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鱼我所欲也
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苟( )得 不辟( )
一箪( )食
蹴( )尔
一豆羹( )
穷乏( )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通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通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通____,________
(4)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通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
(2)死亦我所恶:________
(3)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
(4)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
(5)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5.填空。
(1)课文中体现了孟子“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认为人们能做到舍生取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所列举的有的人失掉了固有的善心(“失其本心”)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不辩礼义”地接受“万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亦我所恶(凶恶)
B.蹴尔而与之(用脚踢)
C.妻妾之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7.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8.“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一少一多,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语篇阅读
(一)如梦令 春思①
(宋)苏 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居士③,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 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②百舌儿:鸟名。③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词人的自我呼叫。
9.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钓鱼不得
(唐)李舜弦
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①香里暗消魂。
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选自《全唐诗》)
【注释】 ①芰(jì)荷:菱叶和荷叶。
【乙】湖之鱼
林 纾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__A__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__B__下。
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__C__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鱼图食__D__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畏庐文集》)
【注释】 ①林子:林纾自称,中国近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11.请认真阅读乙文,将文言词语“之”“以”“其”“而”正确填入文中的A、B、C、D处。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诗作者“钓鱼不得”,乙文也说对于丢下的食物,鱼儿渐渐“不食矣”。如果要用甲诗中的两句诗来概括其原因,你认为是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诗中的“香饵”在乙文的作者看来,喻指什么?请用乙文第三段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文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鱼儿,是可爱的小动物,《小石潭记》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
中考相关链接
17.(丽水中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_____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________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
(4)尉果笞广:________
(5)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________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
答案
1.gǒu bì dān cù gēng fá
2.(1)“乡” “向” 从前。 (2)“得” “德” 感激。 “与” “欤” 语气助词。 (3)“辩” “辨” 辨别。
(4)“辟” “避” 躲避。
3.(1)想要的。 (2)讨厌。 (3)停止。 (4)取得。 (5)祸患。
4.B
5.(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6.A
7.B
8.“一箪食,一豆羹”虽然在数量上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之又少,但它关系性命,因而也就比“万钟”还要贵重。如果“蹴尔而与之”就是乞丐也不愿接受。它强调的是要讲“义”,宁死也不能忍受羞辱。而接受了“万钟”的人则见利忘义,失去了“本心”。
9.繁茂,生机盎然。
10.对当年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11.A:之 B:其 C:以 D:而
12.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候而及时地逃脱,能够脱钩远离诱惑的又能有几个人呢?
13.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14.名利。
15.告诫世人莫为名利所诱惑而吞下钓钩,成为他人盘中之物。(或要拒绝诱惑,淡泊名利,才有真正的美好自由。)
16.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17.(1)带领。 (2)赠送。 (3)鸟停息在树上。 (4)用鞭、杖或竹板打。 (5)放弃。 (6)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