当今为子女者三思。
(选自《读书与做人》)
9.作者提倡“孝”,认为
“孝”的核心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第④段在论证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孝作为一种行为在中国独为突出,原因是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宗法伦理色彩浓厚。
B.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孝的看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到“三纲六纪”就是这个过程的体现。
C.孝的概念淡化是时代变革大潮带来的必然结果,而子女赡养父母才是社会安定团结的积极因素。
D.关于行孝,作者的提议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切实可行,就是赡养;同时作者并不认为所有的人都会是孝的身体力行者。
中考相关链接
12.(杭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的国庆阅兵仪式虽早已落下维幕,每当想起仍令人热血沸腾。
B.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消声匿迹多年的桃花水母频频重现浙江各地。
C.少数年轻人通霄达旦地玩电子游戏,这样既荒废学业,又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D.这部小说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了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答案
1.qiáo dǎn chán chóu
chú
2.(1)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2)犹豫。 (3)猛然,不经心地。 (4)完整;整个儿的。
3.孙鸿 枣儿 象征 老人 男孩 枣儿
4.(1)吞 (2)蹑手蹑脚 (3)回荡
5.“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点染环境,既是乡村生活的象征,又是生命、亲情的象征。
6.以童谣开头,隐含了全剧是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中。
7.神态、语言描写。表现出男孩的胆怯、不情愿的心理。
8.老人思儿心切,以为男孩说枣儿是在说自己的儿子,隐含着浓浓的亲情。
9.父慈子孝(或父母与孩子是对等关系)
10.运用对比论证,把合情合理的孝与愚孝进行对比,顺理成章地得出自己反对愚孝的结论。
11.D
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