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生物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分类系统
(3)学习生物分类的研究
2.过程与方法:
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分类系统
四、教学难点
(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分类系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过渡】认真观察下列图片,根据生物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二)讲授新课
1.对下面几种动物、植物进行分类
狼与犬是一类
猕猴与黑猩猩为一类
油松与白皮松是一类
圆柏与侧柏为一类
2.
人们一般依据不同生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对生物进行分类。
植物分类:形态结构特征,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由于花、果实、种子是植物体一生中生长时间相对较短,形态和结构相对稳定,因此将其作为绿色开花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动物分类:除比较形态特征外,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3.生物的种类是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程度来区分的。
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阶层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越低阶层,包含生物种类少,但相似性越高。
同目:家犬、狼、狐、虎(种类多)
同科:家犬、狼、狐
同属:家犬、狼(相似性高)
同种:没有
4.种(species)又称物种,是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元。
特征:(1)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似
(2)生态分布基本相同
(3)在自然条件下,同种生物之间可以通过有性生殖生育出有繁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5.脊椎动物:
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6.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
门
脊椎动物门
脊椎动物门
脊椎动物门
脊椎动物门
脊椎动物门
脊椎动物门
纲
哺乳纲
哺乳纲
哺乳纲
哺乳纲
哺乳纲
哺乳纲
目
食肉目
食肉目
食肉目
食肉目
食肉目
食肉目
科
犬科
犬科
犬科
猫科
猫科
猫科
属
犬属
犬属
狐属
豹属
豹属
豹属
种
犬
狼
狐
狮
虎
豹
7.对物种统一命名——双名法
18世纪中期,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创立了生物命名的“双名法”,即生物的学名有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属名,代表了该生物所在的属,第二部分为种加词。属名和种加词都必需使用拉丁文斜体,而且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例如:月季花的学名是Rosa
chinensis
在开展生物学研究是,应用国际上通用的“双名法”命名生物。
8.近代的生物分类
19世纪初的两大界:植物界、动物界
后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微生物界
电子显微镜发明及应用,提供更多分类依据,而发展出
“五界说”
。
人们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9.目前,我们还无法准确知道地球上的生物究竟有多少种,而且每年都会有新的物种被发现和命名。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将获得更为全面的分类依据,有些即使已经被命名的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对生物分类的研究至今仍未结束。
(三)重难点精讲
(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分类系统
(四)归纳小结
1.人们一般依据不同生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对生物进行分类。
2.植物分类:形态结构特征,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生物的种类是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程度来区分的。
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4.种(species)又称物种,是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元。
5.在开展生物学研究是,应用国际上通用的“双名法”命名生物。
6.人们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六、板书设计
1.利用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3.生物分类的研究至今并未结束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13.2原核生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
(2
)了解原核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3
)细菌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
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对细菌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生物的识别能力,以及概括总结能力。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1)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
(2)了解原核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3)细菌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四、教学难点
(1)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
(2)了解原核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3)细菌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最原始的生物是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蓝菌(又称蓝藻,如发菜)等。
(二)讲授新课
一.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
细菌的大小和形状
细菌的大小:光镜下可见,大小在0.3-2.0微米
细菌的形状:
球菌:单球、双球、链球、葡萄球菌…
杆菌:短杆、长杆、棒杆、梭杆等。
螺菌:弧菌、螺旋菌、螺旋体等。
自然界中:杆菌>球菌>螺菌>其他菌
螺旋不满一圈称为弧菌(vibrio),满2~6环称为螺旋菌(spirllum),旋转周数在6环以上的称为螺旋体(spirochaeta)。
二.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壁为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具有保护原生质体、维持细胞一定形状的作用。
细胞膜: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有时称为细胞外膜或原生质膜
细胞质:细胞质包括胞基质和细胞器,经常处于运动的状态。
DNA(核区):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基质4个部分,在传递遗传性状和控制细胞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特殊结构:
荚膜:荚膜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
鞭毛:鞭毛是某些细菌的运动器官,由一种称为鞭毛蛋白(flagellin)的弹性蛋白构成,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生物的鞭毛。
三.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字,因为有很多疾病是它们引起的,那些腐败菌常引起食物和工农业产品腐烂变质。但是大多数细菌是和人类和平共处的,也有许多细菌对人类不仅无害而且有益,能给人类带来很大好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益菌和有害菌。
伤寒杆菌
属沙门氏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能运动,本菌仅对人有致病性,由消化道传播经在小肠壁中繁殖后,侵入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伤寒。
结核分支杆菌
结核病的病原体,成杆状,为抗酸细菌。分人、牛、禽、鼠等多型。人型主要侵害人、猿、猴。牛型侵害人、牛、猪。禽型侵害禽、猪。鼠型侵害鼠类。可引起结核性心包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疾病。
有益细菌
甲烷菌的"食物"来源广泛,杂草、树叶、秸秆动物粪尿、垃圾等等都是甲烷菌的美味佳肴。沼泽和水草茂密的池塘底部极为缺氧,甲烷菌躲在这里"饱餐"一顿之后,便舒心地呼出一口气来,这便是沼气泡。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另外还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它是廉价的能源,用于点灯、做饭,即清洁又方便;还可以代替汽油、柴油,是一种理想的气体燃料。
乳
酸
菌
能使糖类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如乳链球菌
和乳杆菌等。产生的乳酸有调味和防腐等作用。故乳酸细菌广泛应用于腌菜、泡菜、酸牛奶、青贮饲料等的加工制造,以及工业上的乳酸发
酵和制药方面。
制醋巧手—醋酸梭菌
制醋有三个过程:第一步,曲霉"博士"先把大米、小米或高粱等淀粉类原料变成葡萄糖;第二步由酵母菌把糖变成酒精。第三步,这就要醋酸梭菌来完成。醋酸梭菌是一种好气性细菌,它们可以从空气中落到低浓度的酒桶里,在空气流通和保持一定温度的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进行好气呼吸,使酒精氧化,就这样它们一面"喝酒",一面把酒精变成了味香色美的酸醋。
有益:
1.天然气:由数百万年前湖底、沼泽淤泥中的细菌产生
2.制造醋、味精、酸奶、泡菜及很多腌制食品:需要某些种类的细菌
3.固氮:豆类植物根瘤里的根瘤菌
(三)重难点精讲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原核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四)归纳小结
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
细菌大小:0.3~2.0微米(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
细菌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蝌蚪状等
细菌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原核生物:像细菌那样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称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细胞中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称真核生物。
基本特征:由单细胞构成,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和有害
六、板书设计
1.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细菌的结构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第13章
生物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分类系统
(3)学习生物分类的研究
2、过程与方法:
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分类系统
四、教学难点
(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分类系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主要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二)讲授新课
1.
人们一般依据不同生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对生物进行分类。
植物分类:形态结构特征,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由于花、果实、种子是植物体一生中生长时间相对较短,形态和结构相对稳定,因此将其作为绿色开花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
细菌的大小:光镜下可见,大小在0.3-2.0微米。细菌的形状:球菌,杆菌,螺菌
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原生生物包括简单的真核生物(即具有真正的细胞核,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多为单细胞生物,亦有部分是多细胞的,但不具组织分化。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体结构简单;没根、茎、叶的分化;多数生活在水中。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主要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估计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现在成为自己的界,分为四门。
菌物的基本特征:
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但真菌不具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腐生或寄生。
病毒(Virus)由一种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Protein)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病毒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于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所以病毒自身不能复制。但是当它接触到宿主细胞时,便脱去蛋白质外套,它的核酸(基因)侵入宿主细胞内,借助后者的复制系统,按照病毒基因的指令复制新的病毒。
(三)重难点精讲
(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
(3)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
(4)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5)哺乳动物
(6)真菌
(7)菌物的基本特征
(8)病毒
(四)归纳小结
植物分类:形态结构特征,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生物的种类是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程度来区分的。
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细菌的大小:光镜下可见,大小在0.3-2.0微米.
细菌的形状:球菌,杆菌,螺菌
原生生物包括简单的真核生物(即具有真正的细胞核,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多为单细胞生物,亦有部分是多细胞的,但不具组织分化。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体结构简单;没根、茎、叶的分化;多数生活在水中。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病毒(Virus)由一种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Protein)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
板书设计
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
3.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
4.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5.哺乳动物
6.真菌
7.菌物的基本特征
8.病毒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3原生生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
(2)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3)通过对水绵和衣藻的观察以及过去的草履虫等原生生物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
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通过对原生生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使学生树立辩证的世界观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1)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
(2)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3)通过对水绵和衣藻的观察以及过去的草履虫等原生生物的了解。
四、教学难点
(1)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
(2)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3)通过对水绵和衣藻的观察以及过去的草履虫等原生生物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过渡】“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于蓝”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
讲授新课
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
原生生物包括简单的真核生物(即具有真正的细胞核,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多为单细胞生物,亦有部分是多细胞的,但不具组织分化。
原生生物,
包含于最简单的真核生物。全部生活在水中,没有角质。可分为三大类,藻类、原生动物类、原生菌类。
大部分的原生生物为单细胞,因此常被认为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一群真核生物,是五界中在形态、解剖、生态和生活史上变异最大的一界。此界的界限不很明确,有些原生生物的演化分支很显然的延伸入植物界、菌物界和动物界中。有些原生生物的细胞非常复杂,虽然只是单细胞的个体,但必需像植物体或动物体执行所有的新陈代谢。由此可知,真核生物的起源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要突破。
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原生生物定义:大部分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内具有细胞核和有膜的细胞器。它们都是真核生物。
分类:单细胞藻类:有细胞核,有含光合色素的细胞器的真核生物
[衣藻、硅藻、小球藻]
黏菌: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真核生物,无细胞壁,营养体有细胞型和非细胞型,营腐生,孢子繁殖。
原生动物: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几乎都能运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变形虫,草履虫]
原核生物定义:与真核生物不同,原核生物无成型细胞核,无核膜,遗传物质集中的位置叫做拟核。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大小相对于真核生物较小。
分类:真细菌:生活在常温常压等通常环境下,包括球菌、杆菌、螺菌、放线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除支原体无细胞壁外,真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和拟核。细胞质中有核糖体。[蓝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
古细菌:生活在极端环境下,包括极端嗜热菌、极端嗜盐菌、极端嗜酸菌等。其细胞壁组成不是肽聚糖,因而不受青霉素影响,对抗生素利福平不敏感,有些的核酸、蛋白质还抗高温。[盐沼盐杆菌、布氏甲烷杆菌]
藻类
藻类包括好几个相当不同的生物群,他们共同特点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而且保有在水中生长的原始习性,藻类异于植物之处,在于(1)单细胞藻类(unicellular
algae),其本身即可作为配子(gamete),(2)一些多细胞藻类(multicellular
algae),其配子囊
(gametangium,产生配子的构造)
和孢子囊(sporangiun,产生孢子的构造)
为单细胞构造
,(3)其余的多细胞藻类,其配子囊为多细胞构造,但每个细胞都具有生殖能力,各产生一个配子。藻类主要生长在淡水、咸水或半咸水的水域中,或泥土中,下雨过后的水洼、花盆外侧、墙上,或与菌类
(如地衣)、植物
(如满江红叶部空腔内的念珠藻)、动物共生。
(三)重难点精讲
(1)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
(2)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四)归纳小结
藻类包括好几个相当不同的生物群,他们共同特点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而且保有在水中生长的原始习性,藻类异于植物之处,在于(1)单细胞藻类(2)一些多细胞藻类,其配子囊和孢子为单细胞构造
,(3)其余的多细胞藻类。
衣藻亦称“单衣藻”。和所有植物一样同时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绿藻门,衣藻科。藻体为单细胞,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能游动。鞭毛基部有伸缩泡两个;另在细胞的近前端,有红色眼点一个。载色体大型杯状,具淀粉核一枚。
原生生物定义:大部分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内具有细胞核和有膜的细胞器。它们都是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定义:与真核生物不同,原核生物无成型细胞核,无核膜,遗传物质集中的位置叫做拟核。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大小相对于真核生物较小。
板书设计
一、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三、藻类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13.5
真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观察,让学生了解菌物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了解霉菌与人类具有密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通过对菌物基本特征的总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1)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观察,让学生了解菌物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了解霉菌与人类具有密切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1)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观察,让学生了解菌物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了解霉菌与人类具有密切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过渡】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生物属于这一类么?
(二)讲授新课
1.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估计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现在成为自己的界,分为四门。真菌自成一门,和植物、动物和细菌相区别。真菌和其他三种生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又叫几丁质、甲壳素、壳多糖)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和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不同。
2.
菌物的基本特征:
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但真菌不具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腐生或寄生。
3.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一、对人类的有益作用:
①生态环境:分解有机体,促进物质循环:真菌在生态系物质循环中起“清洁工”的作用,把生物尸体分解成绿色植物所必需的无机养分。
②真菌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
与植物形成菌根
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与动物共生形成共生体
③食品工业:
食用菌:
香菇、平菇、草菇、羊肚菌、口蘑、松口蘑、木耳、银耳、猴头菌等。菇、木耳、银耳、猴头等
加工面包、酒类、馒头、酱油、食醋、豆腐乳等。
④
化工产品的发酵生产:生产甘油、柠檬酸、乳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
⑤医药:
中药:灵芝、茯苓、冬虫夏草、马勃、雷丸、猪苓。
西药:青霉素(penicillin)、灰黄霉素、头孢霉素等;麦角菌素
免疫抑制剂的生产
⑥有害生物防治:有些真菌对其他病原物有拮抗作用或者寄生在其他病原物或昆虫上,可作为生物防治的材料。
如木霉、白僵菌、拟青霉菌等;
二、
对人类的有害作用
①
对植物的危害:侵染引起植物病害,是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物。可引起的植物病害的真菌,已记载的有8000种以上,真菌病害占植物传染性病菌的70-80%。
②
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手癣、脚癣;
③许多真菌含有毒性物质,引起人和动物的中毒:致病、致死,中国已报导的毒蘑菇80余种。腹鸣、呕吐、幻觉、狂笑、精神错乱等。
④
产生真菌毒素污染食品:100余种,如黄曲霉毒素,致癌。使食品、贮藏物质受损。
⑤真菌引起物品或者食品腐败:潮湿温暖条件下,皮革制品、纺织品、木器、纸张、电工器材光学仪器、食品等能被真菌腐蚀。
⑥真菌引起木材腐烂:在森林中,常有大量木材在未运输之前因各种木腐菌的生长而腐烂。
(三)重难点精讲
(1)真菌
(2)菌物的基本特征
(3)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四)归纳小结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真菌和其他三种生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又叫几丁质、甲壳素、壳多糖)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和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不同。
菌物的基本特征:
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但真菌不具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腐生或寄生。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一、对人类的有益作用:
①生态环境
②真菌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③食品工业④
化工产品的发酵生产⑤医药⑥有害生物防治
对人类的有害作用:
①
对植物的危害②
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③许多真菌含有毒性物质,引起人和动物的中毒④
产生真菌毒素污染食品⑤真菌引起物品或者食品腐败
⑥真菌引起木材腐烂
六、板书设计
(1)真菌
(2)菌物的基本特征
(3)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13.6
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特点及其种类等。
(2)认识病毒对人类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2、过程与方法:
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通过对病毒的总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1)了解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特点及其种类等。
(2)认识病毒对人类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四、教学难点
(1)了解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特点及其种类等。
(2)认识病毒对人类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病毒会给人类造成巨大危害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与防病毒性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并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讲授新课
一、病毒
1.病毒(Virus)由一种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Protein)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病毒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于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所以病毒自身不能复制。但是当它接触到宿主细胞时,便脱去蛋白质外套,它的核酸(基因)侵入宿主细胞内,借助后者的复制系统,按照病毒基因的指令复制新的病毒。
2.病毒特征
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大部分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病毒主要特点
①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病毒原叫“滤过性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②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③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④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
⑤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
⑥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⑧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⑨还有些病毒是没有DNA或RNA的,例如朊病毒。严格来讲阮病毒不是病毒,它是亚病毒,亚病毒是类似于病毒,但是只有RNA或只有蛋白质的一种类生物,阮病毒属于只有蛋白质的那一类,它以病毒为寄主。
⑨还有些病毒是没有DNA或RNA的,例如朊病毒。严格来讲阮病毒不是病毒,它是亚病毒,亚病毒是类似于病毒,但是只有RNA或只有蛋白质的一种类生物,阮病毒属于只有蛋白质的那一类,它以病毒为寄主。
4.病毒的分类:
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
从病毒结构分类:真病毒(Euvirus,简称病毒)和亚病毒(Subvirus,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Ⅳ等)
从性质来分:温和病毒(例如HⅣ)、烈性病毒(例如狂犬病毒)。
5.病毒的形态
⑴球状病毒;⑵杆状病毒;⑶砖形病毒;⑷冠状病毒;⑸丝状病毒
⑹链状病毒;⑺有包膜的球状病毒;⑻具有球状头部的病毒;⑼封于包含体内的昆虫病毒。
6.病毒的大小
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
7.病毒的结构:1.病毒的基本结构有核心和衣壳,二者形成核衣壳。核心位于病毒体的中心,为核酸,为病毒的复制、遗传和变异提供遗传信息;衣壳是包围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衣壳的功能:①具有抗原性;②保护核酸;③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2.病毒的辅助结构。有些病毒核衣壳外还有一层脂蛋白双层膜状结构,是病毒以出芽方式释放,穿过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时获得的,称之为包膜。在包膜表面有病毒编码的糖蛋白,镶嵌成钉状突起,称为刺突。有包膜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包膜功能:①保护核衣壳;②促进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吸附;③具有抗原性。
二.病毒的危害
致瘤作用
有一些病毒能诱发良性肿瘤,如痘病毒科的兔纤维瘤病毒、人传染性软疣病毒和乳多泡病毒科的乳头瘤病毒;另有一些能诱发恶性肿瘤,按其核酸种类可分为DNA肿瘤病毒和RNA肿瘤病毒。DNA肿瘤病毒包括乳多泡病毒料的SV40和多瘤病毒,以及腺病毒科和疱疹病毒科的某些成员,从肿瘤细胞中可查出病毒核酸或其片段和病毒编码的蛋白,但一般没有完整的病毒粒。RNA肿瘤病毒均属反录病毒科,包括鸡和小鼠的白血病和肉瘤病毒,从肿瘤细胞中可查到病毒粒。这两类病毒均能在体外转化细胞。在人类肿瘤中,已证明EB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有密切关系;从一种T细胞白血病查到反录病毒。此外,Ⅱ型疱疹病毒可能与宫颈癌病因有关,乙型肝炎病毒可能与肝癌病因有关。但是,病毒大概不是唯一的病因,环境和遗传因素可能起协同作用。
病毒感染常发生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毒颗粒可由血循环直接进入内耳血循环中,引起耳蜗毛细胞、神经节细胞及微血管等结构的破坏。病毒亦可经圆窗侵入内耳,引起迷路炎等病损,引起耳聋。
非典
专家称SARS病毒不是“非典”
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于当地时间24日发布公告称,一名感染了类似“非典”(Atypical
pneumonias,
简称ATP)病毒的卡塔尔男子目前正在英国接受特别治疗。
此前,已有一名沙特籍男子因感染相同病毒而死亡。世卫组织尚未针对新病毒发布旅行警告,称正进行进一步调查。
(三)重难点精讲
1.病毒
2.病毒特征
3.病毒主要特点
4.病毒的分类
5.病毒的形态
6.病毒的大小
7.病毒的结构
8.病毒的危害
归纳小结
病毒(Virus)由一种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Protein)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病毒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于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所以病毒自身不能复制。
病毒主要特点:①形体极其微小。②没有细胞构造。③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④既无产能酶系。
病毒的分类:
从遗传物质分类,从病毒结构分类,从寄主类型分类,从性质来分。
病毒的形态
⑴球状病毒;⑵杆状病毒;⑶砖形病毒;⑷冠状病毒;⑸丝状病毒;⑹链状病毒;⑺有包膜的球状病毒;⑻具有球状头部的病毒;⑼封于包含体内的昆虫病毒。
六、板书设计
1.病毒
2.病毒特征
3.病毒主要特点
4.病毒的分类
5.病毒的形态
6.病毒的大小
7.病毒的结构
8.病毒的危害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13.4植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苔藓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2)了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3)较为详细的了解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
2.过程与方法:
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多个实验的实际操作和研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不同类群植物与人类之间存在多种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事物的观点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1)认识苔藓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2)了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3)较为详细的了解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
四、教学难点
(1)认识苔藓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2)了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3)较为详细的了解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划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不同的种类
(二)讲授新课
1.苔藓
苔藓植物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比较高级的种类,植物体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是由单细胞或由1列细胞所组成,无中柱,只在较高级的种类中,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苔藓植物体的形态、构造虽然如此简单,但由于苔藓植物具有似茎、叶分化,孢子散发在空中,对陆生生物仍然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在植物界的演化进程中,苔藓植物代表着从水生逐渐过渡到陆生的类型。
约23000种。通常分为苔纲和藓纲两纲。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将角苔从苔纲中分出,设角苔纲,与苔纲和藓纲并列。遍布世界各地,多数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如林下土壤表面、树木枝干上,沼泽地带和水溪旁、墙角背阴处等,尤以森林地区生长繁茂,常聚集成片。我国约有2800种。习见种类有葫芦藓、地钱、泥炭藓等。
葫芦藓是测定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因为在叶片内,除中部外,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污染物可以从叶片两面直接侵入叶的细胞。所以植物体对有毒的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葫芦藓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
苔藓与人类的关系
(1)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是拓荒者(2)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3)美化环境,景观(4)大叶藓又名回心草,回心草的功效与作用是养心安神,清肝明目,回心草不仅能内服还能外用,而外用回心草的功效与作用又是不同的,外用回心草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治目赤肿痛
3.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种子植物中可以分为两类,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这两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种子这一构造,但这两类植物又有许多重要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种子生在果实里面,除了当果实成熟后裂开时,它的种子是不外露的,如苹果、大豆即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则不同,它没有果实这一构造。它的种子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决不会把种子紧密地包被起来。在马尾松的枝条上,会结出许多红棕色尖卵形的松球,当仔细观察时,会看到它是由许多木质鳞片所形成,它们之间相互覆盖。如果把鳞片剥开,可以看到在每一鳞片下覆盖住两粒有翅的种子。在有些裸子植物中,如银杏,它的种子外面,连覆盖的鳞片也不存在,种子着生在一长柄上,自始至终处于裸露状态。具有这些特性的植物,都称为裸子植物。
4.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的区别如下: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种子的胚具有2至多个子,不形成果实。
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之内,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要形成果实
5.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①嫩叶可食用。②有些根、茎内的淀粉,可制成蕨粉、酿酒和食用。③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④满江红是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变成了现代的煤炭。
双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旧称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是指一般其种子有两个子叶之开花植物的总称,约有199350个物种。非双子叶植物的开花植物则称为单子叶植物,一般只有一个子叶。与单子叶植物不同的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可以增粗。单子叶植物,旧名单子叶植物纲或百合纲,单子叶植物有约59,300个物种。当中最大的科是兰科,有超过20000个物种。单子叶植物种子内的胚只有一片顶生子叶,主根不发达,因此多为须根;茎内维管束散生,没有排列成形成层,因此不能依靠形成层发育逐渐加粗;叶脉都是平行脉或弧形脉,因此叶子较长;花的蕊和瓣数一般是3的倍数(如3瓣、6瓣等),也有极少数为4的倍数,但绝不会是5的倍数。花粉具有单个的萌发孔。现代遗传基因学分类证明:单子叶植物实际是由古代的双子叶植物演化而来,是双子叶植物的其中一个特化分支。
裸子植物是一类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的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的重要类群,目前已知的裸子植物有800多种。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200多种,其中银杉、水杉、水松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裸子植物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为单轴分枝的高大乔木,少为灌木,稀为藤本;次生木质部几全由管胞组成,稀具导管。叶多为线形、针形或鳞形,稀为羽状全裂、扇形、阔叶形、带状或膜质鞘状。花单性,雌雄异株或同株;小孢子叶球(雄球花)具多数小孢子叶(雄蕊),小孢子叶具多数至2个小孢子囊(花药),小孢子(花粉)具气囊或船形具单沟,或球形外壁上具一乳头状突起或具明显或不明显的萌发孔或无萌发孔,或橄榄形具多纵肋和凹沟,有时还具一远极沟,多为风媒传粉,花粉萌发后花粉管内有两个游动或不游动的精子;大孢子叶(珠鳞、珠托、珠领、套被)不形成封闭的子房,着生一至多枚裸露的胚珠,多数丛生树干顶端或生于轴上形成大孢子叶球(雌球花);胚珠直立或倒生,由胚囊、珠心和珠被组成,顶端有珠孔。
(三)重难点精讲
(1)认识苔藓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2)了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3)较为详细的了解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
(四)归纳小结
苔藓植物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种子的胚具有2至多个子,不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之内,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要形成果实。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①嫩叶可食用。②有些根、茎内的淀粉,可制成蕨粉、酿酒和食用。③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④满江红是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变成了现代的煤炭。
双子叶植物,旧称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是指一般其种子有两个子叶之开花植物的总称,约有199350个物种。非双子叶植物的开花植物则称为单子叶植物,一般只有一个子叶。与单子叶植物不同的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可以增粗。
六、板书设计
1.苔藓
2.
苔藓与人类的关系
3.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4.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的区别
5.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6.双子叶植物
7.裸子植物是一类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的种子植物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13.6
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通过对哺乳动物基本特征的总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难点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过渡】动物界已知种类约150万~200万种,许多学者认为动物界应分为34门,下面主要介绍动物分类系统中的重要门类。
(二)讲授新课
1.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主要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仔兽。全世界有哺乳动物3500多种,中国约有450种。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有重大的经济价值。
哺乳动物分布于世界各地,营陆上、地下、水栖和空中飞翔等多种生活方式;营养方式有草食、肉食和杂食3种类型。
多数身体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单孔类例外)和哺乳;心脏左、右两室完全分开,左心室将鲜血通过左动脉弓泵至身体各部;脑颅扩大,脑容量增加;中耳具有3块听骨;下颌由1块齿骨构成,与头骨为齿-鳞骨关节式;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颊齿;7个颈椎,第1、2颈椎分化为环椎和枢椎。兽类是动物界进化地位最高的自然类群,除南极、北极中心和个别岛屿外,几乎遍布全球,现存19目123科1042属4237种。中国有11目,都是有胎盘类;中国北方属古北界,哺乳纲的代表科有鼠兔科、河狸科、蹶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南方属东洋界,代表科有长臂猿科、懒猴科、大熊猫科、灵猫科、鼷鹿科、穿山甲科、狐蝠科、象科、猪尾鼠科、竹鼠科等。哺乳纲的先进性表现在:脑高度发展;恒温和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包括化石和现生种类)可分为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原兽亚纲包括已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和现在的单孔目。单孔目中有针鼹和鸭嘴兽,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现存只有1目2科3属3种。哺乳纲除原兽亚纲、真兽亚纲外,还有后兽亚纲,包括各种有袋类,产于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共7目19科86属约250种;真兽亚纲,包括各种有胎盘类,广布世界各地。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0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08版的IUCN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翼手目(蝙蝠等),食虫目(鼩鼱、鼹鼠、刺猬等)偶蹄目(羚、水牛、猪、鹿等)和食肉目(狮、虎、狐、豹、猫等)等。
2.
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为人类提供食物(2).为人类提供衣着材料
(3).为人类提供劳动力(4).哺乳动物有药用价值
马鹿
鹿茸有效成份中的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硫酸葡萄糖胺、硫酸角质素、软骨素、透明质酸、皮肤素,在治疗关节炎中起到巨大作用。
鹿茸中丰富的氨基酸,已知的有色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羟脯氨酸、苏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等20余种;丰富的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无机盐钙、磷、铜、铁、锰、锌、硒、硫、锶、钼、钠、钾、镁等;微量元素与酶、辅酶和卵磷脂、脂质、激素、白蛋白等这些有效成份均能促进肌肉发育,兴奋机体,同时其中的生长激素具有合成代谢作用,能使组织生长,使体内储存的能量被消耗。
鹿茸有效成份中的生长激素及其前体,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益处,葡萄胺聚糖也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它在免疫系统细胞激酶激活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鹿茸中的卵磷脂、脑磷脂、神经鞘磷脂、中性脂肪、脂蛋白、肽类、氨基酸、核苷酸、胆碱样物质、维生质、微量元素等均可以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具有免疫促进剂的作用,还能增加机体对外界的防御能力;调节体内的免疫平衡而避免疫病发生和促进创伤愈合及病体康复。
3.爬行动物(或称爬行类、爬虫类)是一类脊椎动物,属于四足总纲的羊膜动物,是对蜥形纲及合弓纲除鸟类及哺乳类以外所有物种的通称,包括了龟、蛇、蜥蜴、鳄及绝灭的恐龙与似哺乳爬行动物等等。在过去传统的林奈氏分类系统里,爬行动物的层级为纲,名称是爬行纲。但由于该分类没有包含恐龙及似哺乳爬行动物的现存后代——鸟类及哺乳类,而使其成为并系群。根据亲缘分支分类法,现代爬行动物与鸟类组合成的单系群分类是蜥形纲,再与合弓纲组成单系群羊膜动物。现代的爬行动物栖息于每个大陆,除了南极洲以外,主要分布于热带与副热带地区。现存的爬行动物,体型最大的是咸水鳄,可达7米以上,最小的是侏儒壁虎,只有1.6厘米长。除了少数的龟鳖目以外,所有的爬行动物都复盖者鳞片。
(三)重难点精讲
(1)哺乳动物
(2)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爬行动物
(四)归纳小结
爬行动物(或称爬行类、爬虫类)是一类脊椎动物,属于四足总纲的羊膜动物,是对蜥形纲及合弓纲除鸟类及哺乳类以外所有物种的通称,包括了龟、蛇、蜥蜴、鳄及绝灭的恐龙与似哺乳爬行动物等等。在过去传统的林奈氏分类系统里,爬行动物的层级为纲,名称是爬行纲。但由于该分类没有包含恐龙及似哺乳爬行动物的现存后代——鸟类及哺乳类,而使其成为并系群。根据亲缘分支分类法,现代爬行动物与鸟类组合成的单系群分类是蜥形纲,再与合弓纲组成单系群羊膜动物。现代的爬行动物栖息于每个大陆,除了南极洲以外,主要分布于热带与副热带地区。现存的爬行动物,体型最大的是咸水鳄,可达7米以上,最小的是侏儒壁虎,只有1.6厘米长。除了少数的龟鳖目以外,所有的爬行动物都复盖者鳞片。
六、板书设计
(1)哺乳动物
(2)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爬行动物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