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6 09:5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教学重点】
半坡居民、河姆渡人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里,有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传说,上古时候,有一只遍身通红的鸟,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谷物,谷粒坠落地上。神农氏把谷粒拣起来种在地里,没想到谷粒熟了。于是他把种植的技术教给人民,从此就有了农耕。虽然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不可尽信,但自然界野生植物的生长过程给先民以启示,这一点应是确信无疑的。
大约在7000年前,在中国的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会制造精美的陶器和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这表明在中国大地上很多地区出现了文明的曙光。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反映了什么样的特色?中国的早期农业又是怎样发展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阅读课文。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半坡居民生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特点?
2.河姆渡人生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特点?
3.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是什么?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学生阅读课本第6页第一段归纳相关知识,学生叙述后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时间:距今约六千年。
生活位置: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
2.课件展示《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半坡村落布局示意图》《半坡原始村落遗址》等图片。学生根据课本及图片复述半坡人的居住区布局及房屋特征。
课件展示
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3.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半坡出土的纺轮》《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及课本内容归纳半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1)制作出磨制精美的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
(2)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用鱼叉、鱼钩、石网坠捕鱼;有时也要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3)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4)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乐器,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请各位同学阅读“河姆渡人的生活”一节,归纳出他们的生活特点。
2.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发现地点:浙江余姚
距今年代:
距今7
000年左右
生活情况: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而且还学会养蚕缫丝。河姆渡人运用雕刻等技术制造工艺品,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漆的人群。
生产情况:水稻是当时这一带的主要农作物。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3.课件展示《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思考河姆渡人为什么将房子建造成这种结构呢?有什么好处?
干栏式房子是一种木构建筑。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我国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房屋,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木板,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这说明古代建筑业开始萌芽,而且能做到因地制宜。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
4.河姆渡原始居民除了种植水稻、开凿水井、建筑干栏式房屋以外,还饲养家畜,主要有猪、狗、牛为主。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造陶器、角器和简单的乐器。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有了哪些进步?师生共同探讨总结。
课件展示
从食物看:北京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而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骨器、角器和乐器。
相关链接
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与南方的自然条件有关。水稻是喜水作物,而南方有适宜其生长的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杆、稻谷。据统计,出土的稻谷,其数量之大,世界罕见,这充分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原始农业的发展”的内容,归纳相关知识点。
2.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1)兴起: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2)发展: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3)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4)影响: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巩固练习
1.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如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A )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2.请根据“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等信息,判断这是描述下列哪一项原始居民的生活( C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课堂小结
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和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作物品种、房屋建筑样式、家畜饲养有着重大影响。
因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气候不同,故在农作物品种、家畜饲养、房屋建筑样式等方面也有区别。因长江流域水量充足,气候暖热,故适宜种水稻;黄河流域降水量相对较少,且气温比长江流域低,故主要种植耐旱但产量较高的粟。这种自然环境决定了长江流域的家畜水牛等不可能在北方出现,也决定了半地穴式的房子只能出现在北方,因为这种建筑形式可以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而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建的干栏式房子则适应长江流域的地势低洼、温热潮湿,既可以避免潮湿,又可以避免虫蛇猛兽之害。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对应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