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6 10:1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2.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3.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4.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教学重点】
1.造纸术的发明。
2.张仲景和华佗的成就。
3.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教学难点】
1.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2.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国际纸浆造纸展览会始办于1987年,展会主办方美国克劳斯公司邀请了美国制浆造纸学会光临指导。当时中国没有一家企业参展。现在在中国造纸工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国际造纸展览以其历史最悠久、规模大、专业性强、国际参展商多、观众对口、研讨会水准高及实用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造纸行业的传统性专业展览。同学们看到这个案例有何感想?那么纸是何时发明的,发明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蔡伦是如何改进造纸术的?造纸术的发明有何影响?
2.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3.《史记》记载了什么时间段的史事?如何评价《史记》?
4.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佛教为什么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扶植和提倡?
5.道教兴起于什么时候?道教的哪些观点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造纸术的发明
1.课件展示一系列书写材料,学生叙述我国书写材料的发展历程。
甲骨    青铜器    石壁材料
 竹木简     帛书     灞桥纸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竹简笨重,携带不便。帛价昂贵,不能推广。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3.教师简述:公元105年,蔡伦在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制作简单方便,造成的纸又耐用,所以很快普及。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课件展示:参照书中汉代造纸示意图,让学生复述造纸工艺流程
,教师评价小结。
第一步:原料的洗涤、切割、浸渍沤制;
第二步:蒸煮、舂捣和纤维与水混合;
第三步:捞取纸浆、晾晒、码放、砑光。
二、张仲景和华佗
1.教师讲述:张仲景,东汉南阳郡人,汉灵帝时举孝廉,曾任长沙太守,后弃官从医,著有《伤寒杂病论》等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自唐以来,仲景学说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国际医学界享有崇高声誉,日本、朝鲜等国人民称张仲景为医学“先师”,祖国人民则称为“医圣”。
提升:在中国如果提起医圣张仲景,知道他的人恐怕远不如知道扁鹊、华佗、李时珍的人多,然而他对于中医药学的贡献可以说是福蔽千秋,功德无量,小到他为乡亲们治疗耳朵,发明了名扬海内外的饺子,大到他撰写的《伤寒杂病论》,至今仍然是中医学领域的经典并且还在直接发挥着救死扶伤、为人们解除病痛的作用。可以说张仲景对于中医学的贡献,就相当于孔子对于儒家,牛顿、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2010年是张仲景诞辰1860周年,虽然张仲景早已故去,但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仍然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来自于他的恩泽。
2.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还创造了“五禽戏”,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
1.学生阅读课本第70页,并完成下面这张表格。
作者
作者生活年代
作品体例
作品起止年代
  2.课件展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想一想,司马迁的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却像鸿毛一样轻;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四、道教和佛教
1.学生依据课本复述有关道教的一些知识,学生复述后教师归纳总结。
(1)时间:东汉末年。
(2)创始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2.学生依据课本复述有关佛教的一些知识,学生复述后教师归纳总结。
(1)时间、地点: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3)教义:佛教认为人生来是受苦的,受苦的根源在于有各种欲望;人如果能够忍受苦难,消灭欲望,就要修行为善。
(4)佛教的传入时间: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5)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3.你能从常见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日常用语、建筑雕塑、音乐、美术、天文、医学等方面找出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吗?
(1)文学影视作品:佛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激发了文学创作者的灵感。
(2)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日常口语都来自于佛教,比如无常、世界、一针见血、一刹那、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徒等,丰富了词汇量。
(3)随着佛教的传入,在中国兴起了建塔造佛的佛教艺术。
(4)音乐:唐朝音乐吸收了来自佛教国家的内容。
(5)医药:如《大藏经》保留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天文:唐高僧一行制定《大衍历》,测出子午线,对我国天文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由此可以看出佛教对我国文化的积极影响。
4.道教同佛教一样,自兴起后对我国文化直接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1)对我国民间习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2)文学:为创作者提供大量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作余地。
(3)艺术:对艺术道教的宫观建筑和雕塑绘画艺术有影响,丰富了中国的园林艺术。
(4)化学:道教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直接推动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此外,它还对中国的生物学、医学也产生过影响。
5.活动与探究:宗教与邪教的区别是什么?
宗教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现象,它宣传的内容主要是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比如佛教,它主张人们向善,慈悲为怀,宽容待人,提倡人们追求真善美。而邪教则是为了达到一种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拿法轮功来说,李洪志就是利用他编造的“法轮大法”蛊惑人心,达到聚敛财富,残害民众,扰乱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罪恶目的。对于我们青少年学生来说像法轮功这样的邪教一定要坚决抵制。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秦汉时期政治上的大一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现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再一次向后人证实了人类本身才是创造历史的人,人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希望同学们能勇攀科学的高峰,再创我们灿烂辉煌的文明。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对应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