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材料中“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哪个条约?
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参加科举考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写下万言书,强烈要求光绪帝“练兵强天下之势力,变法成天下之治”。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历史事件?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就以“公车”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公车上车一、公车上书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内容: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结果:影响:时间、地点:1895年;北京 “维新变法”的目的是什么?要变的是什么?要学习西方什么制度?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
变的是封建专制制度
要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
材料1:“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外国”
——康有为
材料2: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制度。
——梁启超一、公车上书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内容: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结果:没有达到目的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时间、地点:1895年;北京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维新派: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1.维
新
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君主立宪制)二、维新思潮的传播 康有为(1859—1927),广东南海县人。1891年,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弟子有梁启超等人。1895年,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未果。7月,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在北京组织强学会。1897年,再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4月,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维新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 梁启超1890年求学于万木草堂,受康有为的影响锐意维新。1895年,梁启超协助康有为组织了“公车上书”。此后两年,他办报纸、写文章,宣传维新变法。与康有为合称“康梁” 书名:译者:主要内容:意义:《天演论》严复1、介绍西方进化论2、西方器械、制度胜过中国3、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启蒙思想家 中国西学第一。
——康有为称赞严复的话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有哪些活动? 1、创办报刊2、组织学会3、开办学堂4、培养人才阅读与思考二、维新思潮的传播2.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1)论战内容:(2)论战影响: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要不要提倡西学,废除旧的科举制度,。焦点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中国迅速传播,极大地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三、百日维新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乱机遍伏,既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清帝是指谁?2、“瓜分豆剖”和“揭竿斩木”各指什么?3、总结当时的清帝为什么会同意变法?光绪帝帝国主义的瓜分和中国人民的起义反抗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三、百日维新1.背景:2.标志:3.内容:民族危机日趋严重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①经济:②军事:③政治:④文化教育:发展农工商业(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训练新式陆海军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九月十三日,光绪帝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谭嗣同夜访袁世凯第二天,袁世凯向荣禄告密,荣禄立即进京与慈禧太后密谋废除光绪帝。 顽固封建势力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袁世凯囚禁光绪皇帝4.结果 戊戌政变捕杀维新派人士时间:1898.9.21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刘光第谭嗣同杨 锐杨深秀康广仁杨 锐戊 戌 六 君 子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而牺牲的精神三、百日维新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6.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7..影响: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5.结果:最终失败,戊戌变法持续103天,又称“百日维新”拓展延伸 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你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仅仅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造成的吗?为什么? 如果戊戌变法是维新派精心培育的一
棵幼苗,在当时的环境下它能不能茁壮成长?光绪帝资产阶级老百姓顽固派无实权未发动软弱破坏 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1、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脱离人民群众
3、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维 新 变 法 运 动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公车上书《天演论》 百日维新 最终失败 思 想 启 蒙 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