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三~六章)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2分=40分)
1.在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D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2.昆明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C
)
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导管
D.筛管
3.秋末树木落叶后,会发现植物吸收水分的速度大大减弱,这主要是因为(
C
)
A.由叶吸收
B.呼吸作用减弱
C.蒸腾作用减弱
D.土壤含水量降低
4.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B.植物的气孔很小,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C.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无机盐的运输
D.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生物圈的影响不大
5.将见光并染色的叶片部位做徒手横切临时装片观察,会看到叶片中变成蓝色的部位是细胞中的(
A
)
A.叶绿体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6.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了(
B
)
A.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进行,并释放氧
B.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有淀粉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D.光合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
7.把银边天竺葵(其叶片的边缘部分是白色的,细胞内不含有叶绿素)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剪下一片叶,脱去叶绿素后,滴上碘液。能看到的现象是叶片中间部分变蓝色,边缘部分不变蓝色。该实验说明(
C
)
A.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光
C.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D.叶绿素遇到碘液会变蓝色
8.李明同学于6月中旬晴朗的一天作了如下的探究:从上午8点开始,在同一植株的相同位置上,每隔5小时摘取一片形状相似、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待摘取了4片(依次为甲、乙、丙、丁)后,同时进行脱色处理再加碘液,颜色是最蓝的是(
C
)
A.甲叶
B.乙叶
C.丙叶
D.丁叶
9.家庭中养鱼可以增加生活情趣、陶冶情操。养鱼时,人们喜欢在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
A
)
A.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B.能美化环境
C.清洁鱼缸里的水
D.起到杀菌作用
10.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实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吸收二氧化碳
B.合成有机物
C.产生氧气
D.释放能量
11.(2015·淄博)农业生产中,人们采取的相关措施与其解释不一致的是(
B
)
A.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幼苗的蒸腾作用
C.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D.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12.在甘蔗的茎秆中储藏着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
C
)
A.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B.由甘蔗茎内细胞制造的
C.由甘蔗的绿叶制造的
D.由甘蔗的果实制造的
13.(2015·宿州)人们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其主要原因是(
C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14.地球上的生物生生不息,必须不断地分解有机物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要验证黄豆种子呼吸作用产生CO2,必要的实验条件是(
C
)
A.将种子淹没在水中
B.在黑暗处进行实验
C.保持种子的生命力
D.严格控制无氧条件
15.(2015·资阳)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C.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6.如图所示装置可以用来验证(
D
)
A.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B.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C.呼吸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D.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17.在温暖的环境中久放的萝卜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
C
)
A.萝卜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B.被周围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
C.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
D.萝卜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停止
18.家庭养花时,一般用盆底有洞的瓦盆,不宜用瓷盆,其原因是(
D
)
A.利于根吸收水分
B.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利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D.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19.对一株长势健康的新鲜菠菜叶进行如下处理:将其中的几片叶的正反两面涂满具有密封作用的凡士林,放置在阳光下。你认为下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会减少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
B.会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
C.会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
D.会增加光合作用的产物
20.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的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是(
D
)
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D.以上三项都是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0分)右图是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1、3属于植物的_保护_组织。
(2)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主要由图中_2_(填图中序号)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该生理过程所需的原料CO2主要通过图中的_5_(填图中序号)进入叶片。
(3)北方地区早春播种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_适宜的温度_。
(4)在农业生产上,既要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又要避免叶片互相遮挡,影响光合作用,因此栽培作物时应该_合理密植_。
22.(10分)如图所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B处变成什么颜色?_黄白色_。
(2)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淀粉_。叶片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_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_。
(3)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光照_得出的结论是_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_。
23.(10分)(2015·荆门)某班同学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进行如下研究,据题意回答问题:
(1)小宁同学用图一装置进行实验,甲、乙两个保温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各插一支温度计,密封三四个小时后,观察结果:甲中温度比乙中温度高,由此得出实验结论是:_种子萌发放出了能量_。能正确反应图一甲中保温瓶中种子的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是图三中_C_(填序号)。
(2)小静同学用图二装置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将四组相同装置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环境中,记录不同温度环境下每分钟产生气泡个数(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氧气的释放量越多气泡数目越多),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_环境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_,实验变量是_环境温度_。为了保证该实验科学性,除了多次重复实验,还要注意实验中只许一个变量,其他的条件要相同,如_光照条件_等都要相同(写一个即可)。
24.(10分)某同学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
(1)玉米中富含淀粉、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玉米种子的_胚乳_中。
(2)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将装置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证明玉米幼苗的呼吸作用产生了_二氧化碳_。
(3)若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则要探究的问题是_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_。要验证这一问题,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为_清水(蒸馏水)_。
(4)若要探究玉米幼苗的蒸腾作用,该装置需改变的是_移走小烧杯_。
25.(10分)(2015·宜宾)油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下面的甲图是油菜植株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各器官;乙图中的曲线表示甲图中③在晴朗的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理活动情况。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甲图中①表示的器官是_根_,主要功能是_吸收水和无机盐_;④是植物体的_果实_,它是由⑤的结构中的_子房_发育而成的。
(2)油菜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主要有适宜的_温度_,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_空气_,甲图中的②和③是由种子结构中的_胚芽_进一步发育成的。
(3)比较乙图中的曲线a、b,发现曲线a表示的生理活动在白天进行,而在夜晚几乎停止,这种生理活动的产物是_有机物和氧气_,曲线b表示的生理活动全天都在进行,曲线b表示的是细胞的_呼吸_作用,这种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是_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_。
26.(10分)图一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二表示图一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_二氧化碳_的形式进行循环。
(2)图一中②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光合作用_和_呼吸作用_。
(3)图二中C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乙_。
(4)图一所示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成分不可缺少的是_甲和乙_。
(5)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请举出两种低碳的生活方式;_外出步行或骑自行车;坐公交车;节约用水,倡导无纸化办公等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