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蒹葭》教案及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蒹葭》教案及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8 10:10:07

文档简介

新教育实验理想课堂教学框架
施教时间
2017.9.19

年级
1

教师:
课题:蒹葭
课时数:1
教学目标
A类朗读、背诵《蒹葭》,理解大意。
B类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赏析,把握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音乐美。
C类联系当下的生活,兴发感动,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
预习作业
1、《诗经》六义指的是什么?2、诗中的《蒹葭》指的是什么?诗中写到了哪些意象?3、正确、流畅地朗读《蒹葭》。
教学板块
学生课堂练习单
第一板块——预习检测
《诗经》内容分为


三大类,其表现手法主要有


三种。《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蒹葭就是
,皆生于水边。请正确流畅地朗读《蒹葭》。【目标A\3分钟】
一名学生回答《诗经》六义的内容:《风》、《雅》、《颂》,赋、比、兴。一名同学介绍《蒹葭》的出处,解释“蒹葭”的意思:《蒹葭》出自《国风》中的《秦风》,蒹葭,指的是芦苇。三名学生朗读《蒹葭》,其他同学认真听,订正读错的字音。
第二板块——读出韵味老师听全班同学齐读,进行点评,指出读诗要读出韵味,读出韵味的前提是读通诗的大意。逐段朗读,边读边解释词语,理解大意。再指名同学朗读,老师点评,然后播放范读录音。然后指出读诗要读出韵味,还要理解诗的意象和意境,想象自己就在那个情境中。师生共同分析诗中意象和意境。意象就是诗歌中用来表达诗人情感的艺术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写出了什么特点,呈现了怎样的意境呢?老师板书:蒹葭、白露、霜
凄清秋景
孤寂落寞伊人
可望而不可即
空灵悠远青年
执著追求
怅惘迷茫5.老师播放《蒹葭》赏析,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目标A、B\10分钟】
1.全班同学齐读2.和老师一起逐段朗读,说出“伊人”、“溯洄”、“溯游”“宛”“萋萋”“晞”、“湄”“跻”“坻”、“采采”“未已”、“涘”、“沚”的意思,理解诗句的大意。3.老师指名的同学朗读。4.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蒹葭、白露、霜)这些意象写出了什么特点?呈现了怎样的意境?(凄清秋景
孤寂落寞可望而不可即
空灵悠远
执著追求
怅惘迷茫)
5、聆听《蒹葭》赏析,齐读全诗。
第三板块——以诗解诗
1.讲解“以诗解诗”的方法。学习古诗,有个很好的途径就是以诗解诗,就是将自己读诗的体会,用另一首诗表达出来,可以借用你读到的别的诗,也可以自己写一首诗。
2.出示“以诗解诗”的范例。
下面请同学看老师读过《蒹葭》写下的这首小诗:深秋的清晨是一个梦幻朦胧的雾霭轻抚着晶莹的露珠苍茫的芦苇环抱着悠悠的流水我轻轻地走在岸边鼓励学生从伊人的视角来写几句诗表达自己的体会。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诗句,出示老师以伊人的角度改写的诗句。【目标B\10分钟】
听老师讲“以诗解诗”的方法。读老师改写的诗句。从伊人的视角来看这个故事,写几句诗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指名的学生读自己改写的诗句。5.齐读老师从伊人的视角改写的诗句。
第四板块——音乐之美齐诗《蒹葭》。引导学生注意变色的词,理解这首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音乐之美。指出《诗经》中的诗尤其是《国风》,就是当时的流行歌,人们是边劳动边歌唱的,鼓励同学们唱起来。老师可以先唱。然后同学们自由唱,指名一位同学试唱。还有一种唱更具创造性,就是改编之后再来唱,台湾作家琼瑶就曾把这首《蒹葭》改写成了一首新歌叫《在水一方》,我们一起来听听。【目标B\10分钟】
齐读《蒹葭》。注意“苍苍”“萋萋”“采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等词句的重叠与变化,体会此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写法所表现的音乐之美。听老师歌唱后,自由歌唱。老师指名的同学唱诗。聆听歌曲《在水一方》。
第五板块——读出自我提问:诗中的伊人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生命中值得我苦苦追寻的是什么?在追梦的路上,我也会不辞辛苦、百折不回吗?出示王国维关于人生境界的语句,理解追求梦想的过程。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讲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鼓励同学们执著追求梦想。结语:美丽的伊人美丽的梦,正在不远的前方向你招手,无所畏惧的少年啊,就请你抛开迷惘,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相信你终能圆梦,笑看风云。【目标C\7分钟】
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理解“伊人”的象征意味,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读王国维关于人生境界的语句,体会追求梦想过程的艰辛。树立追求梦想不辞辛苦、百折不回的决心。
课后反思:
只见她呀
衣襟飘飘
从我梦中走出来
越走越远
立于水的中央
她回眸那一笑啊
让我梦绕魂牵
永远惦念(共11张PPT)
1.《诗经》内容分为


三大类,其表现手法主要有


三种。
2.《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蒹葭就是
,皆生于水边。
《风》
《雅》
《颂》



《秦风》
芦苇
3.请正确流畅地朗读《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
蒹葭、霜露、秋水
伊人在水中央
上下求索的青年
 ——
凄清的秋景
(渲染冷寂落寞的气氛)
 ——
可望不可即
  (空灵悠远的意境)
——
执著追求
(怅惘迷茫之情)                      
深秋的清晨是一个梦幻
朦胧的雾霭
轻抚着晶莹的露珠
苍茫的芦苇
环抱着悠悠的流水
我轻轻地走在岸边
只见她呀
衣襟飘飘
从我梦中走出
越走越远
立于水的中央
她回眸那一笑啊
让我梦绕魂牵
永远惦念


库亚鸽
深秋的清晨是一个梦幻
朦胧的雾霭
轻抚着晶莹的露珠
苍茫的芦苇
环抱着悠悠的流水
我撑船行于水间
只见他呀
深情款款
立于岸边
美丽的梦一定在他心间
他脚步匆匆地
时而东
时而西
坚定地一路向前


库亚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低回不已,飘逸自然,在回环反复中深化了意境,使整首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
诗中的伊人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在当下,值得我苦苦追寻的是什么?
在追梦的路上,我也会不辞辛苦、百折不回吗?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
美丽的伊人美丽的梦,正在不远的前方向你招手,无所畏惧的少年啊,就请你抛开迷惘,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相信你终能圆梦,笑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