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复辟/开辟 炽热/翅膀 杀戮/绿林
B.苔藓/脚癣 菁华/粳米 诏书/召开
C.淘气/熏陶 邻居/可怜 强劲/劲头
D.娘亲/亲家 戏弄/弄堂 侍从/寺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分别读bì/pì,chì/chì,lù/lù;B项,分别读xiǎn/xuǎn,jīng/jīng,zhào/zhào;C项,分别读táo/táo,lín/lián,jìng/jìn;D项,分别读qīn/qìng,nòng/lòng,shì/sì。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艾青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幼年起便濡染了农民的忧郁,他常常追本溯源,想到贫困的乳母和患难的兄弟们。
B.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诗人无所不至的关怀。
C.大堰河的生活虽然贫困,却不失希望,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乳儿冠冕堂皇的婚礼上,听到娇美的媳妇叫她“婆婆”。
D.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这种风格在建国后的诗篇中表现得更是炉火纯青。
【答案】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依次填入下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 ,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辞藻来掩饰空虚; ,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 ,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不含糊其词,不写让人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如堕五里雾中。”
A.朴素 集中 单纯 明快
B.单纯 朴素 明快 集中
C.朴素 单纯 集中 明快
D.单纯 集中 明快 朴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前后照应,横线后的文字是对横线处词语的解说。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自由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20世纪30年代才由诗人艾青等人开拓成为一条壮阔的河流。
B.艾青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使他始终具有时代的使命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C.《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发表,轰动诗坛;从此,虽然中国的艺术界少了一位画家,却多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D.作家陈浩在以“发扬艾青新诗风”为主题的诗歌座谈会上,讲述了自己与诗界泰斗艾青近40多年来的交往经历。
【答案】A
【解析】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11分)
呵,母亲
舒 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5.这首诗的第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具有怎样的作用 (4分)
【答案】第一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诗人为什么说原来“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而现在“戴着荆冠”却“不敢呻吟” (3分)
【答案】因为“我”现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孤单无依,没有人疼爱“我”,同情“我”,保护“我”。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可以从有母亲的庇护和失去母亲后的孤单的角度思考。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诗人为什么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比喻自己对母亲的怀念,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4分)
【答案】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的,是持久而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诗人心中就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惋伤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是一个形象的喻体,可以结合“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这个本体来思考。
考点:7.答案: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的,是持久而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诗人心中就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惋伤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9题。(7分)
冰凉的夕阳
桑恒昌
断脐
从我的脚下
蜿蜒到母亲坟前
攥满满一把土
直至攥出我的体温
继而
攥出我的心跳
若掘地为井
一定会得到
母亲为我
积攒了四十年的乳汁
离墓地越来越远了
母亲怀中
从春抱到夏
从夏抱到秋的蒲公英
还翩翩地追在后面
后面的后面
伸手可及
是冰凉的夕阳
8.对这首小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节诗中,诗人人到中年,却设想自己是一个“断脐”的婴儿,“断脐”延伸到母亲的坟前,减少了时空跨度,缩短了母子之间的距离。
B.第二、三节诗中,诗人祭扫于坟前,“攥土”攥出体温和心跳;母亲长眠于地下,积攒下四十年的乳汁:奇特的想象,状写了儿子对母亲的爱。
C.题目“冰凉的夕阳”是全诗抒情的线索,夕阳是冰凉的,诗人的心也是冰凉的,全诗感情的基调是哀婉悱恻的。
D.第四节诗中,诗人以夕阳下的“蒲公英”“翩翩地追”暗示母子亲情永远相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不正确,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状写的是母子亲情。“亲情”是贯串全诗的线索。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在诗歌的结尾,诗人说“伸手可及/是冰凉的夕阳”,“夕阳”给人的印象一般是温暖的,是遥远的,为什么诗人说夕阳是“冰凉的”,是“伸手可及”的 (4分)
【答案】“冰凉”和“伸手可及”都是诗人心理上的感触。此诗是祭奠母亲的,表达了对亡母的思念,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悲伤的,感情是凄楚的。母亲虽去世多年,但诗人对母亲生前的印象是深刻的,因此诗人说夕阳是“冰凉的”,是“伸手可及”的。
【解析】
试题分析:“夕阳”作为这首小诗的一个重要意象,在诗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可以将其理解为亡母的面容。正因为如此,诗人才说是“冰凉的”,是“伸手可及”的,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并与首句尾句相照应。(4分)
一首好诗,往往只给你一缕春风,就能叫你去想象春天的清新; ,
; , ;好诗总是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象。
【答案】答案示例:只给你一朵浪花 就能叫你去想象大海的浩渺 只给你一颗星星 就能叫你去想象星空的灿烂
【解析】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班会课上,大家讨论“宽松民主与严格约束”哪种班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问题。请在横线上填入话语,进行辩驳,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每组所填辩驳话语不得超过30字。(6分)
第一组:
正方:我们可以像飞鸟一样,自由翱翔,难道你喜欢被关在笼子里吗
反方:
第二组:
正方:
反方:断了线的风筝不仅不会飞得更高,反而会一头栽在地上。
【答案】答案示例:第一组反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二组正方:难道你希望当一匹被笼头套住的马,不再自由驰骋吗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鲜明、生动的能力。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内容与对方相对、观点鲜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2.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说:“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大堰河的梦无法向人言说,可有些梦我们却可以与人分享。总有些人让自己魂牵梦萦,总有些梦让自己永难忘记。请以“梦中的你”或者“记梦”为题将让自己心动的梦写下来。(10分)
要求:(1)
选择标题后,紧扣标题构思文段;(2)文段中至少要有一个梦境的记叙;
(3)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4)不少于200字(不含标题)。
【答案】
记梦
二月二十四日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临睡前开了几首苏轼的词,便昏昏噩噩的睡着了,不一会我睁眼开自己的眼睛,发现自己身在一条大江东岸边,岸边长满了绿树和花丛,而我的身边也站着一个英姿飒爽的身影。
虽然我从未见过此人,但我的直觉告诉我,他便是那枯等十年的痴汉,苏轼苏东坡,此时他的两鬓早已染满了白色,脸上遗留着几道岁月的痕迹,但这些都挡不住他的千里雄心,此时我站在他的身边,听他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解析】
考点: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戛然(
)
瓦菲(
)
贝壳(
)
火钵(
)
忸怩(
)
团箕(
)
青苔(
)
悉索(
)
荆棘(
)
凌侮(
)
叱骂(
)
飘泊(
)
典押(
)
冰屑(
)
胳膊(
)
【答案】jiá
fēi
kéBō
ní
jī
tái
xī
jí
wǔChìBó
yā
xièBó
2.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典押(diǎn
yā)
忸怩(niǔ
niè)
凌侮(líng
wǔ)
B.叱骂(chì)
醉酒(zuì)
咒语(zhòu)
C.拥抱(yōngBào)
娇美(jiāo)
漂泊(piāo)
D.荆棘(jīng
jí)
辉煌(huī
huáng)
悄然(qiǎo)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忸怩niǔ
ní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外诗歌浩如烟海,一个人要想在短暂的一生中阅遍所有诗歌大师的传世佳作,既不现实也不经济,所以选择十分重要。
B.诗人远离祖国故土,故土让诗人时时依恋,而当时的中国千疮百孔,因此诗人对祖国的关心常常流露在诗中。
C.诗人在大堰河家里生活了五年时间,使他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他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
D.从《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不难看出,大堰河疼爱备至,她的爱心深深感染了诗人,对诗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答案】A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不要怕土地贫瘠,只要你愿耕耘,收获就在金秋;
不要怕冰雪寒冷,只要你有热情,春天就会来到;
不要怕人生短暂,只要你肯创造,生命就会不朽。
【答案】答案示例:不要怕路途遥远,只要你有意志,天涯就在咫尺;不要怕高山耸峙,只要你肯登攀,峰顶就在眼前;不要怕长夜漫漫,只要你能忍耐,光明就会出现。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句式的选用和语意。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5.“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的是( )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D.“我”不忘生育之恩,也不忘养育之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深情赞美大堰河的,B项的说法更切合诗歌的主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诗的前两节,一共十行,有三处重复表达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这层意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诗人难忘大堰河的养育之恩,表现出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深怀念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歌采用的修辞手法。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为了抒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结合这三节诗,简要概括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大堰河无名无姓,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及家人。她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解析】
试题分析:要紧扣诗中重要的词语,结合诗人和大堰河的特殊关系来回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诗人为什么说“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
【答案】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之情。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低下的地位、死后的凄凉,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该诗的写作背景,紧扣诗中描述大堰河情况的诗句来回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基础知识
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朗读这首诗,结合有关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答案】(1)勤劳,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2)善良,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乐观;(3)慈爱,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4)博大,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5)悲苦,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近40岁就“含泪的去了!”总之,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
美文赏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导学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思想内容。
2.感受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特征,体会诗人对大堰河寄托的思想感情。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戛然(
)
瓦菲(
)
贝壳(
)
火钵(
)
忸怩(
)
团箕(
)
青苔(
)
悉索(
)
荆棘(
)
凌侮(
)
叱骂(
)
飘泊(
)
典押(
)
冰屑(
)
胳膊(
)
2.辨析字形并组词。
(1)堰(
)揠(
)
(2)掐(
)陷(
)
(3)侧(
)恻(
)
(4)檐(
)赡(
)
(5)菲(
)扉(
)
(6)苔(
)怠(
)
3.关于作者
1910年,艾青出生在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姓蒋的地主家庭。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爹娘。父母迷信,就把他送到本村一位贫苦的农妇“大堰河”(浙江金华方言“大叶荷”的谐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一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反馈矫正】
☆课堂探讨☆
要点一:梳理情节结构,概括诗歌内容。
【探究活动】
诗歌可分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划分诗歌结构的题目,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注意抓住诗歌中一些表示情感变化的词语。
【讨论明确】
这首诗一共13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1.2节为第一部分,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第310节为第二部分。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第1113节为第三部分。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课堂提升】
1.《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是为了说明(
)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B.“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出去联系。
C.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答案】D
2.下列对《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第三节的鉴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A.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口吻,追述了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B.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因此诗人说“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C.“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描绘了一种荒凉、寂寞、冷落、凄凉的惨淡景象。
D.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而首尾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则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
【答案】A
【解析】A
本节主要描述了大堰河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
要点二:探究人物形象特征。
【探究活动】
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朗读这首诗,结合有关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探究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注意诗中相关大堰河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讨论明确】
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乐观;她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还是博大的,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近40岁就“含泪的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1)诗中写大堰河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这对塑造大堰河这一形象有何作用?
【答案】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说明她在家人心中的地位,受到丈夫和儿子们感念的,正是她善良、勤劳的美好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表现手法的理解情况。本诗节的表达方式主要为叙事和描写,开始的几句描写了大堰河去世时的场景,适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不仅侧面写了她去世后家人的表现,也写了她去世时的细节,这些都是为了突出她善良、仁慈,表现她生活的辛酸和晚年的悲苦。所以,写她的家人实际上是从侧面衬托大堰河的美好品质,写她的善良和仁慈感动了一向冷漠的心。
(2)“大堰河,含泪的去了”一句反复出现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案】表达了大堰河对人世生活的留恋,对家人(包括“我”)的挂念,对辛酸悲苦生活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我”对大堰河深切的同情与痛悼。
(3)第二节中的排比句交代了什么内容?这些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交代了大堰河在这人世间受奴役、受欺凌的奴隶生活以及死后所得到的微不足道的“回报”。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深切同情、深切悼念和对这黑暗社会的有力控诉。
【解析】诗人连用五个“同着”,道出五层内容:一、大堰河被侮辱的地位;二、被压迫的生活;三、困苦的生活和微不足道的人世回报;四、冷酷、冷漠的处境(墓地有象征意);五、死后随风飘散的一切(纸钱灰)。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把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推向高潮:这里既有对造成大堰河悲苦人生的黑暗社会制度,让她受侮辱的严酷家庭宗族环境的声讨和控诉,亦有大堰河忍辱懦弱的性格因素的反思;这里更传达出诗人对乳母去世的无尽痛楚和同情。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漂泊(bó)
瞭望(liáo)
煽动(shān)
掐死(qiā)
B.咒语(zòu)
攥着(zuàn)
胳臂(bei)
扯开(chě)
C.夸口(kuā)
火钵(bō)
典押(yā)
碾压(niǎn)
D.掰开(bāi)
保姆(mǔ)
团箕(jī)
忸怩(ni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瞭”应读“liào”;B项,“咒”应读“zhòu”;D项,“怩”应读“ní”。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选出下列词语有误的一项(
)
A.天伦
伦理道德
冰屑
不屑一顾
B.屈服
咄咄逼人
飘泊
淡泊明志
C.瓦菲
匪夷所思
凌侮
壮志凌云
D.讴歌
沤心沥血
忸怩
泥古不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沤心沥血”应为“呕心沥血”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指出下列句子中用到比喻修辞的一句(
)
A.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他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B.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C.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答案】D
【解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答案】D
【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对下面一首新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花与刺
艾
青
一
上帝和魔鬼
都是人的化身
二
时间顺流而下
生活逆水行舟
三
玫瑰用刺保卫芬芳
蜜蜂用刺保卫甜蜜
四
朝向光走的时候
不要忘记后面有影子
A.诗的第一节说明了最崇高的与最丑陋的,是人类自身的缔造。
B.诗的第二节是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时间与生活的对立统一规律。
C.诗的第三节形象地展示了事物相辅相成的规律。
D.诗的第四节写了“光”与“影子”的关系,提醒人们注意两者的辩证规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对立统一规律”错,表现的是时间需要珍惜,生活需要拼搏的哲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赏析下面的诗歌,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礁
石
艾
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A.在诗人看来,碰毁船只不是礁石的责任,礁石屹立在海上,受到的恰恰是海浪无休止的袭击。因此,诗人笔下的礁石便成了受迫害又敢于斗争的形象。
B.诗中的礁石是一切被压迫民族、一切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旧势力的力量的象征。
C.诗人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运用比喻、衬托手法,赋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外之旨”。
D.全诗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寓意深刻,是诗人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通过自己的心去写”的结果。
【答案】C
【解析】诗中并无比喻和衬托手法的运用,有拟人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课文回顾
这首诗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多个诗节的首尾重复。反复朗读有关诗节,揣摩其表达效果。
【答案】(1)诗中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2)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宛转,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美文赏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9分)
现代诗派
翟长兴
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现代》杂志构成了三十年代现代派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汇聚了沪、京、津等许多大城市的诗人群体,也集中刊发了一大批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1932年诗坛刮起“戴望舒旋风”,其诗论被现代诗派奉为金科玉律。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现代派诗歌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结晶,它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
在上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现代派诗人是都市的漂泊者,又是一代寻梦者。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诗人魏尔伦的影响,魏尔伦的《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与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很好地实践着戴望舒所主张的“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派诗歌的发展演变都是历史的必然。它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选自《理论观察》,有改动)
(1)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诗派是指在上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中国新诗的成熟。
C.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D.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
【答案】C
【解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B.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C.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选D项。D选项曲解文意。“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错误,原文“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的意思是多层面的审美特征,不是矛盾心理。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曲解文意等等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
B.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
C.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
D.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
【答案】B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阅读下面文章文昌后面题目。(26分)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①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③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④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诗歌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的真正体验。
D.现代诗歌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需要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情感,抛却了这个基础,是绝对写不出诗歌作品来的。
E.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进入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B“只要”错误,原文中是“只有”;D“一定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过于绝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下列完全不能证明“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的一项是(
)(3分)
A.胡适、陈独秀等倡导“文学革命”,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
B.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
C.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
D.卞之琳的《断章》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倡导“文学革命”,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只是否定了诗歌的形式,而诗歌的感情抒发还是要遵从内心。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在第①和第③自然段的论述中,举了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为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答案】①前者用来证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的观点。②后者用来证明“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同时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的观点。(4分,每个要点2分,大意相同即可)
【解析】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为什么说“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诗歌创作中,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情绪和感受必须以真善美为核心进行选择和升华才能感动读者。②日常生活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进行选择和审美加工才能成为诗歌的语言。(4分,答对1点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每一段的开头句子就是本段的中心句,把这些句子整合,就可以整理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本题答案就出来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礁石与灯塔——诗人艾青印象
张骥良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艾青《礁石》
读到艾青先生写于1954年的这首《礁石》,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油画家刘宇一先生为这位当代诗人画的半身侧像:蔚蓝色的大海上,白浪翻卷,海鸥翱翔,礁石旁的诗人,目光凝视着远方。
我第一次见到艾青先生,是在16年前。1980年3月5日那天晚上风很大,20多名诗歌爱好者早早赶到劳动人民文化宫东配殿,等着聆听艾青先生谈诗。我去得尤其早,抢占了一个有利地形,就坐在诗人斜对面,连诗人的呼吸都能感觉到。重返诗坛的诗人,精神饱满。那天晚上,围绕着诗歌爱好者们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他谈了许多。我甚至来不及抬头领略先生丰采,只是带着崇敬之情,埋头记录他讲的每一句话。这次谈话后来被整理成文章收入他1982年出版的《诗论》。16年过去了,那本当时用的笔记本已经泛黄,但我一直珍藏着。
两个月后的一个下午,为写《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赏析文章,我找到了诗人下榻的北纬饭店,再次拜望了这位我自小敬仰的诗坛前辈。先生一眼就认出了我,大概因为我视力不好特征太明显。我伸手到裤兜里找烟,发现自己匆忙中竟带了一个空烟盒。先生看着我站在那里的尴尬样子,笑了,顺手递给我一支“中华”。家里刚好没别人,先生执意要亲自为我泡茶,我怎么劝阻也无济于事,只好红着脸接过一杯冒着热气的香茶。从那次听先生讲诗,我已经知道他平易近人。但一个年逾古稀、蜚声海内外的诗坛泰斗,竟给一个二十出头的后生小辈递烟、泡茶,还是让我不知所措。先生的烟瘾很大,几乎是一支接一支地抽。先生每吸一支,都没忘了也递给我一支。我渐渐的忘却了拘谨,无拘无束的与先生聊起来。在烟雾弥漫的客厅里,先生把我带到创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时代。他带着淡淡的微笑回忆起他父母怎样听信算命先生的话而嫌弃他。而当他谈到那个叫大堰河的保姆时,他的目光和声音里包含了那样多的感激和依恋。老诗人对泥土一样朴实的保姆的朴素真挚的感情,使我默然很久。
又过了半个月,我拿着写好的鉴赏文章再次登门求教。先生认真地阅读了拙文后,认为大体还可以,只是有些话说得过了头。我看我的原稿上密密麻麻批满了字,在那些他认为说过了的地方,他都划上了粗线。他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写文章一是一,二是二,别说过头话,别人为地抬高,也别人为地贬低,要实事求是,做人也是这样。要想成为一个被人民爱戴的诗人,就要说实话,说真话,说自己心里话。”这一席话使我想起了先生的另一首诗《在浪尖上》。诗通篇都是大白话,但由于感情朴素真实,朗诵时一次又一次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打断。我想起我坐的这张沙发上,坐过文坛泰斗,也坐过我这样的业余作者。我想每个人都会在先生这里感受到诗与真。记得我的朋友——河南省周口地区商水县的农村残疾作者娄自立,曾跟我提起他拜望先生的情景。当他蹲着用双手搬着双脚,一寸一寸蹭进这个客厅时,先生格外热情地接待了他,满足了他的一个又一个要求,为他题字,与他合影。临别时还把自己正在使用的金笔送给他,并执意送他出大门。娄自立说起这些的时候,眼里闪着泪花。先生的确教给我很多。
这次以后,我看先生年高体弱,不便打扰,一直未去看他。1993年金秋十月,我带着40多位残疾作者的共同心愿,又一次走进先生的客厅。第一眼看到先生,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先生竟已老成这个样子。他的话明显地少了,精神有些不济。我这次本来想请他为我们选编的残疾人作家诗文集《地平线的呼唤》题词。看先生这样老态龙钟,我张了好几次口都没好意思说。过了一会儿,先生的儿媳傅大姐走了进来。她向我介绍了先生的近况。老诗人自从摔断胳膊之后,尽管打上了钢筋,手还是抖得厉害,写字已经很吃力了,所以不得不放下握了半个多世纪的笔,谢绝了所有的社会活动、交往应酬。我终于不肯放弃这个机会,鼓起勇气向傅大姐转达了残疾人作者对先生的敬仰之情,简单介绍了我手里的诗文集的编选标准和过程,表示希望得到先生的题词。仅仅5个字的题词,加上签名和日期,先生竟写了十多分钟。看着“残月同样美”这5个厚重的字,我久久说不出话来。先生年已老迈,但仍能简练准确地概括出残疾人文学群体与整个文学群体的关系,并形象地表达出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艾青先生的《礁石》,使“我”想到刘宇一为艾青先生画的半身侧像,侧像画看礁石旁的艾青“目光凝视着远方”,说明艾青先生很有远见。
B.艾青先生在烟雾弥漫的客厅里,和“我”谈到大堰河保姆时,目光和声音里包含了感激和依恋,说明他对泥土一样朴实的保姆的感情是朴素真挚的。
C.艾青先生认为写文章和做人是一个道理。要想成为一个被人民爱戴的诗人,就要说实话,说真话,说自己的心里话,不人为地抬高自己或贬低自己。
D.艾青先生自从摔断胳膊之后,写字已经很吃力了,一写字手就抖得厉害,所以不得不放下握了半个多世纪的笔,谢绝了很多的社会活动与交往应酬。
E.艾青先生虽耄耋之年,仍能简练准确地概括出残疾人文学群体与整个文学群体的关系,并形象地把残疾人文学群体与整个文学群体的关系表达出来。
【答案】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传记内容及传主的形象角度分析,D“谢绝了很多的社会活动与交往应酬”的说法不够准确,原文是说“谢绝了所有的社会活动、交往应酬”。A“说明艾青先生很有远见”的说法牵强附会,也于文无据。C“不人为地抬高自己或贬低自己”不合文意,原文说“别人为地抬高,也别人为地贬低”是就“写文章”而言的。故选BE。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本文写了艾青先生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述(6分)
【答案】①谈诗歌爱好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②递“中华”烟给“我”抽;③亲自为“我”泡茶;④为“我”讲述创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的情形;⑤给我的鉴赏文章提出中肯意见,并教育我写文章应采取的态度;⑥为娄自立题字,与他合影,送金笔给他,并送他出门;⑦为残疾人作家诗文集《地平线的呼唤》题词。(答六件即可)
【解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艾青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答案】精神饱满;平易近人;为人诚恳;待人热情;激励晚辈;有求必应;感恩戴德;充满信念;(答6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应结合着文本中对传主的叙述性的语句,从总体上把握传主的性格特点,然后根据传记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对传主的议论性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如文本第三段“重返诗坛的诗人,精神饱满”,可直接提取出“精神饱满”即可。如第四段“我已经知道他平易近人”可提炼出平易近人即可。以此类推。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4)请结合文本探究文章标题“礁石与灯塔”的寓意。(8分)
【答案】标题“礁石与灯塔”中的“礁石”,是艾青先生《礁石》一诗中所赞美的形象,它虽然“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作者以“礁石”比喻艾青先生,意在表明:在生活的海洋里,艾青先生是一块礁石,任凭波推浪刷,总是含着微笑,稳稳屹立。“灯塔”,是用来照耀黑夜的。作者这里也是用“灯塔”来比喻艾青先生,意在说明,在诗歌的土地上,艾青先生是一座灯塔,无私地照亮旅人脚下的路。
【解析】
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学习要点】
1.探究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诗歌的艺术特色。
【探究活动】
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释疑】
现代诗的意象有比喻型意象和描述性意象,比喻型意象一般是生活中的具体的物,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寓其中,描述性意象多为生活中的画面或具体的生活情景。此诗中用的是描述性意象。
【讨论明确】
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探究活动】
这首抒情长诗中有许多叙事成分和细节描写。试找出几例,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情感所起的作用。
【教师释疑】
探究时首先要找到诗中的细节描写的诗句,然后分析描写重点突出的内容,进而分析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要表达的情感。
【讨论明确】
这首诗的叙事成分与细节描写是融为一体的,诗的感染力就来自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如第4节一口气用8个排比句“在你……之后”,这8个排比句其实就是8个生活细节,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极度的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善良、勤劳,对乳儿无私的爱。再如诗的第8节,通过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真切地表现了她对乳儿的感情:年节里,她为乳儿忙着切冬米的糖,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显要的位置上,她情不自禁地逢人便夸赞自己的乳儿,就连做梦,也盼望乳儿得到幸福,尽管这美妙的梦境连对人说都不可能。这几个感人的细节,说明大堰河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她的乳儿,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的伟大、无私的保姆──母亲,才使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唱出爱的赞歌。所以,没有细节描写,就不会有如此的感染力,诗人的情感就无从表达。
【探究活动】
这首诗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多个诗节的首尾重复。反复朗读有关诗节,揣摩其表达效果。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手法主要是排比和反复的手法,答题时首先找到这样的诗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然后注意排比和反复的手法的作用,主要从结构、音韵和对情感的强调的角度进行分析。
【讨论明确】
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挚爱。全诗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第4.8节都是这样。诗中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对大堰河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节、第611诗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宛转,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课堂提升】
1.下列选项中关于《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写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B.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姆大堰河这一勤劳淳朴的劳动妇女形象,诗中主题的表达,诗人感情的抒发,都是通过塑造这一点形象来实现。
C.在形式上,这首诗自由奔放,带有“散文化”的倾向,脱去了格律的外壳,感情抒发更加自由,思想表达更加充分,使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D.细节描写是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最好的表现方法之一,这首诗中就有很多细节描写和叙事成分,所以可以说《大堰河——我的保姆》可以说是一首写人的叙事诗。
【答案】D
【解析】本诗是一首抒情诗,所有叙事成分,但仍然是抒情诗。
2.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第四节,完成以下问题。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1)本节首尾反复用“厚大的”修饰“手掌”,用意何在?
【答案】①这是一双经过长期劳作的手
②借以表明母爱的厚重、宽广。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表现手法及表达作用的角度分析,首尾反复用“厚大的”修饰“手掌”,很明显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起着突出强调作用,强调大堰河的手是经过长期劳作才导致这样的厚大的,以强大的语气来表明母爱的厚重、宽广。
(2)本节连用八个“在你……之后”句式,请分析其在内容及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答案】①从内容上看,为读者真实再现了大堰河操持家务的情景,表现了她勤劳朴实的形象;②从情感上看,一方面表现了她对乳儿的爱,另一方面,歌颂了她美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