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语文人教版(2016部编)第一单元 四时的魅力习题(6份打包,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语文人教版(2016部编)第一单元 四时的魅力习题(6份打包,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6 10:52:08

文档简介

3 雨的四季
01
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花苞(bāo)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吝啬(lìn
sè)
彩棱镜(léng)
淅(xī)淅沥(lì)沥
  咄咄逼人(duō)
2.下面每一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在后面的括号里。
(1)萌发 骄媚 衣裳 凄冷(骄—娇)
(2)浇罐 干涩 铃铛 化妆(罐—灌)
(3)粗旷 池畦 端庄 干涩(旷—犷)
(4)冷冽 捷毛 屋檐 草垛(捷—睫)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解析:A项,“看到”与“乡音”动宾搭配不当;B项,“超过”与“左右”矛盾;D项,“研究”与“了解”语序不当。)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比喻)
(2)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比喻)
(3)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排比)
(4)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拟人)
5.课文的第三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一句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①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②光头浇雨,更有滋味;③一切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④暑气被一片绿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雨的交响曲。
6.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活动一:猜一猜】猜下列谜语,各打一自然现象。
①水皱眉,树摇头,草弯腰,云逃走。风
②家在湖泊海洋,常在高空飘荡;春夏来到人间,滋润草木生长。雨
(2)【活动二:写一写】收集含有“风”“雨”的词汇和俗语。
成语:风调雨顺、风雨交加、血雨腥风、闻风丧胆、兴风作浪
俗语:雷声大,雨点小。__听风就是雨。__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行又遇打头风。__无风不起浪。
(3)【活动三:赏一赏】大自然的风雨,浸润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所以它们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请你展示一句写风或雨的古诗名句(要注明作者和题目),并作简要赏析。
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
赏析:这句诗描绘出了一幅春水突涨的画面:晚春时节,滁州西涧,草木茂盛,黄鹂时鸣,一场大雨突然而来,涧中水位猛涨。一个“急”字既写出了雨来得快而大,又借“潮”字暗示环境的偏僻幽深。
02
拓展阅读
(原创)
家乡雨
安琼
我不习惯带伞,嫌烦,嫌多余。衣衫湿透,犹如落汤鸡一般,时常引发感冒,大人叱责,同学嘲笑,自己依然我行我素。工作之后,也不带伞。对雨季来与不来,也并不在乎,你要来就来吧,我以不变应万变,这雨砸在头上也不会砸出窟窿来,也就更加淡然视之。
后来也开始躲闪雨水了。还是青春期时就发现前额的头发日渐稀少,就怀疑自己太不把头发乃至自己当一回事了,这雨也许是掉发的一大缘由。
南方的雨,上海的雨,也真够绵密的。梅雨季节,身子老是有湿漉漉的感觉,雨伞也遮挡不住细雨纷扬。有一阵子是骑自行车上班的,那雨披裹在身上,像被包粽子似的,那雨帽还禁不住风的挑拨,时不时地掀开以示罢工了,感觉很是不爽。后来有车了,避开了不少风雨。当然,很多时候,还是有点厌烦这突如其来,频频造访的雨。雨,终是太多了,也迷蒙了天空,曾有过的诗意,也逐渐淡去。
到了大西北,到了南疆,并且工作生活了几年之后,领略了这里的干燥缺雨,忽然就生发了另一种感受。
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一场豪雨。也见识过雨滴。那是在公路上疾驰。还没听到什么动静,就听当地司机说,看,下雨了!在他的指点下,才发现车窗挡风玻璃上散落着几滴雨珠,混浊黏稠。紧接着,又看见几滴弱弱地飘打在窗玻璃上,怯怯的,像一只只懦弱的小昆虫。后来也看见过雨势稍微强盛些的,密密匝匝地从天而降,但很是短暂,飘落的雨,沉没在虚土里,若有若无,显得孱弱而又委顿。
那天南疆的日志,沙尘暴昏黄了纸页。像一只巨大的茧,密封了整个世界。雨,那轻灵的雨,在深夜也突然来临。以她透明的身躯,舍生取义。裹挟着猖狂的尘土,坠落,毫不犹豫。翌日,一个阳光的日子。破茧而出,仿佛凤凰涅槃。我想追寻这一场雨,但她已幻化成一种传奇。
于是我十分想念家乡的雨了。
南方的家乡的雨,春天,多半是淅淅沥沥的。飘洒在身上,有春天回归、大地回暖的感觉,舔一舔,也有些微甜润。而夏天,雨经常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晶亮清澈,对炎热一阵鞭打,酷暑多少退却了几分。那种凉爽清冽是难以忘怀的。
但白天我能有一种期冀吗?是的,想在喀什,淋一场家乡的骤雨,这一次我不会撒腿就跑。南方的雨季里,有来自天朝的诏书,要让戈壁变成一片雨巷。那飘渺中,还会走出一株株的丁香。就让我自告奋勇,作一回喀什的舞者。在雨中湿漉漉地飞翔。
后来终于有机会回家乡,一出机场就被湿润紧紧相拥了。深秋的雨,也在与树叶相嬉戏着飘落,抚摸着我的脸庞,扑打在我的衣裳。虽有一种萧瑟之意,但我仍感觉心旷神怡,温馨氤氲。
我迎了上去。没有打伞,自然也不用雨披。
(《人民日报》2016年3月28日,有删改)
7.结合选文,说说“我”对家乡雨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情感变化】
漠然视之躲闪厌烦想念紧紧相拥
8.结合选文说说家乡雨新疆的雨有什么不同?【内容理解】
南方的雨:绵密、多、晶莹清澈。新疆的雨: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一场豪雨,若有若无,浑浊粘稠。
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句子赏析】
那天南疆的日志,沙尘暴昏黄了纸页。像一只巨大的茧,密封了整个世界。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南疆的沙尘暴比作巨大的茧,生动形象地写出沙尘天气的严重,同时“昏黄”和“密封”两个词语也写出了“沙尘暴”之严重,突出了雨的可贵。
10.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谈选文末段的作用。【结尾作用】
内容上表现自己回到家乡,拥抱家乡的雨,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与亲近之感。结构上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写作小专题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文题展示:1.选取学校或家庭的某处景物仔细观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以生活中真实的故事为背景,记叙或描写一位关心爱护你的亲人,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写作导航】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可见,要写好文章,就要在生活中学习写作。
一、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琐事、社会的点滴见闻等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
二、积累生活素材,不仅要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三、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环境进行描写,才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才能绘声绘色、描述生动。
【例文引路】
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
市场上卖的枕头不适合我,母亲决定自己动手做。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过去,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妈妈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感觉舒适极了,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馨香。
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是我又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
没办法,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母亲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面,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像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里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后来才知道,这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因为太喜欢这绿豆枕了,我做作业时都会捧着它。终于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飘然落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落了下来:这可是母亲第二次为我做的枕头啊!
上初中了,离家那天,母亲塞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南通买的。在学校的每一夜,枕着药枕,听枕中药材因挤压而发出的微微声响,那简直是在欣赏人间最美妙的音乐。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每一次闭上眼睛,就像是一手牵着父亲,一手牵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
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
【名师点评】
本文选择生活中的小事——父母为我准备枕头一事,以极为普通的枕头为线索,由小见大,感悟到父母对子女的一片爱意,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文章三写枕头,让这一小物件成为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且由此构成层层递进的结构,构思新颖,不落俗套。4 古代诗歌四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竦峙)  jié(碣)石  澹澹(dàn)
萧瑟(xiāo)(sè)
枯téng(藤)
天yá(涯)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登上、到达)
(2)潮平两岸阔(开阔)
(3)海日生残夜(升起)
(4)乡书何处达(信)
(5)断肠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
4.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天净沙 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解析:“天净沙”是曲牌名。)
6.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示例: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
(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请你按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示例: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③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③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田园诗……
④按朝代分:唐诗、宋词、元曲……
(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
示例:①让报名的同学们上台朗诵。②让老师和同学评评谁最好。③总结诗歌朗诵技巧。④颁奖。⑤结束。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7.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本诗的诗眼是“观”。“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请对本诗后两句做简要赏析。
示例: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0.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开头。
示例:写“已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三)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11.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示例:“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1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的题目。
13.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解析:反衬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
1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03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释】 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
15.“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是什么意思?
不要听到琴声和歌声就触动远谪的愁思,青山和明月都在陪伴着我们啊。
16.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李诗中的“愁”是对朋友的担忧之愁。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7.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18.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2 济南的冬天
01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贮蓄(zhù)  chéng(澄)清  xiāng(镶)边
着落(zhuó)
狭窄(zhǎi)
水藻(zǎo)
2.下列各组词书写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A.贮蓄  唤醒  水藻  绿萍
B.括风  地毯  薄雪  慈善
C.摇蓝  响亮  境界  澄清
D.奇迹  邪射  狭窄  宽敞
(解析:B项,“括”应写作“刮”;C项,“蓝”应写作“篮”;D项,“邪”应写作“斜”。)
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温晴: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
(2)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
响亮:在这里是十分明亮的意思。与声音的大小无关。
(3)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老舍纪念馆是一家在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一座”放在“普通”之前;B项成分残缺,将“使”改为“给”;C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但”改为“也”。)
5.5月16日,“绿色中国行——走进济南”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在济南举行。为此,班级也开展了主题为“我为绿色济南添色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读报活动中英子同学搜集了以下三则新闻,读完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成一则新闻摘要。
新闻一: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地球一小时”活动,通过熄灯一小时等实际行动引领低碳生活,推进节能减排。该活动在全球128个国家的4600多座城市同步进行。
新闻二:5月16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绿色中国杂志社、济南市委、市政府等单位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来到济南。众多明星在西区鹿鸣公园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拉开了“绿色中国行——走进济南”大型公益活动的序幕。
新闻三:5月17日,由共青团济南市委、中国少年先锋队济南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保护地球·绿色行动”活动在市政广场进行,通过义卖环保作品、爱心捐赠、现场书画等方式,向市民倡导低碳生活。
各地都十分重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开展各种活动倡导低碳生活。
(2)学校发出倡议,号召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请你为此拟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一:地球一小时,节能一辈子。
示例二:让绿色成为地球最美的颜色。
(3)假如你被评为“绿色小卫士”,请你写一则获奖感言在班会上发言。(60字以内)
示例:我很高兴,感谢大家给我的鼓励,今后我一定会尽我的能力当好环保小卫士,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绿色。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6.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按照空间顺序,以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7.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
①松的青黑与雪的白相映生色;②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③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④在阳光的斜射下雪微微露出粉色。
8.“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的“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好。因为一个“顶”字点明雪少,位置高,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9.“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腰薄雪惹人怜爱的情态,流露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03
拓展阅读
(原创)
秋的济南
付秀莹
①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
②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头头去了。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落着,不言不语。柿子树上还有柿子,一盏盏小灯笼似的,在秋阳里晶莹耀眼。有朋友忍不住淘气起来,爬上去摘柿子。不一会儿,果然捧了柿子过来,给我们吃。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群山寂静,天上有几块闲云,悠悠飞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又飞走了。
③晚饭后,月亮升起来了。山里的夜晚,已经有十分的凉意。夜空深邃,月亮圆圆的,好像是女子皎洁的脸。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许是被月亮的光芒比下去了。月光汹涌,仿佛能听见汩汩流淌的声音。夜风拂过林木,萧萧飒飒,有无限的秋意。群山越发幽静了。月光满山,月色满怀。整个人好像都变得澄澈清明起来。我们都不说话,生怕惊动了这清清的月色。不知道是一只什么鸟,叫了一声,半晌,又叫了一声。
④这么多年了,在生活的泥淖里深陷,有多久不曾看过这么好的月亮了?
⑤小时候乡下的月亮,好像是金黄的。熏染了炊烟和鸡鸣狗吠,有人间烟火气,是可以亲近的。这山里的月亮,或许是因了泰山余脉嵯峨,另有一种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直想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在这山林间隐居,或者随了嫦娥,到广寒宫里去。
⑥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湖水清澈,更见深沉了。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岸上的杨柳倒是依然碧绿,依依垂下来,参差披拂,在风里蹁跹不已。隐隐有丝竹之声,穿林渡水而来,同啁啾的鸟鸣交织着,教人不免恍惚,这尘世间竟然有如此闲雅所在,济南人实在是有福了。
⑦弃舟登岸,来到芙蓉街,则是另一种味道了。据说,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早年间,这里曾是济南府的繁华之地,商贾云集,多深宅大院。岁月变迁,而今,这里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了。然而,芙蓉泉,她还在吗?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一个小院的墙根下。泉里倒还有鱼,活泼泼游动着,好像是芙蓉泉旧年的信物,又好像是生活的某种隐喻。时光如逝水。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
10.选文围绕“秋的济南”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概括内容】
山里看月亮;泛舟大明湖;芙蓉泉寻踪。
11.选文描写秋天济南月亮的同时,在第⑤段又写到小时候乡下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语段作用】
对比,将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济南的月亮作对比,用小时候乡下的月亮的亲近来衬托济南月亮的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点悲怀的特点。
12.请从第⑥段中找出一句能体现“秋”特征的语句,并做分析。【分析语句】
句子:“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
分析:从“芦苇飞白”“满池残荷”可以看出已经是深秋了。
13.下面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手法】
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
运用了比喻,将“叶子落下的情态”比作“一场金色的急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秋天的阳光下,阵风吹落叶子的情景,表现作者对济南秋天的喜爱。
14.谈谈你对选文结尾“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一句含义的理解。【结尾的作用】
芙蓉泉里的泉水见证着济南的历史变迁,济南历史变迁中“变”的是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风景”,“不变”的是济南厚重文化的积淀。
04
写作创新
15.你家乡的冬天有何特点?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一下。(1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写法分析】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这段文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小山和济南人格化,形象地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在写景抒情类的文章中,若能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可将景物描摹得更富有动感,更亲切感人。但使用时要注意,一定要抓住与比拟事物特征的契合点。
【例文】乡村的冬天,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僵化的土地,硬冻而干裂。田里的刚刚出土的麦苗是那样怯弱,原本绿嫩的叶子,显然已被冬天贴上了自己特有的标签,像孩子冬天被冻坏的脸。冬天田野的呼声更甚,让单独走在路上的人心里发毛,那树干没有了地,却被风摇曳得吱吱地响,像在悲泣,又像在疯狂地舞蹈。
INCLUDEPICTURE
"../../../../学法点津.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7秋《名校课堂·人教·7(上)》转稿\\学法点津.TIF"
\
MERGEFORMATINET
赏析对比的表现手法
对比就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典型例题】文章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无风的特点;把济南的冬天与伦敦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把济南的冬天与热带地方的天气相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进而强调济南是个宝地。
【技法点睛】对比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答题时一般采用“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突出了……”的模式。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1。第一单元 四时的魅力
1 春
01
积累运用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涨水(zhǎng)  酝酿(niàng)  窠巢(kē)
嘹亮(liáo)
抖擞(sǒu)
黄晕(yù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赶趟儿: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句中比喻姿态优美。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解析:应将引号里的逗号移到引号外。)
4.请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拟人)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5.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视觉角度
)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听觉角度
)
②踏花归来马蹄香(
嗅觉角度
)
(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3)【广告护春】因为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已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
示例: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4~6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6.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①段:春花图;第②段:春风图;第③段:春雨图。
7.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运用拟人,将蜜蜂人格化,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拟人、引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
8.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对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
9.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人和农民,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烘托了春雨中安静祥和的气氛。
03
拓展阅读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像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了人间天堂。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30℃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儿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了这里。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为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
④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每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⑤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上。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⑥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⑦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作了春天的天空呢!
(《知识窗》2017年01期)
10.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霜花的变化来写春天来临的过程。请你把第②段中太阳升起后霜花颜色的变化写在下面。
嫣红→橘黄→鹅黄→雪白
11.下面语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比喻,把“粉红的、雪白的梅花”比喻为“一颗颗爆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杭州地区立春时节梅花盛开的早春景象。
12.选文开头写杭州西湖的梅花有什么作用?
对比,用杭州西湖的春天来得迅猛而热烈与北国立春时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写北国的春天来的艰难作铺垫。
13.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标题的理由。
运用比喻,把春到来的过程比作化雪的漫长过程,突出过程漫长、曲折、艰难,也突出其沉着果敢,心无旁骛,顽强拼争的精神品质。
04
写作创新
14.朱自清在《春》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文章语言无比精彩,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请仿照文中的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写法分析】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常见的比喻一般有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的比喻词一般有:像(参见“课文片段在线”的例句)、仿佛、像……似的、像……一般、好比。暗喻的比喻词一般为:是、变成、成了、变为。例句: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例句: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使用比喻修辞时,要注意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特征,使用的喻体要通俗易懂,切忌采用生僻的喻体。
【例文】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三角梅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INCLUDEPICTURE
"../../../../学法点津.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7秋《名校课堂·人教·7(上)》转稿\\学法点津.TIF"
\
MERGEFORMATINET
品析字词的方法
值得品析的字词主要有:①富有动感的动词;②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③反复强调的数词;④特殊搭配的词语;⑤感彩变化的词语。
【典型例题】请品析“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逼”字是一个富有动感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雨中春草的色彩之浓,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技法点睛】品析字词一般可以联系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从字词的感彩方面进行品析。
【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7。单元测试(一)
(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题号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D)(3分)
A.酝酿(liáng) 黄晕(yùn)
发髻(jì)
碣石(jié)
B.棱镜(líng)
粗犷(guǎng)
嘹亮(liáo)
贮蓄(zhù)
C.卖弄(lòng)
池畦(qí)
莅临(lì)
草垛(duǒ)
D.花苞(bāo)
竦峙(sǒng)
窠巢(cháo)
静谧(mì)
(解析:A项“酝酿”的“酿”读作“niànɡ”,B项“棱镜”的“棱”读作“léng”,“卖弄”的“弄”读作“nònɡ”,“草垛”的“垛”读作“duò”。)
2.找出句中错别字并改正。(3分)
(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轻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轻—清)
(2)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带着笠的。(带—戴)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茏着一层薄烟。(茏—笼)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C)(3分)
A.森林公园里到处都是呼朋引伴的游人。
B.他说话这样的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
C.夏天的雨总是淅淅沥沥下一阵,让人觉得酣畅极了。
D.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花枝招展的女人,笑语盈盈而不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3分)
A.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
B.据介绍,这次公车改革将涉及近5000多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
C.亚航QZ8501客机失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马航MH370失联航班的追忆。
D.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解析:A项语序混乱,应将“许多”放到“灿烂辉煌”之前;B前后句意矛盾,删掉“近”或者“多”;D项否定不当,删掉“不”。)
5.根据上下文提示默写。(4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下面这段话的语序被打乱了,调整后语序正确的一项是(B)(3分)
①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②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③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⑤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⑥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A.⑤①④⑥②③      B.③⑤①④⑥②
C.⑤④②⑥①③
D.③④①⑤⑥②
7.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春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夜莺歌唱,喜鹊报春,讲述着人间的欢乐;红梅傲雪,白杏吐蕊,绽放着生活的芬芳。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
8.综合性实践活动。(8分)
春,是四季之首,经过一个冬天的桎梏,我们迎来了春,更体悟到了春的美好。为此,你所在的班级召开了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加入其中,一起来感受春天独特的魅力吧。
【活动一】古诗·春天
(1)春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美文妙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写春的古诗句。(2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活动二】摄影·春天
(2)张开臂膀迎接春天,用自己的双眸发现春天,用相机留下春天的影像。张萧用自己的相机拍摄了一张春天的照片,请你帮他写一段文字来描述照片内容。(40字左右)(3分)
那迎着乍暖还寒天气开放的一树树桃花宣告着春天来临的消息。那簇在一起的密密匝匝的花,用自己的笑靥迎接春天,展现了春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活动三】励志·春天
(3)面对这大好春光,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对自己说几句鼓励的话吧,让自己的人生有目标,让这个春天更加美丽生动。(3分)
示例:“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我要在这大好春光中,奋勇拼搏,扬帆远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赏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请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三处)(3分)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闻”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
示例:“闻”是“听闻”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人非常关心,时刻都在关注友人的动向,体现了他们友谊的深厚。
11.请简要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3分)
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无情之月化为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5分)
卧听风雨
①先是一道闪电一下子照亮了卧室,又迅即恢复了黑暗,仿佛即开即落的巨大的白花。然后,雷声轰然而至。继而,风雨大作。我从梦中醒来,类似一尾鱼从深深的海底浮出了水面。哗哗作响的雨声密集得没有一丝缝隙和缺口。雨声与风声的力量相等。我的这间位于住宅楼顶层的卧室,仿佛成了危巍嵯峨的河岸。河水汹涌啊!我卧于岸上,仿佛一只不穿衣服的昆虫卧于岸上。半开着窗子,雨滴随风落在我的身上,仿佛水花溅在那一只昆虫的身上。这是夏季的雨,盛大,劲健,使卧听者愈感渺小。这是万物拔节、繁殖时期正需开怀畅饮的喜雨啊,沛然淋漓于田野、森林、草原、兽穴之上。我的双手也许将会因这一场夜雨的影响而发生些微的变化吧?更粗壮一些并饱含汁液,继而开花结实,收获十亩金黄的汉字?
②没有闪电和雷鸣。不知何时窗外开始飒飒有声,雨声。卧室内的寒意又重了一层。风声大于雨声,这是秋夜之雨的特征。“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位听雨的古代书生,窗外有一池荷塘。“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这位听雨的古代书生,枕边有一位美人。而我独卧,窗外只有几棵法国梧桐,可以细微地辨别出树枝相互摩擦的声音,又一片黄叶随风坠入雨中的声音,两只小鸟在巢里低语的声音……卧听风雨,我感觉自己渐渐脱离了现实,仿佛孤居于森林之中、湖水之湄,一间木屋安放着我的身体、书籍、桨、玉米种子。而被秋雨淋湿了身体的兔子、乌鸦、土拨鼠等等小动物被我的灯光吸引,纷纷跑来聚拢于木屋的四周甚至屋顶,从而证明我是一个有能力给它们带来暖意的人……一个卧听者再次陷入的梦境,有了秋雨的因素。
③风声远远大于雨声了。风声如狮吼虎啸,而雨声仅仅如琴瑟,且夹杂着雪粒,一同打击在窗上。冬天这个鼓手在软硬兼施地练习指法。我是蒙在鼓中的人了?季节正因一次次夜雨而不断转折并变幻着面目,日益冷峻。这是可以令古代的书生们梦境驰骋并留下佳作的雨夜啊!陆游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便一齐涌入他的梦中,涌出他的狼毫。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便梦回吹角连营了。五十弦翻塞外之声……而我枕边无酒(有饮料),无剑(有鼠标),一个被股票、物价消磨了壮志的人怎有颜面对满纸壮语的先人?这是属于英雄暮年的雨呵!挟带着早年的沙场、野草、呼喊卷土重来,安慰着苍苍白发下的永远不愿疲顿安卧的烈士之心。而我,只有卧听而已。
④也只有春天的雨夜能够减少一丝我内心的痛感和不安。沙沙沙,没有了夏雨的肃穆、秋雨的苍凉、冬雨的尖锐。雨声大于风声,这是春夜之雨的特征。我想,雨声是否类似于身体,而风声是否类似于灵魂呢?春夜之雨使身体大于灵魂并使两者趋于和解了吧?因而卧听之人的内心大都应该趋于平静、欣悦。比如,蒋捷“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显然是万念俱灰的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则显然是温醇醉人的春雨。再比如,还是陆游,在杭州的某座小楼里卧听一夜春雨,便不再梦铁马、梦冰河,而是期待第二天早晨深巷里会出现卖杏花的人了。我栖居的这座楼也许太大了一些,楼外的巷子太宽阔直率了一些,所以我对卖杏花的人自杭州一路寻觅到我的楼下已经不抱幻想。窗外的酒店里,卖玫瑰的人倒是不少。想一想陆游,他大概是一个只宜于买杏花的人吧?
12.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词概括四个雨季的特点。(4分)
夏雨:肃穆;秋雨:苍凉;冬雨:尖锐;春雨:温醇。
13.作者由“听秋雨”引发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4分)
作者联想到“留得残荷听雨声”“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的古人诗句,并想象自己孤居于森林的木屋中,小动物们聚拢于木屋四周。
1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先是一道闪电一下子照亮了卧室,又迅即恢复了黑暗,仿佛即开即落的巨大的白花。然后,雷声轰然而至。继而,风雨大作。
示例:作者运用“先是、迅即、然后、继而”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现了夏天雨来得急促的情形。
15.请你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境。(3分)
通过听雨,作者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表达了作者闲适、豁达的心境。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6分)
(原创)济南之春
简墨
地气一动,人们就开始常说一句话了:济南春脖子短。
哦,惊蛰了,开始了——是谁,失手打翻了一杯隔夜的茶?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到来,白色的烟团包围了四野,各处弥漫着蠢动的腥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见空地上无端多了些湿漉漉的印子,小小地凸起着,像鱼儿吐的小泡泡,这儿一团,那儿一簇——是蚯蚓活动筋骨的痕迹。然后,迎春和连翘不知道谁仿效谁,模样差不多,争着挑出了黄灯笼。然后,很多很多的爱和力量苏醒了,整个大地,寂静中充满响动。
城内城外的小山们就不用说了,积攒了一冬的绿啊,这时说什么也憋不住,一股脑儿全都倾倒在山坡上,没有了疆域。浆果、灌木、蕨类,草木你推我搡,绞出了汁子,连石头也被这绿泡软了,就要兴致勃勃他开出花来。而满城的柳,那是满城的绿啊,如烟似雾,没边没沿地蒸腾、洇染开来。到小阳春,柳絮都飞起来了,柳树的心都飞起来了,它们捉对儿,成球、成团,追逐嬉闹,如同一群白衫少年——它们飞奔在半空里,不肯再回到凡间。这时候,你被柳絮烦恼着,也欢喜着,走在柳絮里,像走在梦里,一切都不真实起来。
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的返回,大地寒气散尽,变得整个儿香喷喷的,遍地花开。在街上走着,会生出一种小醉的感觉,精力集中不起来,脑子也有点蒙。花都开得发酵了,像给大地吃上了一种什么药。这种日子,在屋子里根本呆不住——你会一整天一整天,泡在户外,舍不得回家。
这叫你的眼睛和鼻子也闲不住。因为自从迎春和连翘开了门,花朵们的拜访就从来没断过——黄花朵还真是一种急性子的颜色啊,率领着颜色家族众姊妹,用百米赛的爆发力,一刻也不停地前进。她们的洁净叫人简直想一朵一朵、一瓣一瓣展开,在上面书写诗篇。她们又多有耐力啊,所谓开到荼縻,也还是向前奔着——春至而梅、而樱、而海棠;春深则桃、则李、则丁香;即便春去,还蜀葵,还茑萝、还蔷薇……花朵开了又开,开了又开,将身体里的呼号都给喊了出去。那些大都有着草字头、木字边姓氏的小号们,一百万一千万支地演奏香气。
与香气结伴而来的,是一群群的蜂子和鸟儿——鸟儿用不同的语言对歌,在枝头跳来跳去,从早到晚都能听见它们的歌唱。头角黑黑、遍身黄嫩的蜂子,腿子肥嘟嘟的,金粉闪耀,裙摆被阳光照透。
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济南大大小小的池塘湖泊里,莲叶平水冒出,小小的叶子,羞涩地抿着嘴唇,打个哈欠就长成了半大小伙儿。他们舒展开来,平铺下身子,躺在水水的软床上,恨天恨地地等待起来。其实,不必着急,到不了小夏天,白腰雨燕低低地掠过水面的时候,他们这些“绿衣人”所盼望的伴侣——“粉衣人”,就来到身边了,垂着眼睛,红着面孔。在花下,人们的说话声也温柔起来;过了恋爱年龄的人,又想恋爱一次。
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
(《北京文学》2016年第5期,有删减)
16.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时间顺序,先点出“惊蛰”这一节气,随后用“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的返回”来说明时间在往后推移;“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则告诉我们时间已经到了暮春了。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的情景,流露出作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8.除了从视觉绘景外,作者还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济南的春景?请各举一例。(4分)
(1)嗅觉: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到来,白色的烟团包围了四野,各处弥漫着蠢动的腥涩。(2)听觉:鸟儿用不同的语言对歌,在枝头跳来跳去,从早到晚都能听见它们的歌唱。
19.结合选文,说说对“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的理解。(4分)
济南的春天是多彩而美丽的,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生活的人,是有福的人。
三、作文(50分)
20.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以色彩斑斓的美景点燃我们的眼睛、灿烂我们的心情、丰富我们的感受……许多同学都曾结交过不少自然界的“朋友”,并同它们展开过心灵的对话。请你以自然界中某个你熟识的“朋友”的身份,化身为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
要求:①以“____________的心声”为题,先补全题目,再完成作文。②不少于600字。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