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检测:2.6孔雀东南飞并序含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语基落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徘徊/脚踝 哽咽/咽喉 伶俜/聘娶
B.葳蕤/祥瑞
玳瑁/逮捕
蒲苇/公仆
C.窈窕/杳然
娇逸/骄纵
婀娜/挪动
D.踯躅/踌躇
梧桐/醒悟
宝藏/心脏
思路解析A项,huái,yè/yān,pīn
( http: / / www.21cnjy.com )g/pìn;B项,ruí/ruì,dài,pú;C项,yǎo,jiāo,nuó;D项,zhú/chú,wú/wù,zàng。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既若见录 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B.渠会永无缘
渠:第二人称代词“你”。
C.我自不驱卿
卿:丈夫对妻子的爱称。
D.妾不堪驱使
妾:旧时妇女自称。
思路解析B项,“渠”,他。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府吏见丁宁 ②渐见愁煎迫
B.①君尔妾亦然
②作计乃尔立
C.①会不相从许
②叶叶相交通
D.①故遣来贵门
②知是故人来
思路解析A项,“见”,①用于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前,表示某人是行为动作的承受者,可译为“我”;②表被动。B项,“尔”,都是代词,这样。C项,“相”,①副词,偏指一方;②副词,互相。D项,“故”,①连词,所以;②形容词,旧。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4对下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七和下九,指农历七月七日和农历每月的十九日。
B.“小姑始扶床”和“媒人下床去”中的“床”与现代的床不同,是一种坐具。
C.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鸡鸣外欲曙”中的“鸡鸣”指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点至3点)。
D.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等。五更,指黄昏。
思路解析五更,指平旦,是寅时,相当于现在的3点至5点。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全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①五里一徘徊 ②便可白公姥 ③昼夜勤作息 ④本自无教训 ⑤逼迫兼弟兄 ⑥我有亲父兄 ⑦否泰如天地
⑧贵贱情何薄
A.①③⑥⑦
B.②③⑤⑥
C.②④⑤⑧
D.①④⑦⑧
思路解析②“公姥”偏指“姥”,③“作息”偏指“作”,⑤“弟兄”偏指“兄”,⑥“父兄”偏指“兄”。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
( http: / / www.21cnjy.com )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http: / / www.21cnjy.com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恨恨那可论 恨恨:愤恨到极点。
B.作计乃尔立
乃尔:就这样。
C.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D.多谢后世人
多谢:十分感谢。
思路解析D项,“多谢”的意思是“忠告”。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因求假暂归 ②于今无会因
B.①蹑履相逢迎
②怅然遥相望
C.①以我应他人
②足以荣汝身
D.①黄泉下相见
②渐见愁煎迫
思路解析A项,“因”,①副词,于是、就;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词,机会。B项,“相”都是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作“他”。C项,“以”,①介词,把;②连词,用来。D项,“见”,①动词,见面;②介词,被。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8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焦仲卿“忠于爱情”的一项是( )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④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⑤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⑤⑥
思路解析③写两人的告别情况,④写仲卿与焦母的诀别。排除这两项即可。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9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这两句既写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了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营造了一种凄怆的氛围。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实际上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 http: / / www.21cnjy.com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这四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夜达五更。”这四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
思路解析D项,写鸳鸯的和鸣是象征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绵绵不绝,“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没有依据。
答案D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0~11题。
结发为夫妻①
汉乐府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
( http: / / www.21cnjy.com )婉②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③,起视夜何其④。
参辰⑤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摘自《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注①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结发: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发,以示成年。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婉:夫妻恩爱的样子。③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作“远路”。④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 ”是说“夜晚何时”。⑤参(shē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
( http: / / www.21cnjy.com )10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请做简要分析。(导学号56560009)
思路解析“诗眼”是一句诗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一句话。从诗歌的内容不难看出,这首诗描写了一对恩爱夫妻的分别。最能体现这个内容的诗句即此诗的“诗眼”。
参考答案“诗眼”是“恩爱两不疑”一句。诗歌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表现了这对年轻夫妻之间的恩爱,“恩爱两不疑”最能揭示诗歌的主旨。
( http: / / www.21cnjy.com )11诗歌的最后四句,有人说当是夫妻二人的对话,也有人说是征人对妻子的叮嘱。你是怎样理解的 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解析结合诗歌的场景,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理解为夫妻之间的对话。前两句是妻子告诉丈夫要保重身体,不要忘记两人之间的恩爱;后两句是丈夫回答妻子的话。结合注释①,诗歌的另一题目是《留别妻》,也可以理解为是“征人”对妻子的叮嘱,要妻子保重身体,别忘记自己。
答案示例我认为应该是夫妻之间的对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飞来双白鹄
吴迈远①
可怜双白鹄,双双绝尘氛。
连翩弄光景,交颈游青云。
逢罗复逢缴②,雌雄一旦分。
哀声流海曲,孤叫出江氵贲③。
“岂不慕前侣④ 为尔不及群。
步步一零泪,千里犹待君。
乐哉新相知,悲来生别离。
持此百年命,共逐寸阴移。
譬如空山草,零落心自知。”
注①吴迈远( —474):南朝宋诗人。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作品有《长相思》《长别离》等。这首诗歌是古乐府《飞鹄行》(又名《艳歌何尝行》)的拟作。②罗:罗网。缴:箭。③江氵贲:江边。④前侣:前面的同伴。
( http: / / www.21cnjy.com )12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诗人为什么连用三个“双”字描述这对白鹄
(导学号56560010)
思路解析诗歌的开头部分是叙述,抓住关键词语“绝尘氛”“弄光景”“游青云”分析即可;三个“双”字,表现了它们的恩爱之情。
参考答案情景:一双白鹄在高空或一前一后,或一左一右,戏弄着,遨游着,显得快乐亲昵。一连用三个“双”字,突出它们的形影不离、恩爱之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13“逢罗复逢缴,雌雄一旦分”两句的含义是什么 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思路解析这两句的含义可以结合注释②中对“罗”“缴”的解释分析。其作用比较明显,由前文的“可怜”转到了“哀声”“孤叫”。
参考答案这两句的意思是雌雄白鹄遭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人们罗网和弓箭的伤害,不得不生死分离。两个“逢”,可见人世的险恶,仿佛人们在嫉妒它们似的,非得拆散它们不可。这是故事由乐到悲的转折,有过渡的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14诗歌的后十句是雄白鹄的告白,从这段告白中你读出了两只白鹄之间怎样的情感 请做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不难发现雄白鹄对同伴伤亡的哀伤之情。
参考答案从上文的“孤叫”,可见它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只失偶的孤鹄了。“步步一零泪,千里犹待君”表现了雄鹄的极度悲哀。“持此百年命,共逐寸阴移”意思是“本来打算同爱侣厮守在一起,度过每一寸时光”,可见它们十分恩爱,但现在“如空山草”一般“零落”。这段雄白鹄的心灵独白,像是对亡鹄倾诉心曲,很是感人。
三、语言表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15把下面的几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酌情删减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孔雀东南飞》是“乐府双璧”之一。
②《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③《孔雀东南飞》被改编成了36集同名电视剧。
④该剧以其唯美的画面、经典的造型以及催人泪下的剧情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喜爱。
思路解析通读所给语句,可确定④句为中心句,其余句子可改编成其修饰语合理穿插其中。
参考答案根据我国文学史上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长篇叙事诗“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改编的36集同名电视剧,以其唯美的画面、经典的造型以及催人泪下的剧情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喜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16仿照画线句子,在语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要做到语意连贯。
那一抹翠绿,点燃了曾经的豪情与梦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那一抹翠绿,① ;那一抹翠绿,② ;那一抹翠绿,③ 。那一抹翠绿,于浅淡流年里,汇作幸福的笑声、温馨的心境,化为舒心和憧憬,温暖了一个人的追梦旅程。
思路解析从语段结尾的内容可知“那一抹翠绿”给人的是积极向上的力量,想象要合理,注意动词和并列词语的选用。
答案示例①激活了黄土的生命与灵性 ②感动了世间的人心与家庭 ③温暖了陌生的心墙与忧伤2017-2018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检测:2.5离骚含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语基落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羁(jī) 朝谇(suì) 揽茝(chǎi)
B.谣诼(zhuó)
侘傺(chì)
鸷鸟(zhì)
C.攘诟(ɡòu)
相道(xiànɡ)
芰荷(zī)
D.缤纷(bīn)
岌岌(jí)
修姱(kuā)
思路解析C项,“芰”应读“jì”。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偭规矩而改错
B.何方圜之能周兮
C.唯昭质其犹未亏
D.进不入以离尤兮
思路解析A项,“错”通“措”;B项,“圜”通“圆”;D项,“离”通“罹”。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悔相道之不察兮 察:观察,了解。
B.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缓行。
C.苟余情其信芳
苟:只要。
D.岂余心之可惩
惩:受创而改变。
思路解析A项,“察”的意思是“清楚”。
答案A
( http: / / www.21cnjy.com )4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
A.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B.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D.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思路解析A、B两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高”“长”,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加长。D项无活用。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
①偭规矩而改错 ②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③忽反顾以游目兮 ④佩缤纷其繁饰兮 ⑤自前世而固然 ⑥宁溘死以流亡兮 ⑦伏清白以死直兮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⑦
C.①④⑤⑦
D.②③⑤⑦
思路解析①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⑤古义:“固”,本来;“然”,这样。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⑥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http: / / www.21cnjy.com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 谇:谏诤。
B.固时俗之工巧兮
工:仔细。
C.竞周容以为度
度:法度、准则。
D.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思路解析B项,“工”的意思是“善于”。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②又申之以揽茝
B.①怨灵修之浩荡兮
②鸷鸟之不群兮
C.①屈心而抑志兮
②忍尤而攘诟
D.①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思路解析A项,“以”:①连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并列关系;②介词,因。B项,“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项,“虽”都是连词,“即使”。
答案A
( http: / / www.21cnjy.com )8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B.“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至“又申之以揽茝”四句,既写了诗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又点明其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
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说明当时楚国混乱,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可言,朝廷上下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明作者将古代的圣贤作为榜样,同时也透露了诗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古代的圣贤。
思路解析B项,“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说法错误,从这四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很注重修身洁行的。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思路解析这三个语句翻译的重点都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善”“九”“固”“工巧”“偭”“错”“伏”“死”“厚”等。
参考答案(1)这也是我内心所追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啊,即使为此多次而死,我也绝不后悔。(2)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3)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4题。
屈原列传(节选)
《史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擅长。
B.平伐其功
伐:夸耀。
C.王怒而疏屈平
疏:疏远。
D.明道德之广崇
明:光明。
思路解析D项,“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阐明。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56560007)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思路解析这组句子中“也”字表停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很明显,所以,断句较为容易,同时,“屈平”是主语,“疾”是谓语动词,“王听之不聪”是宾语。因此,答案为D项。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1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②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⑤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⑥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思路解析④是《离骚》的内容;⑤是赞美屈原高洁的品行,不是原因。排除这两句即可。
答案A
( http: / / www.21cnjy.com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思路解析B项理解错误,不是“在楚怀王面前”,应为在《离骚》之中。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1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导学号56560008)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思路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词的含义:“为”,写作;“莫”,没有谁;“伐”,夸耀;“称”,描述;“容”,被容纳。
参考答案(1)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每当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
(2)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所述的物也是芬芳的;他的品行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见容于世。
参考译文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姓。他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他见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白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的辞令。在朝廷内与国王商量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同,想争夺国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干。怀王让屈原起草国家的重要法令,这个法令还未定稿时,被上官大夫看见了,上官大夫想要夺为己有,屈原不给他。他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说:“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每当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起草这种法令’。”怀王听了很恼怒,从此疏远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被谗言媚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蒙蔽了眼睛,以致让邪恶的人陷害公正的人,使端方正直的君子为朝廷所不容,所以屈原忧愁郁闷,写下了长诗《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度劳苦困倦的时候,没有不喊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原正道直行,用自己全部的忠诚和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挑拨离间,可以说是到了困难穷尽的境地。他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怎么能没有怨恨呢 屈原创作《离骚》正是由这种怨恨引起的。他在《离骚》中称赞远古的帝喾,称道近世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和周武王,用他们的史事来讽刺当时的政事。他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透彻明白。他的文笔简练,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志向高洁,他的行为清廉。他的作品描写的事物虽然细小,但意义非常大,写得虽然浅近,但含义极其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所述的物也是芬芳的;他的品行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见容于世。他虽出自污泥之中,但就像蝉蜕壳一样,浮游于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污垢,清清白白,出污泥而不染。我们推论他的这种志向,即使与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三、表达交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15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用四个字的短语概括楚人的三种精神。(不得摘录原文短语)
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他们不满足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偏安一隅,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最终位列“战国七雄”。楚人的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昵”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楚人发明了“楚式鬲”(一种陶器),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并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思路解析根据“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可以概括出“艰苦创业”之类的词语;根据“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可以概括出“开放融合”“兼容并包”等词语;根据“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可以概括出“革故鼎新”或“技术创新”等内容。
参考答案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开放融合(交流融合、兼容并包)、革故鼎新(技术创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16阅读下面的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不得出现数字)。
晚间10点档最受欢迎的五类电视节目数据统计表
影视
科普
体育
新闻
综艺
播出比重
19.5%
14.6%
13.7%
15.5%
9.7%
收视比重
21.5%
8.5%
15.1%
19.7%
23.4%
(1)比较五类电视节目的播出和收视比重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不超过40字)
(2)对此结论你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不超过50字)
参考答案(1)节目的播出与收视比重不完全成正比(科普与综艺类节目播出与收视比重悬殊;影视、体育等休闲类节目播出与收视比重相对均衡)。
(2)略(开放性问题。针对以上结论,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2017-2018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检测:2.4诗经两首含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语基落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蚩蚩(chī) 愆期(qiān)
将子无怒(jiāng)
咥其笑矣(xì)
B.桑葚(shèn)
帷裳(cháng)
尔卜尔筮(shì)
体无咎言(jiù)
C.罔极(wǎng)
靡盬(gǔ)
淇水汤汤(tāng)
隰则有泮(xí)
D.
( http: / / www.21cnjy.com )狁(yǔn)
垝垣(wēi)
不遑启居(huáng)
四牡骙骙(kuí)
思路解析A项,“将”应读“qiāng”;C项,“汤”应读“shāng”;D项,“垝”应读“guǐ”。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贸:交换。
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咎:责备。
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徂:往。
D.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遂:顺心、满足。
思路解析B项,“咎”的意思是“灾祸”。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3下列语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②匪来贸丝,来即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谋 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④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⑤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⑦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⑧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A.①③⑥⑧ B.②⑤⑥⑧
C.①④⑤⑦
D.②③④⑦
思路解析有通假字的是:①“尔”通“艹尔”;②“匪”通“非”;⑤“于”通“吁”;⑥“说”通“脱”;⑧“泮”通“畔”。其余没有通假字。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思路解析A项,“以”:①介词,把;②连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承接。B项,“靡”:①②都是“没有”的意思。C项,“将”:①动词,愿,请;②动词,扶持,搀扶。D项,“莫”:①代词,没有谁;②同“暮”。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5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所谓“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就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D.“风”指十五国风,大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思路解析A项的“它和乐、射、御、书、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起被称为‘六艺’”错。对于“六艺”有两种说法,一为《诗》《书》《礼》《易》《乐》《春秋》,一为“礼、乐、射、御、书、数”。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7题。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http: / / www.21cnjy.com )6从所选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思路解析节选部分第二章写到“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而最后一章则写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由此可以分析女主人公的态度转变。
参考答案从忍辱负重转变为刚强决绝。
( http: / / www.21cnjy.com )7诗歌最后一章中画线的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暗含了什么意思
思路解析这是《诗经》中常用的“比”的表现手法,抓住“有岸”“有泮”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的手法。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9题。
采 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http: / / www.21cnjy.com )8结合《采薇》全诗,说说你对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理解。
思路解析这首诗是以抒情主人公自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吻写成的,诗歌的前半部分既有思归之情,也有对敌人的痛恨;结尾既有对战争的厌恶,也有在归途中的伤悲。注意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1)“我”是一位戍守边疆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家卫国、思念家乡、退伍归来的士卒。(2)“我”深明大义,在国家遭遇外敌侵略时,舍生忘死;“我”又反对战争,渴望和家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9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请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评、诗论的理解,要求既有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又要有鉴赏评价的能力。
参考答案此诗末章运用对比的手法,“今”与“昔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情景交融。“莫知我哀!”则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解的痛苦心情,情感达到高潮。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
柏 舟
《诗经·邶风》
泛彼柏舟①,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②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③亦有兄弟,不可以据④。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⑤
忧心悄悄⑥,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⑦静言思之,寤辟有摽。⑧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⑨心之忧矣,如匪浣衣。⑩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①泛(fàn):漂浮。柏
( http: / / www.21cnjy.com )舟:柏木做成的舟。②微:非,不是。③匪:通“非”。鉴:镜子。茹:容纳。这两句是说“我”的心不能像镜子对于人影似的,不分好歹,一概容纳。④据:依靠。⑤威仪:容貌举止、尊严。棣棣:犹“秩秩”,雍容闲雅貌。选:屈服,退让。⑥悄悄:苦愁状。⑦觏(gòu):通“逅”,遭遇到。闵(mǐn):忧患。这三句是说因为见怒于群小所以遭遇许多伤痛的事,受了不少侮辱。⑧这两句是说思考的时候越想越痛。⑨这两句问日月为何更迭晦蚀,而不能常常以光明照临世界。言正理常常不能表白。⑩这两句言心上的烦恼不能清除,正如衣上的污垢清洗不掉。
( http: / / www.21cnjy.com )10俞平伯在《读诗札记》中评价这首诗:“通篇措辞委婉幽抑,取喻起兴巧密工细,在朴素的《诗经》中是不易多得之作。”那么,这首诗是怎样起兴的
思路解析这首诗在比兴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运用上和《诗经》的大多数诗篇一样,先言他物,然后引出诗歌要歌咏的对象。“泛彼柏舟,亦泛其流”是起兴语句,围绕这两句话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这首诗用“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兴,意思是说柏舟顺水漂流,不知所止。作者以此来比喻自己的身世和飘摇不定的心境。为下文写自己的遭遇做铺垫。
( http: / / www.21cnjy.com )11这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其“诗眼”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导学号56560006)
思路解析所谓“诗眼”是能准确反映诗歌主旨的一句诗或一个词。在这首诗中,不难发现“忧”是诗眼。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略加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全诗紧扣“忧”字,表现了一位女子自伤遭遇,而又苦于无处诉说的幽怨之忧。从诗歌中,不难看出这位女子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泄,更无以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1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从诗歌的内容看,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困苦、坚强而又幽怨悲愤的女子形象。全诗共五章三十句,都是围绕这一女子的遭遇与悲愤的心情来写的。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忧愁困苦、坚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屈而又悲愤幽怨的女子形象。首章交代了她飘摇不定的心境。第二章紧承上一章,写她的忧思难以排解,没有人能分担。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表明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第四章交代其忧思的原因是受制于群小,又无力对付他们。末章作结,以日月失其光辉表达忧愤之深。这样,一个幽怨悲愤的女子形象便宛然在目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4题。
击 鼓
《诗经·邶风》
击鼓其镗①,踊跃用兵②。土国③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④,平⑤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⑥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⑦,与子成说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⑨阔⑩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①镗(tāng):击鼓的声音。②兵:刀枪等武器。③土国:用土筑城。④孙子仲:人名,统兵的主帅。⑤平:平定。⑥爰(yuán):于是。⑦契阔:离散聚合。⑧成说:约定的誓言。⑨于嗟(xū
jiē):感叹词。⑩阔:离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洵(xún):长远,指夫妻离别长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13诗中为什么写战马走失又在树林下找到这一细节 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解析这是本诗中的一个生动的细节,诗人渴望回乡而不得,战马也不愿久留战场,于是走失,但战马留恋主人,终在树林下被找到。这是以马喻人。
参考答案这是诗歌中的一处细节描写,明写战马走失,实写战士思乡欲逃离战场,但战马又在树林下被找到,喻战士欲归乡而不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1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传诵千古的名句。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这四句诗流传千古的原因。
思路解析这是征人与妻子的誓言,结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夫妇,生死不相离,但残酷的战争无情地粉碎了这个誓言,造成了生死不相见的结局。滞留在边陲的征人想到与妻子的誓言,看到战争的残酷,无限悲伤,其悲伤之情在这四句诗中体现得十分鲜明。
参考答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誓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死生契阔”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战争的残酷与征人的无奈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表达了征人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三、表达交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15比兴手法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在后来的民歌中以及现在的歌词中,这种手法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用比兴的手法写两句或几句歌词,内容不限。(内容提示:青春、理想、亲情)
示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陕北民歌《泪蛋蛋》)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歌曲《幸福不会从天降》)
思路解析“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以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出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在理解比兴手法特点的前提下再确定写作内容进行仿写。
答案示例火红的旗帜哗啦啦飘,我们的青春在燃烧。
( http: / / www.21cnjy.com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①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思路解析①处根据前面“不仅仅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应该用“而且是”或“更是”等关联词,再根据前面“文化遗产”的提示,这里所填的应是与中华文化有关的内容。②处根据前面“唐诗的激情洋溢”和后面的“元曲的灵动俏丽”,应该填写“宋词”加一个概括其特点的四字词语。③处根据前后的内容,这里应填写汉字被忽视之类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 ②宋词的婉转清雅 ③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2017-2018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检测:2.7诗三首含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语基落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芙蓉(rónɡ) 俗韵(yùn) 羁鸟(jī)
B.后檐(yán)
暧暧(ài)
墟里(xū)
C.樊笼(fán)
呦呦(yōu)
契阔(qì)
D.三匝(zā)
吐哺(bǔ)
掇拾(chuò)
思路解析D项,“掇”应读“duō”。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采之欲遗(赠送)谁 ②还顾(看)望旧乡
B.①但(但是)为君故
②何时可掇(收获)
C.①少无适(迎合)俗韵
②山不厌(满足)高
D.①桃李罗(罗列)堂前
②复(重新)得返自然
思路解析B项,“但”的意思是“只是,仅仅”,“掇”的意思是“拾取,采取”。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忧伤以终老 ②人生几何 ③譬如朝露 ④沉吟至今
⑤枉用相存 ⑥开荒南野际 ⑦复得返自然
A.①④⑥⑦ B.②④⑤⑦
C.①③⑥⑦
D.②③⑤⑦
思路解析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何”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表示“多少”的意思外,还是数学上的一个术语。④“沉吟”在诗中的意思是“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在现代汉语中指“低声吟咏;迟疑不决,低声自语”。⑤“枉用”在诗中的意思是“屈驾用来”,在现代汉语中指“白白地用”。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4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思路解析B项不是对偶句,前后两句结构不同。
答案B
( http: / / www.21cnjy.com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选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其一)》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思路解析C项,“山水田园”应该为“田园”。“山水”诗的开创者是谢灵运。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6《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在意境营造上有什么作用
思路解析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参考答案因芙蓉在我国古典诗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7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有不连贯的地方,似乎是叙述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变化的
思路解析对这首诗结构的理解,历来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的说法,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正是因为这看似不连贯的结构,才造成了蒙太奇般的审美效果。
参考答案既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前一种理解,诗歌的后半部分为虚写;后一种理解,诗歌的前半部分为虚写。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9题。
短 歌 行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http: / / www.21cnjy.com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讠燕,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8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思路解析C项,“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错,应表明自己要像“山”“海”那样接纳贤才。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9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同意“怜才”一说吗 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思路解析吴淇的这番话,是对曹操当时写作《短歌行》情景的推想,他认为“怜才”是这首诗的主旨。回答本题实际是对该诗主旨的分析。
参考答案诗中虽包含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慕之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怜才”并不是这首诗的主旨。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0~11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 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②纪:经营。
( http: / / www.21cnjy.com )10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哪种乐趣
思路解析回答本题要具体说明这种田园生活乐趣表现在哪一方面,从诗句主要内容来看,当指农人间那种纯朴自然的人际关系带来的美好感受。
参考答案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1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导学号56560011)
思路解析从这首诗来看,诗人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从“相呼”“斟酌”“披衣”“言笑”等描写来看,表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关系。其“白描手法”从语言的质朴中不难看出。
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描写人与人之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相呼、相饮、相思、相言、相笑等情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苦 寒 行①
曹 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 http: / / www.21cnjy.com )羊肠坂诘屈②,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③,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④诗,悠悠令我哀。
注①《苦寒行》:原为乐府旧题,其古辞失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测其内容,当以抒写民间的寒冬疾苦为主。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②诘(jí)屈:盘旋曲折。③怫(fú)郁:忧虑不安。④《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写远征士卒对故乡的思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12诗歌开头两句“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具有怎样的作用
(导学号56560012)
思路解析诗歌的开头一般有破题、引出下文、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这首诗的前两句也有这个作用。
参考答案①交代了行军的地点;②用“艰”
“巍巍”写山的高大难行,为下文抒发行军的艰辛做铺垫;③照应诗歌的题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13诗歌描写了行军途中的哪些情景来表现行军之难
思路解析诗歌从“羊肠坂诘屈”至“雪落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霏霏”共八句诗,描写了沿途的景象;从“水深桥梁绝”至“斧冰持作糜”描写了行军之难,摘取其中的关键词即可。
参考答案描写了沿途以下情景:劲烈的寒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摇撼着山间的高树;饥饿的猛兽夹路蹲伺行军的将士;绵延千里的太行山已被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盖,看不到人烟。行军野外,桥梁断绝;迷失道路,没有宿处;人马同饥,凿冰做饭。
( http: / / www.21cnjy.com )14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曹操在这首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与《短歌行》中的不尽相同。可以结合“延颈长叹息”“我心何怫郁”“悠悠令我哀”等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强作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的内心波动:登攀险坂的慨叹、思念故乡的深切、担薪做饭的悯伤。这些真情实感与诗人安定天下的壮怀有密切的联系。
三、表达交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处于中古早期的魏晋南北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 。从政变频繁、外族入侵和国家分裂的角度来看,② ;但是,如果以个体觉醒和文学、哲学、艺术的灿烂成就为出发点,看上去却是一个开明的时期。同时,魏晋的士大夫大多儒、玄兼修:他们一方面追求道家理想,另一方面又执着于儒家观念。按照常理,③ ,然而在魏晋时期,这两种哲学观念却共存于许多士大夫的思想体系之中。
思路解析由“从政变频繁、外族入侵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分裂的角度来看”“如果以个体觉醒和文学、哲学、艺术的灿烂成就为出发点,看上去却是一个开明的时期”可知①有“充满矛盾”的意思,联系前文“魏晋南北朝”,所以写“似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②由“但是”“开明”等词可知“这无疑是一个黑暗的年代”。③下文“然而”一词,表明要写与之相反的语意。
参考答案①似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 ②这无疑是一个黑暗的年代 ③这两个思想体系本不会走到一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16下列三幅劝阻吸烟的手势图,你认为哪一幅最好 请结合图像说明理由。70字左右。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思路解析解答本题应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结合图像,分条说出自己的理由。还要有与另外两幅图的比较,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示例“我介意”最好。
“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介意”表明了自己反对吸烟的立场,捂住口鼻,让自己少吸烟,给对方传达吸烟妨害他人的信息。直接制止,态度生硬;双手手势,会吸入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