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8 13:30:44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宋教仁遇刺身亡,年仅31岁。他为什么会被刺杀呢?这是由于袁世凯企图建立独裁统治,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
2.知道《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保守性。
3.认识到中国革命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一.二次革命1.“宋教仁案” 1912年,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查,此案牵涉到袁世凯本人。宋教仁遇刺2.二次革命时间1913年经过“宋案”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被迫流亡日本。新课讲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二.袁世凯复辟帝制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②下令解散国民党④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1.对内政策2.对外政策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祭天三.护国战争1.准备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梁启超、蔡锷离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2.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3.经过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4.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社会条件。合作探究一结论:(1)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革命果实反被袁世凯窃取。因此,复辟封建君主制度的社会基础尚存。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处心积虑复辟帝制,他用最高统治地位及兵权加强独裁统治。其地位、兵权和实力是他得以复辟帝制的主要原因。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为独霸中国,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
(4)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的涣散导致反袁斗争软弱无力,致使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得不到有效遏制。此外,袁世凯上台后,为制造复辟的思想舆论,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也起了一定作用。四.军阀割据北洋军阀割据示意图 依据材料,说说北洋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影响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兵员军费大幅度增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二次革命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结果:被袁世凯镇压,孙、黄流亡日本袁世凯复辟帝制对内: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对外: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护国战争1915年,蔡锷等在云南发动。袁世凯取消帝制,绝望死去。军阀割据以直系、皖系、奉系为主,为争夺地盘,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合作探究二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结论:(1)尽管袁世凯手握大权和北洋军,但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3)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4)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的支持。 3.为讨伐袁世凯的复辟活动,维护共和制度的护国战争发生在(  )
A.1913年   B.1914年  
C.1915年   D.1916年4.湖北省是中国千湖之省,是人杰地灵的旅游胜地。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控制湖北省的军阀派系是( )
A.直系   B.奉系  
C.皖系   D.滇系CA课件17张PPT。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 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1、宋教仁遇刺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并在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引起袁世凯的恐慌。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宋教仁遇刺阅读教材,说一说二次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宋教仁遇刺案宋教仁遇刺案的背后真凶涉及到谁?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袁世凯为什么要派人刺杀宋教仁?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在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使得袁世凯大为惊恐。“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心以武力平复国内的舆论压力和革命党人的斗争。袁世凯是怎样做的?“二次革命”的结果又是如何?袁世凯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分散,最终被袁世凯镇压下去了。2、“二次革命”的发动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袁世凯下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但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被镇压下去。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袁世凯为了实现皇帝梦,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对自己的支持。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1、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孙中山
《讨袁檄文》2、护国战争爆发
时间:1915年底
主要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地点:云南
经过: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结果: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合作探究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为什么会失败? 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③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④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度。目标导学四:军阀割据1、北洋军阀的分裂
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其他各省也被大大小小的军阀所控制:滇系军阀唐继尧占云南、贵州;桂系军阀陆荣廷占广东、广西;军阀纷争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根据上述表格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二次革命
1、时间:1913年
2、结果:失败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为复辟做的准备工作
2、袁世凯复辟
(三)护国战争
1、时间:1915年底
2、地点:云南 主要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3、结果: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并绝望死去
(四)军阀割据
直、皖、奉三大军阀、地方小军阀1、“二次革命”中,最先宣布独立的省份是( )
A、 广东 B、江西
C、安徽 D、湖北
2、“二次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
A、北洋军力量强大
B、国民党力量涣散,缺乏统一指挥
C 、 没有取得人民群众支持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