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二中新校 沁园春长沙

文档属性

名称 滕州二中新校 沁园春长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6 19:5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
教学设计


沁园春
长沙


现代诗歌新授课


1课时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2.背诵这首诗歌。
能力点
1.整体感知诗歌,分析作者所见、所想、所感。2.分析诗词意象,体会本词的思想感情。
教育点
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培养学生的博大胸襟和高远之志。
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揣摩用词(尤其是动词)的传神之妙。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
(ppt)
展示《沁园春
雪》,学生齐读。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通过眼前看到的雪景,联想到古今的英雄,发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感叹。这首诗歌的内容,由景到联想到感慨,我们把它分成三个部分,所见,所想,所感,而这也是一般的诗歌由景而情的一般写法,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沁园春雪》的姊妹篇《沁园春,长沙》。目标展示。通过诵读,理解诗歌内容。2、分析诗词意象,体会本词的思想感情。三、预习检查、整体感知。(ppt)
字音:百舸(

寥(
)廓(

挥斥方遒(
)浪遏(
)飞舟
字形:苍茫
激扬
岁月稠
万户侯
师:我们先来齐读一下,大家思考一下,在这篇课文中,哪些是作者所见,哪些是作者所想,哪些又是作者的感慨。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师: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三方面的内容来品读一下这首诗歌。1、前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师:总起句,大家看这三句写了什么内容,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这三句如何读,应该是怎样的语速,语调。生:了解内容,知道这几句的正常语序,并尝试诵读。指导诵读:明确:(平淡,叙述的口吻)2、来看作者看到了哪些内容?万山红遍,层林浸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PPT展示诗歌中红体字,并分析一下红色字的具体意义。)生分析诗词中重点的字词,明确:万→山之多层→林之密;;漫→水之盛;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师:这七句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指导诵读:(语速稍快,分清轻重,读出秋景的蓬勃生机。)3、来看作者都想到了什么?携来百侣曾游,师:这是一群怎样的年轻人,他们都有什么行为?(PPT展示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剧照和基本剧情。)学生活动:联系当时历史事件,了解毛泽东的年轻行为和同学。当然时局造英雄,我们身处盛世,更要有一番抱负,切不可让交友耽误自己的人生。指导诵读:语气稍快,激扬,读出年轻人的敢作敢为。4、作者面对这样的景,为什么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慨?(PPT
展示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
在这首词中有答案吗?明确:这篇课文末尾,用含蓄的语气向世界宣告了主宰世界的豪言壮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四:课堂小结和知识落实。1、全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诵读全词,并当堂背诵。五:布置作业。阅读《少年中国说》》中的语段,并完成写作。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作为青春年少的你,如何承担起你的责任呢,请写几句话,送给自己。教后记:
作为高中课堂的第一节,这篇课文的难度比较适中,在课堂设计上,以分析诗歌意象为主,以诵读为主,落实诗歌鉴赏中炼字这一类型,并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具体的诵读上良莠不齐,学生间的差距很大,需要进一步落实诵读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