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张骞通西域1.西域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背景
(1)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易错误区
【误区警示】西域指的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
【误区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西域在地理概念上并不等同于今天的新疆地区,而是包括今新疆在内的更远的广大地区。 ☆张骞出使西域有何影响?
(1)直接影响: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人员往来频繁,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2)政治影响:间接促进了西汉政府委任官吏,设置机构,管理西域。
(3)精神影响:激励人们到西域建功立业。
☆从张骞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精神?
张骞出使西域体现了他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有胆、有识、有行、有恒。我们要从小培养这些精神。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这是敦煌莫高窟内初唐时期的一幅壁画。画面右侧骑在马上的是汉武帝,他举起左手表示送别,并注视着马前方的张骞。围绕在汉武帝身旁的是他的侍从。其中有一人为汉武帝牵马,有一人为汉武帝打着华盖。画面上的华盖似悬空,实际应与侍者手中的木杆相连接。画面左侧,张骞跪拜着向汉武帝辞行。他身后有两人,手持代表使臣身份的信物——“节”。两人手中也应有挑着“节”的木杆。三匹马后,还有两位马夫。画面中的长方形为作画人的题记。这是用绘画形式表现张骞出使西域的最早作品。
丝绸之路
简单勾画丝绸之路路线
1.陆上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2.海上丝绸之路
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归纳总结 ☆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条件。
(1)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东西交往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汉武帝时,大破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这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3)西汉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特别是丝织业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4)秦汉文化的发展对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1)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东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对此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丝绸之路线路图 从地图上看,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汉的都城长安,然后向西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继续向西,到达今新疆地区,越过葱岭,到达安息,然后经安息到达大秦,大秦就是欧洲的罗马帝国。这条贯通中西的重要通道,在古代世界上起到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这张地图十分重要,多用于考查丝绸之路的路线、主要的途径地等。同学们应重点识记。绘制示意图记忆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方法技巧方法技巧绘制图示归纳汉朝和西域所交流的物品及技术等。对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护的设置2.班超父子经营西域【误区警示】班超最大的功绩是出使西域。
【误区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班超出使西域后,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了30多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所以他最大的功绩是经营西域。易错误区 ☆西域都护的历史地位。
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西域都护的设立。衡量一个地区是否是国家所管辖下的领土,其标志是国家是否在这个地区设置了有效的管辖机构。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重要历史意义?我们今天建设“一带一路”有什么现实意义?
(1)历史意义: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并成为佛教传入中国的通道。
(2)现实意义: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沿途的资源;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意义?
(1)从政治方面来看,西域都护的设置,使西域正式成为汉朝的版图。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2)从经济方面来看,西域都护设立后,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传入西域诸国,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在南、北两条通道上,商人、使者往来频繁,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比较张骞通西域与班超经营西域。 4.说一说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关系的发展概况及其影响。 (1)发展概况:北方匈奴严重地威胁着秦汉政权,北方人民深受其害,为此,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汉朝组织了反击战。同时,经过张骞、班超等人的努力,汉朝加强了同西域的经济往来和对西域的管理。
(2)影响:促进了中原与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扩大了我国版图;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
考点一 张骞通西域 例1 (江苏常州)史书载:“骞始开通西域道也。”我国历史上“通西域”始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解析: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的时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是西汉时期,故选择B项。
答案:B 例2 (山东潍坊)《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 解析: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应募,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故选择A项。
答案:A考点二 丝绸之路 例3 (湖北恩施)(改编)“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需要修改的是( )
A.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
B.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C.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丝绸之路上向中国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解析:丝绸之路上中国输出的物品主要是丝绸,故选择D项。
答案:D 例4 (山东青岛)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解析:张骞生活在西汉时期,A项排除。丝绸之路只是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联系,并未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C项排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D项排除。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故选择B项。
答案:B 例5 (广西贺州)近几十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通往漠北的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与中国陆地并不接壤,因此这两个国家出土的汉代物品只能是通过海路运输过去的,这证实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故选择B项。
答案:B考点三 西域都护 例6 (黑龙江哈尔滨)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C.昭君出塞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解析: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故选择D项。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