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八课 百家争鸣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八课 百家争鸣 (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9 06: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老子老子像 老子,字聃,谥号伯阳,又称李耳。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学说被后人整理成《老子》一书,这本书又名《道德经》。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 000多年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与后来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学说的影响。
老子学说为先秦诸子百家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思想营养,其思想智慧对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也具有启迪意义。老子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哲学之父”“智慧之父”。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像
孔子像全称为“先师孔子行教像”,传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绘,原像早已丢失,今仅存刻石及拓本。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孔子形象,是东汉时的山东嘉祥武梁祠中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先师孔子行教像”的刻石现保存在山东曲阜孔庙圣迹殿中,画面中的孔子头戴儒巾,身穿袍服,腰佩长剑,身体略向前躬,双手叉于胸前。这幅画像表现了孔子虚怀若谷、谦虚好学的形象。易错误区【误区警示】《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误区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论语》并不是孔子编写的,而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其内容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我们有哪些帮助?
(1)孔子“仁”的学说,使我们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和谐需要“仁者爱人”的思想。 (2)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正确的学习习惯、恰当的学习方法以及谦虚好学的学习品质。
(3)可以指导教师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如因材施教等。百家争鸣1.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2.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表现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4.影响
(1)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孟子像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城人。孟子是战国续表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
☆想一想,诸子百家在政治上的不同主张。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逐渐确立。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2)诸侯竞相称霸,各国都需要人才,这就促成了人才辈出的局面。
(3)当时的统治者没有推行文化高压政策,从而形成了言论非常自由的社会环境。
(4)是施教授徒,传播文化的结果。
1.从政治、经济、文化、阶级等方面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1)政治:分封制瓦解,诸侯展开兼并战争。
(2)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3)文化:私学开始兴起。
(4)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于社会生活中。 2.现代社会中值得借鉴的诸子百家的思想。
(1)孔子提出“仁”的思想,主张“爱人”,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2)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强凌弱。
(3)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学说。
(4)韩非反对空谈,提倡改革,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我国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这些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考点一 老子及其思想 例1 (四川资阳)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属于他思想的是( )
A.仁政 B.无为
C.兼爱 D.法治 解析: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A、C、D三项分别是孟子、墨子和韩非的思想,排除这三项。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无为而治”,故选择B项。
答案:B考点二 孔子及其思想 例2 (湖南岳阳)在中华传统美德里,影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故选择B项。
答案:B 例3 (山东泰安)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一做法( )
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度
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成就。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故选择C项。
答案:C考点三 百家争鸣 例4 (山东东营)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解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A、C、D三项分别是墨子、韩非、老子的思想,排除这三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故选择B项。
答案:B 例5 (青海西宁)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秦统一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选择C项。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