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用残损的手掌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我用残损的手掌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6 10:1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基础知识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zhàng(  )    xìng
zǎo(   )
chè(  )骨
péng
hāo(   )
shēng(  )口
lóu
yǐ(   )
2.选词填空。
灰烬  灰尘
(1)一场大火使大楼化为(   )。
(2)房间内布满(   )。
摸索  探索
(3)他们在暴风雨的黑夜里(   )着前进。
(4)(   )人生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B.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C.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D.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暗示侵略者的烧杀抢掠,大地上处处是废墟)
B.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侵略者带来的苦难)
C.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因含有硫酸钠、硫酸镁等矿物质而味道苦的水)
D.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坚强的人们必将重整河山,赶走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
5.下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B.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C.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D.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6.填空。
《我用残损的手掌》选自《____________》,诗人________,原名________,其成名作是《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7.诗歌中括号内的文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那辽远的一角”指什么地方?诗歌用哪些词语作了具体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灰烬”“血和泥”等意象有什么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这几句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语篇阅读
礁 石
艾 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写作背景】 《礁石》写于1954年7月,时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伊始之际,百废待兴,但中国仍然面临重重困难。
11.诗中的“一个浪,一个浪”连用,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里塑造了礁石怎样的形象?“礁石”象征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相关链接
14.(衢州中考)根据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guī(  )宝,在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qián


huà(     )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我们要常读经典,亲近国学,通彻________(A.chè B.qiè)文化精髓,培育充盈天地的浩然之气。
答案
1.幛 荇藻 彻 蓬蒿 牲 蝼蚁
2.(1)灰烬 (2)灰尘 (3)摸索 (4)探索
3.A
4.C
5.B
6.戴望舒诗全编 戴望舒 戴梦鸥 雨巷
7.不能删。括号内的文字调动了视觉和嗅觉,写出了家乡春天的美好,洋溢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后面的现实形成对比。
8.没有被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词语:温暖、明朗、坚固、蓬勃生春、太阳、苏生、永恒等。
9.暗示祖国正笼罩在深重的苦难中。
10.直接抒情。诗人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必胜,解放区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11.诗人连用两个“一个浪”是为了说明礁石承受扑面而来的巨浪之多(下文“无休止”与此照应)。
12.塑造了长年累月在狂风巨
( http: / / www.21cnjy.com )浪的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13.表达了诗人对礁石这一坚强形象和其具有的精神由衷地赞美和歌颂。
14.瑰 潜移默化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