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教案)古诗二首——夜雪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教案)古诗二首——夜雪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8 14:1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夜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通过观察到的几样事物,推测出屋外下着大雪,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景物和由此及彼进行推测的兴趣。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凭借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在读读吟吟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往往生活中的一次小小的体验,就会触发他们的灵感,也许,一首隽永美妙的小诗就在笔下诞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清新的、雅致的小诗,题目叫《夜雪》。(板书诗文)
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2、诗一定要吟,(板书:吟)请同学们出声吟上一遍。
  二、初读诗文
   1、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相机解字)
     衾(qīn):被子
     碰到不认识的字词,要记得请教,或向“无声的老师”请教,或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要能“多种渠道学语文”。
   2、再出声吟上几遍。
   3、检查朗读情况(指名学生反复朗读)
    ①指名一生朗读,评价:好的,你把古诗读正确了。
    ②再指名朗读,评价:不错,你把古诗读通顺了。
    ③谁能学着他的样子再来读一读,(点评学生朗读,如声音响亮、声音清脆悦耳,同时发现并评价: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在听同学朗读时,神情专注,一边听,一边默默地在跟读。他做到了“眼到、耳到,口到”,他很会学习。)
    ④谁愿意再来读读?(再指名朗读,评价:好习惯要学以致用,很多同学都学到了。)问:你吟后有什么感觉?
    ⑤如果带着自己的一些体会来读,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棒!
     谁也愿意来试试?再让一些学生吟诗,谈感受。适时点评。
     点评语如:你不但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而且在读诗时带着表情,真不错!
     不错,别有一番情趣!
    ⑥抽中等生吟诗,故意挡住黑板(实质为背诵),后点评:
     同学们,我们在学古诗时,不仅要吟,还要用心地诵,(板书:诵)做到边吟诵边记忆,这才叫会学习。
    ⑦自己用心读读,能记下了吗?再抽诵。
    ⑧齐诵古诗
  二、细读古诗
    古诗光吟诵行吗?你还想干什么?(引导学生说怎么学古诗)
    对,还需了解意思,这叫“解意”。(板书:解意)
   A第一环节:整体感知
    1、把自己当作诗人,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看能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轻轻地读,然后细细地想一想)
    2、这位同学很好,自己自言自语地把这首诗的意思一行一行地说一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你说得对不对等会再说,但是你要自言自语。
    3、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用“我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这四行诗句。
    4、这首诗大致讲了什么意思?认为自己读得懂的请举手,我来看看。不一定要读得很准确,这首诗大体的意思我懂的就举手,越来越多的手举起来了。读得懂吗?好,手放下。
    5、好的,一部分同学可能还没有把握,老师提三个问题好不好?如果你都能回答出来,证明你真读懂了。
   B第二环节:细读深究
    6、第一个问题:诗的题目叫《夜雪》——晚上下雪,懂吗?那我问你:晚上外面下雪,诗人在哪里?他干什么?从这首诗找到答案,从字里行间找到答案,说的时候要有理有据。他在哪里,说准确了。
    7、学生交流,引导说话。(抓“衾枕”一词)
     (“已”,这是“已经”的“已”,忽然之间,诗人很惊讶地发现盖的这个被子和枕头忽然变冷了。所以第一个问题如果你读得懂,你会发现诗人正在床上睡觉,明白了吗?)
    8、第二个问题。诗人既然睡在自己的被窝里面,他又没起床,外面下雪,他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一行一行地读一读,你能不能找到依据?每个同学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个地方就是讲外面下雪了。读书、读诗要越读越聪明。
    9、学生交流:(用上“我是从……中看出来的。”)要点如下
     ①老师手指“见”,这雪映照在窗户上,看到这窗户是亮的。所以这里是什么字啊?“见”,看到了对吗?他通过视觉发现下雪了。这是第一处,读得好,还有吗?(板书:视觉)
     ②从“时闻折竹声”的“闻”字看出。这是听觉。
     竹子一般都是很有韧性的,要很重的东西压着才会断。现在应该是冬天,冬天的时候,雪越积越厚,才会把竹子压断的。(板书:听觉)好,现在能发现的同学是会读书的。
    (难点是启引学生从一、三行中体会)
     ③从“已讶衾枕冷”的“冷”字,这是触觉。(板书:触觉)
   一般的情况下,如果不下雪,被窝里面睡到天亮都是温暖的。但突然之间下了一场雪,被窝就冷了。这个“冷”是什么?这是人的一种触觉,脸接触到了枕头,身体接触到被子觉得冷。一个“冷”感觉到下雪,还有吗?
     ④从“夜深知雪重”的“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判断,是一种知觉。(板书:知觉)
   10、小结并齐读古诗:
     你看,每一行诗中都能看出外面在下雪。茫茫的黑夜里下起了雪,我们一起读一读。
   11、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写雪的诗句?
     (《江雪》《别董大》《绝句》《白雪送武判官归京》等)
   12、学习表达方式
     问:诗人有没有直接写外面黑夜里面的雪下得怎么样?雪花飘飘,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描写?他是怎么写的?和我们一般人写的雪有没有不同?
     这叫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就是借用其他的事物来写这个雪。他是通过自己的触觉、视觉、知觉、听觉来写出外面下的是一场雪。
   13、再次齐读古诗。
   14、问题三:这是一场小雪还是一场大雪?每一行当中都要找依据,你找得到依据吗?
   15、学生交流,要点如下:(依学生交流圈画下列字)
    ①“讶”
    ②“明”——是不是雪落在窗户上?(应该是白茫茫一片,才会明亮。)
    ③“重”——为什么用“重”字?比较“飘、大”,体会雪之大。
     理由如下:堆积故重;
     前后联系,更重要与下句“折竹”呼应,与上句“讶”呼应,冷气重,都冻醒了。
    ④“时”——折断一根竹子吗?可见是大雪。(朗读,读出雪之大)
   16、小结:好,刚才我们通过“讶”“明”“重”“时”这些词感受到这是一场大雪,所以我们说古诗当中每一个字它都能传达出一层意思,都能表达一种感情,也能营造一种意境。现在我们再来读这首诗,注意把这些圈出来的字体会一下,你的朗读感觉就会不一样。好,大家自己练习读一读。
  三、再读悟境
    过渡:吟诵了,解意了,你还想做什么?(板书:悟境)
    “悟境”就是要用我心感受古诗呈现的意境、诗人的心境。
    1、学生轻声吟诵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夜雪给你的感觉?
     ①指名学生交流:先交流感觉再读诗,读出自己交流的感觉。(2-3名)
     ②再指名学生先读,让大家猜猜什么感觉。
      (板书:冷、大、重、美、静<反衬>)
    3、诗人很厉害,短短的20字的小诗,融入诸多感受,我们同学更厉害,读出了许多体会,齐读古诗。(依学生回答的感觉指导朗读)
    4、闭上眼睛,现在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躺在床上,头枕着枕头,身盖着被子,睡到半夜突然之间被冻醒了。一看到窗户亮起来了,是不是天亮了?耳边不时传来竹枝折断的声音……这个情景想象一下,下面我们自己轻声地来吟诵一下,好吗?不看这首诗,“夜雪”——把自己作为诗人,生齐声吟诵。
  四、积累古诗
    你还想做什么?(了解诗人,积累古诗)
   1、猜猜这首诗是谁写的?提示: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老人小孩都读得懂,但是又很有情趣,很有意境。(板书:白居易)
   2、学到这里,你觉得还可以做什么?(板书:积累)主要指“背”和“写”。
    会背吗?(看好诗文,再次齐背一遍)
    会写吗?(学生打开自备本,书写)
   3、教师巡视指导
    写完了要检查,这是一个好习惯。
   4、再依自己所默写的古诗齐读。
  五、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如果让你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你该怎么学习呢?
   2、作业
    ①再读白居易的诗,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②学习诗人的写作方法,写写你眼中的雪,到时我们再交流。
  
附板书:
              夜  雪
              白居易
            已 讶 衾 枕 冷,
    吟诵
    ↓       复 见 窗 户 明。   
    解意
    ↓       夜 深 知 雪 重,    侧面描写
    悟境                    反  衬
    ↓       时 闻 折 竹 声。
    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