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19课 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第19课 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2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8 23:2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19课 北魏政治与
   北方民族大交融孔子讲学图胡凳凳子一、淝水之战一、淝水之战一、淝水之战前秦VS东晋优势兵多劣势团结、天险兵少内部矛盾意义: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因为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投鞭于江,足断其流风声鹤唳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39年,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再次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略,猜忌,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倾俄。”
──《魏书·文明皇后冯氏传》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推行汉化鲜卑服饰汉族服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资治通鉴》穿汉服学汉语与汉人通婚改汉姓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推行汉化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三、自下而上的融合——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自下而上的融合——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自下而上的融合——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一)制度上的交融北魏 冯太后名冯淑仪,汉族,今河北省冀州人,公元477年至490年,北魏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三、自下而上的融合——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一)制度上的交融(二)生产方式的交融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三、自下而上的融合——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一)制度上的交融(二)生产方式的交融(三)生活习俗的交融三、自下而上的融合——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一)制度上的交融(二)生产方式的交融(三)生活习俗的交融汉族少数民族融合的文化三、自下而上的融合——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一)制度上的交融(二)生产方式的交融(三)生活习俗的交融三、自下而上的融合——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北方地区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是日本著名华裔作家陈舜臣先生的史学巨作,讲述了人们常知的黄巾起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纷繁多彩的历史故事。下面那个选项不会出现在作者对淝水之战的叙述中( )
  
  A.战役发生在4世纪末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投降
  C.东晋取得胜利,前秦军队失败  
D.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B2.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其内容属于(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C3.少数民族内迁后,与汉族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下列不属于民族交融表现的是( )
  
  A.汉语成为内迁民族的主要语言  
B.内迁各族开始以农业生产为主
  C.汉族穿戴少数民族服饰  
D.淝水之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