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装死”记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昆虫相关知识,用自己的话表达。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课文。
2、认识生字并组词。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昆虫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昆虫图片,让学生猜名字,猜到的同学说一说。
教师引导介绍昆虫: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
二、初读感知,快速捕捉信息。
1、自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准字音。
3、看汉字再读课文,要求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句子可多读几遍。
4、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昆虫装死是怎么回事?
5、简要回答问题。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使学生的读书活动变得愉悦而有实效。)
三、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1、同桌互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引导学生在互读、互听、互学中读好“装死、辨别、信号、注意、触动、滚落、收缩、甚至、碰到、稍稍”等词语。
教师巡视指导,对朗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指名读,大家评议,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更有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对关键词语的体会,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情感,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读课文,感悟理解课文。
4、启发学生合作交流,读懂了什么。
a昆虫为什么要装死呢?
(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第一自然段:许多昆虫会装死。
麦田里的黏虫或麦叶蜂;菜上的弯腰虫。
b
第一句话在本段中的作用?
总起句或总领句。
c
朗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怎样辨别一个虫子是真死还是装死?
装死的昆虫,腿都是收得紧紧的;要是真的死了,大多数昆虫的腿都是松开的。
四、表演感悟,升华主题。
1、分角色朗读表演。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试着读一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表演。
(3)师生评议:哪些同学表现最好?
(分角色朗读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气氛,从而将文章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
2、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落实识字任务
课文大家都读得很好了,那文中要求我们认识的字,你们都会认了吗?现在我们就来认认这些字。
1、每个同学都认真地读一读文后生字,看看你都认识吗?
2、不认识的字到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3、小组合作,互读、互听、互评,巩固识字。
4、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用生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六、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朗读全文。
2.搜集哪些昆虫用装死的方法保护自己。
作业设计: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紧——(
)
缩——(
)
落——(
)
动——(
)
2读一读,认一认。
装死
昆虫
稍稍
触动
甚至
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