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 第5课《故乡》(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上 第5课《故乡》(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18 15:20:43

内容文字预览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5课《故乡》教学设计
课题 故乡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晦、踝、汛”等生字。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①理解课文内容;②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理解小说运用重复、对比来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写法。
知识目标 掌握从细节、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文章主题的鉴赏方法。
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并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2.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思考社会人生。
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对小说主题思想和篇末议论语句的理解。
学法 问题学习、探究学习 教法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演示第2、3张幻灯片)《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呢?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渴望亲人团聚的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两位诗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恋,那你们心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呢?2.不同的故乡在不同的人心里是不同的样子,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心中的故乡。(演示第4张幻灯片) 温馨、甜美。读课题 《故乡》。 用学生熟知的古诗引发学生对“故乡”的认识。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5张幻灯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领悟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刻画,分析人物形象,并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故乡》是一篇取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小说,它以叙事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活动为线索,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真实状况,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深入地诵读,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精彩语段如篇末的议论,应熟读成诵。(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2.总结整理:《故乡》作为鲁迅短篇小说的典 ( http: / / www.21cnjy.com )范之作,以叙事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经历为线索,描述了那一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神病苦,抒发对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及对小说的简单鉴赏分析,学会并力求掌握从人物分析推知小说主题的鉴赏原则。同时,要理解课文运用重复和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主题的写法。(演示第6张幻灯片)3.出示生字,给带红色的字注音:(演示第7张幻灯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1)学生自由读生字。(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4)去音读生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4.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本课重点词语:(演示第8张幻灯片)萧索 颧骨 愕然 鄙索瑟索 惘然 恣睢 聚族而居(1)各种形式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2)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5.理解重点词语:(演示第9、10张幻灯片)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无端:无缘无故。如许:这么些。鄙夷;看不起。愕然:吃惊的样子。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展转:同“辗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恣睢:放纵、放任。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二、精读课文(一)全文共分几部分?各部分主要讲什么?(演示第11张幻灯片)第一部分 (第1-5段):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第6-77段):写“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第三部分(第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理。(二)学习第一部分。(演示第12-18张幻灯片)1.相关链接: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成集于1923年,集里收有《孔乙己》《狂人日记》《药》《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这部小说集为革命现实主义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呐喊》写于五四高潮时期,着重揭露宗法社会的残酷统治,及其在精神上毒害人民的罪恶,对农民的革命力量则在怀疑中进行坚毅的探索,它的战斗声像号角一样震醒了封建“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密切地配合了五四时期思想革命的进行。鲁迅小说的深刻性正是从农民角度来提出反封建的要求,以革命民主主义观点来观察和解剖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21年1月。当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辛亥革命虽然过去十余年了,但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操纵下,混战不已。各地军阀自设关卡,自立税局,自订税额,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层层盘剥,生活在这种社会现实中的广大劳动人民,身受双重压迫,在饥寒交迫中痛苦挣扎,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村经济衰败。《故乡》描绘了近代中国农村破产的图景,写出了中国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层层逼迫下的深重灾难。2.第一段都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3.这些表达了“我”回故乡时是什么样的心情?4.第二段中哪些词是描写农村景象的?天气隐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1)这些景象的描写说明了什么?(2)这些景象的描写说明了“我”什么样的心情?5.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作者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有什么含义?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那么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三)下面我们就一起跟随鲁迅先生回他的故乡看一看吧。学习第二部分。(演示第19-32张幻灯片)1.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存在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凉,只得自我自慰,实则流落出一种忧愤之情。2.在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我”是怎样的反应? 3.这幅图画的主人公是谁?4.作者对闰土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5.那么作者是怎样从不同角度写了闰土的哪些变化?外貌、动作语态、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1)外貌(少年):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说明了什么?外貌(中年):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说明了什么呢?(2)动作语态(少年):手捏钢叉向猹尽力刺去,很高兴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说明了什么?动作语态(中年):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只是摇头、默默地吸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说明了什么?(3)对“我”的态度(少年):告诉我许多稀奇事、分别时候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送“我”贝壳和很好看的羽毛。说明了什么?对“我”的态度(中年):态度恭敬,称“我”为“老爷”。说明了什么?(4)对生活的态度(少年):热爱生活,知识丰富。说明了什么?对生活的态度(中年):要一副香炉和烛台。说明了什么?6.根据对闰土的描写,说一说闰土前后的变化?少年闰土:纯真活泼,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麻木迟钝、善良忠厚、勤劳朴实的木偶人。7.闰土二十多年来从一个生气勃勃、热情、开朗、勇敢、善良的小英雄变成了苍老、贫困、因循守旧、麻木迟钝的木偶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是使其陷入悲苦境地的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苛税、兵、匪、官、绅:人祸(帝、封双重压迫的具体体现)。发生这么大变化可以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来分析:表层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深层原因:封建礼教、封建等级观念。农村经济衰败,农民生活的贫困,封建传统观念(即礼教、等级观念)的毒害,使闰土发生了巨变。8.文章是怎样描写杨二嫂的?二十年前:“终日坐着”,人称“豆腐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施”,“擦着白粉,髋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说明杨二嫂年轻漂亮,安分守己。二十年后:外貌描写:凸髋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打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语言描写:“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9.分别用一句话归纳杨二嫂二十年前后的形象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二十年前:年轻、漂亮、端庄、文静、豆腐西施。二十年后:泼辣、刻薄、自私势利、贪婪的圆规。原因: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小市民势利贪婪的恶习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10.小说刻划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的方法有哪些异同?同:都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都写了人物的前后变化。异:写闰土是先回忆,再写眼前,因为少年闰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好形象已经在“我”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杨二嫂则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这更符合杨二嫂尖利、泼辣的性格。11.这里写杨二嫂有什么作用?(1)与闰土对比,突出闰土的善良朴实。(2)杨二嫂今昔对比,反映当今城镇小市民生活的日益贫困,社会的黑暗衰落。(3)闰土是辛苦麻木的农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表,杨二嫂是辛苦恣睢的小市民代表,“我”是辛苦辗转的小知识分子的代表,作者要全方位展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当然三者一个都不能少。(四)我们感受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第三部分。(演示第33-38张幻灯片)1.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2.“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作者特意写“我在走我的路”,有什么用意吗?有。这句话有双重含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层是实写走在离乡的异地谋生的路上。第二层,与下文联系起来思考,这里的“路”正是指“我想”的内容,也就是“希望”。因此,这句话在结构上统领下面的三段文字,在内容上提示下文。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结尾充满了哲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强调了实践的意义,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逾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4.理解重点句子,分析作者的形象。①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②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③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我”是一个这样的人: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三、归纳总结(演示第38、39张幻灯片)1.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小说以时间为线索,以“我”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依据这个线索可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部分。2.小说希望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二嫂的前后变化,告诉人们什么 小说希望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二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前后变化,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民破产、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同时深刻揭示封建传统对人民大众精神的束缚和影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深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四、课堂练习(演示第40-42张幻灯片)1.“我”从“相隔二千余里”的异地,回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然后又和一家人离开故乡到异地去谋生。在“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的时候,“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真的对故乡不留恋吗?为什么不留恋呢?思考这两个问题,并结合课文体味“我”对故乡的感情。不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闰土的变化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悲哀,对现实中的故乡情景以及故乡的人感到失望,离故乡时既伤感又悲哀,同时对故乡又是抱着希望的,既想离开又很留恋。2.分析句子:①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这两句对话中,闰土“欢喜”的是什么?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凄凉”的又是什么?他的那一声“老爷”使“我”打了一个寒噤,也使无数的读者伤感,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会越来越体会到这种悲伤。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欢喜的是见到了曾经亲密无间的小伙伴了。 感到凄凉是因为受封建社会的毒害,使得曾经的音容样貌和心理有了很大的变化。“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种人的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位、生活环境差异所来的精神上的隔膜。“可悲”在于这样的“障壁”是生活中近于“合理”地存在着的,而且也是精神上伦理上难以打破的。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封建秩序观念长期的强制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使人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肉体上屈服,在封建秩序中寻找并最后苟安于既定的位置,成为麻木、机械的顺民。“厚障壁”是封建秩序的需要和必然。五、作业布置(演示第43张幻灯片)1.和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故乡及故乡情。2.完成课后习题。 1、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生字卡输出字的读音。2、同学之间交流,互相提问识记生字。急切心情。写出了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衬托出“我”悲凉的心情。在整篇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脑中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闰土。对比。少年闰土健康、壮实。中年闰土的饱经风霜。活泼机智。苦不堪言、麻木迟钝。与我建立了淳朴的友谊。与我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无忧无虑,快乐纯真。悲苦无奈,寄希望于神灵。 让学生简略了解课文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学会总结。在轻松的状态下认识本课所学字词。让学生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把文章分为几部分,让学生按顺序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读课文,理解课文信息。体会景象描写的作用。理解句子的含义。品读句子。感悟人物对比描写的作用。归纳总结人物前后变化。了解人物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了解衬托人物的描写。了解杨二嫂前后变化。分析杨二嫂前后变化的原因。分析刻画人物方法的异同。感悟刻画人物的作用。体会作者情感。理解句子。读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抓住重点语句,分析作者形象。归纳总结课文,提高学生感悟。
课堂小结 《故乡》是一篇凝重的小说。鲁迅将民族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人命运发展之惑,图画般地展示在这长长的画卷之中。既有金黄色的幸福,又有苍黄色的悲凉;既有人性的朴实善良,又有生命活力的丧失。细腻笔法下的故乡故事,包孕着前行者的良苦用心,深刻思考。希望如地上的路的感悟,启迪我们满怀信心地去追求、去拼搏。 归纳总结本课所讲内容。
板书设计 故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故乡》同步练习
一、下列读音错误的是( )
A.恣睢(suī) B.惘(wǎnɡ) C.瑟(zè)索 D.嗤(chī)笑
二、照样子,写词语。
1.黑乎乎(ABB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真真假假(AABB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各式各样(ABAC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浙江绍兴人。他的短篇小说集有__________等。
2.本文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和__________,对人物描写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21·cn·jy·com
选出有错别字的一组( )
A.隐悔 惘然 髋骨
B.嗤笑 恣睢 鄙夷
C.瑟缩 聚族而居 无端
D.愕然 隔膜 辗转
五、给下列句子排序。
①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2·1·c·n·j·y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
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21·世纪*教育网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www-2-1-cnjy-com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21*cnjy*com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jū)一躬,就上路了。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来源:21cnj*y.co*m】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出处:21教育名师】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2-1-c-n-j-y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注音或写汉字。   
气chuǎn( )如牛 jū( )了一躬 西装革履( ) 衣袖(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贵——( ) 慷慨——( )
3.造句。
气度非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中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我”请求母亲,不要乞丐搬砖头了,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的人?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理解“高贵的施舍”这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下列读音错误的是( )
C
【解析】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C项中的“瑟索”的“瑟”应读“sè”。
二、照样子,写词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这样的词语有很多。如:红彤彤、清清楚楚、多姿多彩。
三、填空。
1.鲁迅 周树人 《呐喊》
2.闰土 杨二嫂 对比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掌握情况。
四、选出有错别字的一组( )
A
【解析】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本题中A选项中“隐悔”中的“悔”字应为“晦”。
五、给下列句子排序。
④②③①⑧⑥⑦⑤
【解析】考察学生对前后句子的衔接掌握,拓展学生阅读。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说以时间为线索,以“我”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依据这个线索可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部分。21教育网
【解析】这道题考察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七、阅读。
1.喘 鞠 lǚ xiù
2.高贵——(低贱) 慷慨——(吝啬/小气)
3.略
4.她要教会乞丐凭自己的力气挣钱。
5.意思是:不劳动就接受别人的施舍,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乞丐来说是降低人格的举动,是可耻的;劳动后接受给予者的钱财是凭自己的能力所得,是光荣的。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是平等的。
6.母亲是个有同情心,懂得尊重别人,并且很有骨气,自尊自立的人。
7.“高贵”的本义是气质高雅或地位优越;“高贵的施舍”的含义是“不同寻常的,能激励人自强自立的施舍。”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7张PPT)
故 乡
苏教版 九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呢?
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渴望亲人团聚的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两位诗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恋,那你们心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呢?
温馨、
甜美。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故 乡
教学目标
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领悟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刻画,分析人物形象,并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教学目标
初读感知
《故乡》作为鲁迅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以叙事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经历为线索,描述了那一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神病苦,抒发对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及对小说的简单鉴赏分析,学会并力求掌握从人物分析推知小说主题的鉴赏原则。同时,要理解课文运用重复和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主题的写法。
阴晦( ) 脚踝( ) )
潮汛( ) 髀骨( )
嗤笑( ) 瑟索( )
惘然( ) 恣睢( )
獾猪( ) 弶( )
潮汛( ) 愕然( )
教学目标
初读感知
huì
huái
xùn

chī

w ng
zì suī
huān
jiàng
xùn
è
初读感知
颧骨
萧索
聚族而居
愕然
鄙索
恣睢
惘然
瑟索
教学目标
初读感知
萧索:
荒凉,冷落的意思。
无端:
无缘无故。
如许:
这么些。
鄙夷:
看不起。
教学目标
初读感知
愕然:
吃惊的样子。
隔膜: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展转:
同“辗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恣睢:
放纵、放任。
教学目标
初读感知
写“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写“我”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理。
1-5
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66-77
78-88
相关链接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成集于1923年,集里收有《孔乙己》《狂人日记》《药》《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这部小说集为革命现实主义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呐喊》写于五四高潮时期,着重揭露宗法社会的残酷统治,及其在精神上毒害人民的罪恶,对农民的革命力量则在怀疑中进行坚毅的探索,它的战斗声像号角一样震醒了封建“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密切地配合了五四时期思想革命的进行。鲁迅小说的深刻性正是从农民角度来提出反封建的要求,以革命民主主义观点来观察和解剖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
相关链接
小说写于1921年1月。当时辛亥革命虽然过去十余年了,但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操纵下,混战不已。各地军阀自设关卡,自立税局,自订税额,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层层盘剥,生活在这种社会现实中的广大劳动人民,身受双重压迫,在饥寒交迫中痛苦挣扎,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村经济衰败。《故乡》描绘了近代中国农村破产的图景,写出了中国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层层逼迫下的深重灾难。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段都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
开篇点题,回故乡。“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二千余里”写“我”与故乡相隔之远;“二十余年”写“我”与故乡分别之久。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这些表达了“我”回故乡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急切心情。
第二段中哪些词是描写农村景象的?
天气隐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这些景象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写出了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
这些景象的描写说明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衬托出“我”悲凉的心情。
新课讲解
作者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有什么含义?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
新课讲解
在整篇文章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那么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存在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凉,只得自我自慰,实则流落出一种忧愤之情。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在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我”是怎样的反应?
脑中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
这幅图画的主人公是谁?
闰土
作者对闰土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对比。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那么作者是怎样从不同角度写了闰土的哪些变化?
外貌
动作语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外貌
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少年
中年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健康、壮实。
饱经风霜。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动作语态
手捏钢叉向猹尽力刺去,很高兴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
少年
中年
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只是摇头、默默地吸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活泼机智。
苦不堪言、
麻木迟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对“我”的态度
告诉我许多稀奇事、分别时候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送“我”贝壳和很好看的羽毛。
少年
中年
态度恭敬,称“我”为“老爷”。
建立了淳朴的友谊。
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新课讲解
对生活的态度
热爱生活,知识丰富。
少年
中年
要一副香炉和烛台。
无忧无虑,
快乐纯真。
悲苦无奈,寄希望于神灵。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根据对闰土的描写,说一说闰土前后的变化?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纯真活泼,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
麻木迟钝、善良忠厚、勤劳朴实的木偶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闰土二十多年来从一个生气勃勃、热情、开朗、勇敢、善良的小英雄变成了苍老、贫困、因循守旧、麻木迟钝的木偶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是使其陷入悲苦境地的原因。
多子:多子多福的封建意识。
饥荒:天灾。
苛税、兵、匪、官、绅:人祸(帝、封双重压迫的具体体现)。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发生这么大变化可以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来分析:
表层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深层原因:封建礼教、封建等级观念。农村经济衰败,农民生活的贫困,封建传统观念(即礼教、等级观念)的毒害,使闰土发生了巨变。
二十年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文章是怎样描写杨二嫂的?
二十年后
“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髋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说明杨二嫂年轻漂亮,安分守己。
凸髋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打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分别用一句话归纳杨二嫂二十年前后的形象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年轻、漂亮、端庄、文静、豆腐西施。
泼辣、刻薄、自私势利、贪婪的圆规。
原因:
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小市民势利贪婪的恶习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小说刻划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的方法有哪些异同?
同:
异:
都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都写了人物的前后变化。
写闰土是先回忆,再写眼前,因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已经在“我”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杨二嫂则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这更符合杨二嫂尖利、泼辣的性格。
新课讲解
这里写杨二嫂有什么作用?
(1)与闰土对比,突出闰土的善良朴实。
(2)杨二嫂今昔对比,反映当今城镇小市民生活的日益贫困,社会的黑暗衰落。
(3)闰土是辛苦麻木的农民代表,杨二嫂是辛苦恣睢的小市民代表,“我”是辛苦辗转的小知识分子的代表,作者要全方位展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当然三者一个都不能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
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作者特意写“我在走我的路”,有什么用意吗
有。这句话有双重含义。一层是实写走在离乡的异地谋生的路上。第二层,与下文联系起来思考,这里的“路”正是指“我想”的内容,也就是“希望”。因此,这句话在结构上统领下面的三段文字,在内容上提示下文。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结尾充满了哲理。它强调了实践的意义,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逾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①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②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③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④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⑤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作者。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这些句子,体现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我”是一个这样的人: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教学目标
归纳总结
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
小说以时间为线索,以“我”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依据这个线索可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
归纳总结
小说希望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二嫂的前后变化,告诉人们什么
小说希望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二嫂的前后变化,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民破产、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同时深刻揭示封建传统对人民大众精神的束缚和影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深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我”从“相隔二千余里”的异地,回到“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然后又和一家人离开故乡到异地去谋生。在“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的时候,“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真的对故乡不留恋吗?为什么不留恋呢?思考这两个问题,并结合课文体味“我”对故乡的感情。
不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闰土的变化使作者悲哀,对现实中的故乡情景以及故乡的人感到失望,离故乡时既伤感又悲哀,同时对故乡又是抱着希望的,既想离开又很留恋。
课堂练习
①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这两句对话中,闰土“欢喜”的是什么?感到“凄凉”的又是什么?他的那一声“老爷”使“我”打了一个寒噤,也使无数的读者伤感,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会越来越体会到这种悲伤。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课堂练习
欢喜的是见到了曾经亲密无间的小伙伴了。
感到凄凉是因为受封建社会的毒害,使得曾经的音容样貌和心理有了很大的变化。
“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种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差异所来的精神上的隔膜。“可悲”在于这样的“障壁”是生活中近于“合理”地存在着的,而且也是精神上伦理上难以打破的。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封建秩序观念长期的强制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使人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肉体上屈服,在封建秩序中寻找并最后苟安于既定的位置,成为麻木、机械的顺民。“厚障壁”是封建秩序的需要和必然。
作业布置
1.和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故乡及故乡情。
2.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故乡》是一篇凝重的小说。鲁迅将民族与个人命运发展之惑,图画般地展示在这长长的画卷之中。既有金黄色的幸福,又有苍黄色的悲凉;既有人性的朴实善良,又有生命活力的丧失。细腻笔法下的故乡故事,包孕着前行者的良苦用心,深刻思考。希望如地上的路的感悟,启迪我们满怀信心地去追求、去拼搏。
板书设计
故 乡 
景:神异图画→萧索荒村
小英雄→木偶人
变(悲哀)人
豆腐西施→圆规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