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表(一)
教学内容: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
巩固三位数加减法以及连枷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认识里程表,掌握观察里程表的方法,学会从里程表里抽象出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从里程表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观察里程表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里程表,掌握观察里程表的方法,学会从里程表里抽象出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引导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1、看图(小黑板出示)学生找信息。指名回答
2、下面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到站
保定
石家庄
郑州
洛阳
西安
里程/千米
146
277
689
813
1200
1)北京到郑州有(
)千米,北京到西安有(
)千米。
2)保定到洛阳有多少千米?
3)保定到郑州与石家庄到洛阳这两段铁路,各长多少千米?哪段铁路长?长多少千米?
二、探索交流,获得心智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课本上的火车里程表。
1)谁来说说从里程表中指导了什么数学信息?(表格里反映出来的内容就是数学信息,尽量让学生说表格中的内容即可,)
2、算一算
1)让学生读懂里程表
把里程表和铁路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从里程表中看出北京到石家庄有277千米,北京到保定有146千米。(在铁路图中找出相应的部分),这幅铁路图起到了线段图的作用,从图中很容易看出,用277—146就是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然后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画线段图来理解。
277—146=131(千米)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铁路图中划一划,算一算。
同学们算算看,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问老师。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
689—146=543(千米)
从图中可以看出,求保定到郑州有道少千米,就是求北京到郑州减北京到保定的距离。
3、813—689求的是那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划一划,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分析:813表示北京到洛阳的距离,689表示北京到郑州的距离,两者相减表示郑州到洛阳的距离。
4、试一试
出示课本练一练,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知名回报方法。在学生汇报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可以指一到两名同学板演)
设计意图:有效的练习时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只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级来设计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冰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5、小结:
师:我们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可以根据学生说的适当进行板书。
6、质疑:本节课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三、巩固练习
课本25页第一题
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在今天这节课中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成功体验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基础)
板书设计节余多少钱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胶卷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
【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
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5)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意图:通过这种互问答的学生交流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立性和灵活性】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意图: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评价。
【意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课后反思:捐书活动
课
题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
(17、18页)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计算,在二年级又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法运算。本节课正是在这两个知识点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因而部分学生具备综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从而正确地进行计算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需要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的空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本课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捐书活动”为情境,恰恰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在揭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及探究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
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教
法
引导、讲授、知识迁移
课件来源
自制
学
法
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展示
教学准备
教
具
口算题卡、课件、
课型
新授课
学
具
口算题卡
自主预习
1、三位数加法练习382+594
419+264
78+7822、提问:估一估43+21+28与50+17+321哪个算式的各大一些?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教学流程设计
一、课前2分钟互动。1、组内口算练习2、口算抢答64+16
19+25
72+28
300+20515+23+7
20+28+5二、情景导入教师出示西部贫困地区的图片师:谈话:同学们,你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师:我们中国的西部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方,很多孩子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买不起课本,为了让这些贫穷的孩子都能上学,许多人都伸出了援助的双手,你们想帮助他们吗?(想)看样子同学们都是比较有爱心的孩子。你们知道吗,我们学校就曾经举行过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书的活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捐书活动中有哪些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捐书活动)三、探索新知1.出示三、四年级各班捐书情况统计表,这就是当时三年级和四年级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你通过这张表知道了什么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年
级数量/本三(1)班118三(2)班104三(3)班95年
级数量/本四(1)班103四(2)班109四(3)班98【意图: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和出问题的能力。】2、哪个年级捐的书多? 请大家试着估一估,哪个年级捐的多? 说说你估算的方法。【意图: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正确渠道之一。教师启发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3、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师:算一共捐了多少本应该用什么方法?(加法)怎样列式?三个数相加我们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只是加数都没有我们今天要相加的数目这么大,咱们今天要解决的是三位数的连加运算。(师补充课题----三位数连加运算) 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算一算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算完后把你们的好方法轮流讲给小组内的同学们听一听。【意图: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以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肯定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体现出的自主选择。】 黑板上板演的同学将自己的方法逐一讲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小结不同的算法及竖式计算法应注意的问题。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加起;(3)标好进位,下一步在计算时一定要加进去。4、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意图:设计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培养他们竞争意识。】 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过程讲给同桌听一听。 口头展示自己的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着重强调三个数连加的方法,1
0
3
1
0
9
+
1
928
3
1
0师:哪一位上的三个数相加满几十,我们就一定要向前一位进几。5、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多多少本?6、师:其实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书,不管捐的多还是捐的少,他们都是非常有爱心的,都值得我们学习。四、当堂检测1、P18页“练一练”第1题。师:再过两天又是周末了,听说有个商场刚开张正在进行促销活动呢!买1000送大礼包。谁能像售货员阿姨那样流利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每样商品的价格? 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727+114+86
397+304+120475+260+149
292+450+108【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开放性,“用竖式计算”是专项练习,目的巩固新知,形成计算技能,然后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掌握相应策略进行估算、笔算、完整地再现一次“怎样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巩固技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小结本课师:在今天这节课中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成功和体验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中共享学习的快乐】。
教法与学法
1、小组长拿出口算卡片,组织组内同学进行口算练习。2、师出示卡片,学生迅速口算,并抢答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有选择地将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先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再指名回答。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在小组内轮流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选择几种典型的方法让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在学生展示自己方法的同时,将其方法总结在黑板上。并适时引导学生注意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幻灯片呈现并让学生齐读。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批阅2、同桌间交流方法3、口头展示自己的方法。学生综合比较,口算计算,得出结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于有简便算法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118+104+95=317(本)
103+109+98=310(本)先算100+100+100=300
1
1
8
2
2
2
1
0
3
再算18+4-5=17
+
1
014
+
1
9
5
1
0
9
最后算300+17=317
2
2
2
3
1
7
+
1
92
8
3
1
0118
+
104
+
95
1
1
8
=
222
+
95
1
0
4
=317(本)
+
1
91
5
3
1
7
答:三年级一共捐了317本。
答:四年级一共捐了310本。
课后反思里程表(一)
课题
里程表(一)
课型
问题解决课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确意见或感受数学学习习的快乐。
导
学
流
程
复习铺垫5分钟
你外出旅游过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沿途经过哪些站点,你能把你经过的地点用线画出来吗?什么是里程?一辆汽车从虢镇走到宝鸡的里程你一般从哪能看到?从宝鸡到西安是176km,从宝鸡到虢镇是20km,那么从虢镇到西安是
(
)km。认真阅读P24情景图,从这幅情景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环节、学法、时间
探案交流15分钟
在认真观察情景图的基础上,请你解决以下问题,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全班展示。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可以画图分析。(想一想,
“北京到保定”、“北京到石家庄”、“保定到石家庄”在图上分别是哪一段,再想一想如何求解)。从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你试着画一画,算一算。(1)我们会求两站间的距离了,如果给你一个算式,你会判断是求从哪个
站到哪个站的距离吗?(2)813-689求的是哪两个之间的里程?画一画,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我的收获3分钟
1、我今天学会了用(
)来理解各个量之间数量间的关系。2、计算两地的里程时,如果已知两地到同一线路上另一地的里程,可以用较长的里程(
)较短的里程,就是这两地的里程。
检测巩固17分钟
下面是武汉到南京的长江航线示意图。九江到芜湖有多少千米?画一画,算一算。733-637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航程?画一画,说一说。一艘客轮从武汉出发,沿航线已经航行了约600千米,在图中标出客轮的大概位置。先计算,然后观察这两道算式,从中你发现了什么?350-126+207
350-(126+207)3、下面是陕西境内城市距离的里程表。
(2)榆林经过西安,再到安康,总行程是多少千米?
(3)259千米表示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130千米呢?(4)算式:259-130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请计算。
(5)算式:63+130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请计算。
教师反思
学生自评: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师生活动体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名:
时间:2014
课题
里程表(二)
课型
问题解决课
设计者
伍雅芳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把里程表中的数据变成线段图中的各点,理解数量间的关系。难点:运用线段图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导
学
流
程
复习铺垫5分钟
身边若有司机叔叔,请连续记录一周里每天下午叔叔收车回家时的里程表,并与叔叔交流一下每天他行驶的里程数。小华用尺子量一根彩笔的长度,从3厘米开始数到了9厘米,这支笔的长度是(
)cm。小明的爸爸是出租车司机,早上爸爸开车从家走时,小明看了车的里程表读数是150km,晚上爸爸收车回家时小明又看了车的里程表读数是160km,小明的爸爸今天跑了(
)km。
环节、学法、时间
探案交流15分钟
认真观察情景图,解决以下问题: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小组交流)(1)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2)我发现:用结束的里程数(
)开始的里程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哪一天行驶里程数最多?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我的收获3分
用结束里程数(
)开始的里程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检测巩固17分钟
乐乐家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6月底7月底8月底9月底10月底11月底12月底430545640730825920998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画一画,并与同伴说一说。分别算出乐乐家7、8、9、10、11、12各月的用电数量。乐乐家下半年总的用电数量是多少?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李叔叔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他每天在收车时都习惯看一下每天跑了多少路程。星期一早晨出车时,他看了一下里程数为98千米,下面是他一星期记录的数据。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45198287365479李叔叔哪一天跑的里程最多,哪一天跑的里程最少?李叔叔这一星期共跑了多少千米?下面是玫瑰小区3-6月所有居民的用水情况统计表
单位:吨3月4月5月6月1251371832793月初小区总表的读数为86,试求每月月底总表的读数,并填表。3月底4月底5月底6月底4、三年级三个班有136人,其中一班和二班有93人,一班和三班有90人。三年级三个班各有多少人?
教师反思
学生自评: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里程表(二)》习题课学生活动单
学习目标:1、从一组数据中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
2、进一步学习掌握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运用这种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班级
三年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伍雅芳
日期
问题导读
出租汽车上里程表的两次读数的差表示什么?电表上两次读数的差表示什么?水表上两次读数的差表示什么?天然气表上两次读数的差表示什么?小明家上个月月底的天然气表读数为790立方米,本月月底的读数为795立方米,小明家本月用天然气(
)立方米。张叔叔早上开车出发前看里程表显示798千米,晚上回家再看里程表显示899千米。这一天张叔叔开车行了(
)千米。
独立思考挑战自我不断超越
闯关训练,你准备好了吗?第一关:计算
978-299+483
702-189+284
381+524-619
742+173-465第二关:爸爸每天开车送小明上学,然后去上班,晚上看里程表的结果如下:
(单位:千米)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180200225242260上表中的180是爸爸一天开车行走的路程吗?周一早上出发前,爸爸汽车的里程表的读数为156,那么周一爸爸开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周二爸爸开车行驶了多少千米?爸爸哪一天开车行驶的路程最多?周一到周五,爸爸开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三关:张叔叔家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12月底1月底2月底3月底4月底5月底6月底420460515550587625678(1)分别计算出张叔叔家1、2、3、4、5、6月的用电量。(2)计算出上半年张叔叔家的用电量。(3)结合生活实际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使其中两个月的用电量较高?第四关:赵叔叔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他这一周每天行驶的里程如下: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里程/千米2827312928赵叔叔这五天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星期一早上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是632千米,算一算,赵叔叔星期五晚上到家时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
自我评价
小组长评价
老师评价
《练习二》(1)学生活动单
学习目标:掌握连加、连减、加沽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
点:掌握连加、连成、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
点: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班级
三年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伍雅芳
日期
问题导读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回忆,学生交流并汇报
独立思考挑战自我不断超越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完成下面的问题。相信自己,加油!(学生在小组内容交流,并计算出结果,集体汇报订正)教材第28页练习二第1题看一看,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间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最后的问题?练习二第2题
小组汇报时,请6名学生上黑板板演。练习二第3题
你是怎样判断上面一条路近一些的?上一条路近,近多少米呢?练习二第4题
从这个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先求几年级人数,再求几年级人数?练题二第5、6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汇报。□里填几?7□5
8□0
6□□+□7□
-□2□
-
4
2
5————
————
—————1
0
0
8
6
4
1□6学生先独立尝试寻找答案,然后小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自我评价
小组长评价
老师评价
《练习二》(2)学生活动单
学习目标:运用线段图来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解决问题
班级
三年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伍雅芳
日期
问题导读
你会用线段图表示里程表中的距离吗?举例说明如何在图表中读懂火车的里程表?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如何计算汽车的里程数?
独立思考挑战自我不断超越
闯关训练,你准备好了吗?第一关:下面是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沿线主要车站的火车里程表(2)1142-820表示的是哪两站之间的里程?画一画,说一说。(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第二关:(1)地点路程/米商店——书店商店——小明家商店——学校(2)商店到饭馆1000米。学校到饭馆多少米?(3)小明家到商店的路程与到饭馆的路程哪个长?长多少米?第三关:李叔叔家的水表读数如下:(单位:吨)6月底7月底8月底9月底10月底150195242295349请你分别算出李叔叔家7、8、9、10各月的用水数量。李叔叔家7月份至10月份总的用水量是多少?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第四关:出租车司机是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40千米,司机记录了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单位:千米)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260340500720960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五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试着说一说。
自我评价
小组长评价
老师评价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
课题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
课型
新授
时间
2014.9.2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减计算,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教材创设了“运白菜”的情景。教学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教材通过运白菜的问题情境提出连减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又学习了万以内三位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许多孩子对“连减问题”已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在购物中有很好的经验和体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中探索连减具体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解决问题不同策略的过程,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灵活地选用不同算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明确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策略
个人加减
教学流程
秋天到了,淘气和笑笑也去农民伯伯的菜园里帮忙收白菜。(出示主题图)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图,我们从图中都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我们能根据我们找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预设一:一共运走多少棵?预设二:第一车运走之后,还剩多少棵 预设三:运走两车之后,还剩下多少棵?(预设一、预设二边回答边解决,预设三边说边板书)师:同学们想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独立思考,并把算式写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只列式,不解答)(巡视全班,取代表)板演:式子一:850-256-280
式子二:850-(256+280)师:那老师请你来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算呢?(式子一)预设:我是先求第一辆车运走之后剩余的白菜,在减去第二辆车运走的白菜。师:那谁能告诉老师,这个式子又是怎么列的呢?(式子二)预设:我是先求两辆车一共运走的白菜,再把总的棵树减去运走的数量。二
探求新知师: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菜园里到底还剩下多少棵白菜呢?(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回指导,请学生板演)师:你是如何计算这第一个式子呢?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的呢?师:有谁是算第二个算式的呢?是怎么算的呢?师:列递等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式子,你们有什么发现么?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三位数连减。那老师再考考同学们,这样的式子是按什么顺序做的呢?师:如果有括号呢?师:同学们,请你们观察这两个式子,你们能发现什么异同点吗?师:也就是说,一个数连续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三
巩固练习四
全课小结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啊?你又学会了什么?生活中有很多连减的数学问题,就像今天研究的运白菜一样,同学们要善于发现这些数学问题,并且要学会选择合理的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板书
运白菜运走两车后,还剩下多少棵?850-256-280
850-(256+280)=594-280
=850-536=314(棵)
=314(棵)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站在学生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