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1.背景——工业革命:
(1)经济基础:_________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2)弊端暴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与资本主
义社会中各阶级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使_________
日益尖锐起来。工业革命阶级矛盾2.抗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概况。宪章运动(2)评价。
①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_________的伟大力量,从而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②证明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_______
_________做指导,才能取得胜利。无产阶级科学的革命理论3.思索——空想社会主义:
(1)代表人物:法国的_______、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意义:其提出的一些天才设想为_________________
的创立提供了借鉴。圣西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二、伟大的友谊
1.马克思的转变:
(1)幼年的马克思对劳动人民深感同情;中学时代就
立志选择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
(2)大学期间其接受了黑格尔的_______思想,后来又
接受了费尔巴哈的_________思想。辩证法唯物主义(3)在巴黎期间,深入研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
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844年,马克思发表《<_________
_________>导言》标志着其已成为共产主义者。
2.恩格斯的转变:1842年,恩格斯在英国纺织工业中心
曼彻斯特大量接触工人;支持英国工人运动的开展,通
过自己的革命实践,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3.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奋斗: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进行了第三次会面后,开始了共同战斗的历程。三、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背景:1847年11月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纲领。
2.发表时间:1848年2月。
3.主要内容:
(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2)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3)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
(4)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4.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
诞生,推动了_____________蓬勃发展起来。国际工人运动 【判断思考】
·判断
1.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科学理论
的指导。 ( )
提示: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固然与没有科学理论作
指导有关,但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没有发展到铲除资本
主义制度的程度。故题干说法错误。×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立起来的。 ( )
提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和批判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创立起来的。他们并没有直接领导工人运动。故题干说法错误。×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
提示:《共产党宣言》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题干说法正确。√4.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 ( )
提示: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全部。故本题说法错误。×·思考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历史条件是什么?
提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历史条件是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2.从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角度,认识《共产党宣言》对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
提示:《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问题探究】
1.阅读课本第一目的第一、二自然段“知识链接”及
下列资料,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业者破
产。据统计,1825年10月至1826年10月,破产的工商业者达到三千五百多家。机器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他
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到了危机的严重打击。
——《泰晤士报》1826年10月4日
思考:(1)材料反映了英国社会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提示:现象: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制度。(2)上述社会现象使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具体表现是什么?与马克思主义诞生有何关系?
提示:表现:欧洲大规模的工人运动的兴起。
关系:工人运动的兴起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2.阅读课本第一目的第三、四自然段及“资料卡片”,
思考:如何正确认识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
提示: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具有一定的空想性,但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种种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探究总结】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露,这就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准备了经济条件。 2.阶级条件: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思想条件: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三个直接来源。【深化点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绝非偶然,它是西欧资本主义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所进行的巨大理论改造和划时代的理论创新。【探究训练】
1.(2017·广州高一检测)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各种天才设想,这些设想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包括 ( )
①圣西门 ②黑格尔 ③傅立叶 ④欧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选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是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故①③④符合题意;黑格尔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故排除②,故D正确。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和实践基础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B.空想社会主义者勾画了理想社会
C.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工人运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解析】选C。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工人阶级是其阶级基础,实践基础是工人阶级的运动,故选C。A、D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B是其思想条件。【补偿训练】
1.(2016·保定高一检测)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解析】选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促使工人阶级发展、壮大,同时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工人运动由原来自发的斗争转变为有组织有意识的斗争,当空想社会主义阻碍工人运动继续发展的时候,时代迫切需要指导新的工人运动思想的诞生。2.工业革命导致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的阵营,成为《共产党宣言》诞生的主要条件。下列作者表述的现象,与上述时代背景无关的是 ( )A.司汤达:工人每5~6年就失业一次,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
B.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
C.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D.巴尔扎克:法律把金钱定为衡量一切的尺度【解析】选C。A、B、D都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而C“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目标,与时代背景无关。 探究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问题探究】
阅读课本第三目、“知识链接”“学习思考”及下列
材料,
材料 《共产党宣言》:“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
的体系……看到了阶级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
身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
动。”“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
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
制度才能达到。”思考:(1)根据材料,指出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材料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哪些不足?
提示:空想社会主义虽然看到了阶级对立和资本主义的弊端,但未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巨大力量与历史使命,也未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辟了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崭新历程,为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蓬勃开展起来,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究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比较【深化点拨】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探究训练】
(2017·保定高一检测)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A.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
B.使工人斗争富有了科学性
C.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
D.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解析】选B。材料中没有提及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故A错误;材料中“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说明工人斗争的重要性,故B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说法错误,故C错误;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是《共产党宣言》发表,故D错误。【备选习题】
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了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
C.无产阶级斗争的政党学说
D.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解析】选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B属于资本主义的弊端;C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属于自由发展原则,故正确。2.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科学”,主要依据是马克思主义 ( )
A.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B.揭露资本家剥削秘密,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C.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号召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D.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解析】选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能够通过科学研究正确阐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故选D。【课堂小结】
课件54张PPT。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背景:
(1)经济条件: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_____________
的空前发展。
(2)社会条件: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资本主义经济(3)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9世纪60年代,
国际工人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加
强了。
(4)个人因素: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经验,
为建立新的__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国际工人组织2.概况:
(1)时间地点: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成立“_____
_________”。
(2)指导思想:___________。
(3)主要任务: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和反对第
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主义3.意义:_____________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
合作的中心,使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国际工人协会二、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1.背景:国民自卫军蒙马特尔2.成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成立后
建立巴黎公社。
3.措施:
(1)军队建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_____
_______。国民自卫军(2)政权建设:___________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
力机关,下设执行等十个委员会,行使政府所属各部门
的权力。
(3)民主建设: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对
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
(4)社会经济: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超过一般技
术工人的工资。公社委员会4.结果:
(1)结果: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而失败。
(2)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___________还是无
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生产力水平②重要原因: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前人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没有乘胜打击敌人。5.意义:
(1)巴黎公社是_____________的一次伟大尝试。
(2)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_________自己的政权,其
经验、教训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宝贵财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三、第二国际的斗争
1.背景:
(1)阶级基础:19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国际工人运动高涨。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完善以及广泛传播。(3)组织基础: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起
来。
2.成立:
(1)标志: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
_____开幕。巴黎(2)内容:大会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工人阶级的经济
斗争和政治斗争等问题;通过了每年庆祝“_________
_______”的决议。五一国际劳动节3.主要特点:
(1)组织:较为松散,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
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都是_________的。
(2)内争:内部派系斗争不断,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第
二国际_________思潮开始泛滥。
4.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独立自主修正主义 【判断思考】
·判断
1.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 )
提示:马克思虽未担任第一国际主席或总书记的职务,
由于总委员会通过了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
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作为政治和组
织原则,表明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已经成为第一国际的指
导思想。因此题干说法正确。√2.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
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 )
提示: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不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工
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建立
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条件并不具备。因而巴黎公社革
命只不过是特殊条件下一个城市的起义。故题干说法
错误。×3.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政权。 ( )
提示:巴黎公社仅仅是世界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
次伟大尝试,它虽然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不是社
会主义政权。故题干说法错误。×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和巴黎公社革命失
败的历史根源是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 )
提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和巴黎公社
革命失败的历史根源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能够铲
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故题干说法错误。×5.第二国际是世界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最高领导机
构。 ( )
提示:第二国际组织较为松散,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
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都是独立自主的。故
题干说法错误。×·思考
1.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阶段。这时的“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工人运动逐渐走向国际联合。(2)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有人说:“说到底,公社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即便不犯任何错误,也必然要失败。”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认同。理由:巴黎公社革命的偶然性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巴黎人民以革命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探究1 巴黎公社
【问题探究】
1.阅读课本第二目第二自然段及下列材料,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思考:(1)由材料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的目标是什么?
提示:建立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
(2)结合课本第二目第四自然段说明巴黎公社的措施是怎样体现这一目标趋势的?
提示: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随时可以撤换;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2.阅读课本第二目的第六自然段及“学习思考”,思考: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根本原因: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主观原因:缺乏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探究总结】
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1.经验:
(1)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绝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 (2)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巴黎公社的基本经验。
(3)公社委员及主要工作人员经选举产生的制度、公职人员工资不能超过一般技术工人工资及公社委员受人民监督和罢免等措施都是无产阶级民主的重要体现。 2.教训:
(1)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巩固革命成果,必须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
(2)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3)革命武装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具有极端重要性。
(4)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后,必须乘胜追击残敌,并对反对派实行严厉的镇压。【深化点拨】巴黎公社革命具有重要的创新精神,这就是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因此,巴黎公社在社会主义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探究训练】
1.(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871年公社史》中写道:“在市政厅门前的中央搭了一个大讲台……兰维埃高声喊出:‘我以人民的名义宣告,公社成立了!’20万人出自内心地齐声高呼:‘公社万岁!’”材料中的“公社”成立于 ( )A.希腊雅典 B.法国巴黎
C.俄国彼得格勒 D.德国柏林
【解析】选B。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871年”“公社万岁”,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巴黎公社,故本题选B。【补偿训练】
(2016·福建学业水平测试)看到“1871年”“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二国际成立【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故C正确。2.(2017·淮安高一检测)巴黎公社委员兰维埃说:“公民们,我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话也说不出来了。不过,请允许我赞颂巴黎人民,因为他们给全世界做出榜样。”这里的“榜样”是指( )
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
C.废除旧的国家机器 D.打击国内外反动势力【解析】选A。注意题干材料“给全世界做出榜样”。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选A。B、C是A的具体表现;D叙述不全面。【补偿训练】
1.“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 ( )
A.资本主义工业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
B.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尚未建立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
D.第一国际没有起到领导作用【解析】选A。材料中的“客观条件”主要指外部的社会环境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指当时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B、D属于其内部条件,C是由A决定的,故选A。2.1881年,在巴黎公社失败十年之际,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强调: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这里说的“特殊条件”指 ( )A.巴黎工人不掌握军队
B.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
C.缺少社会主义者的领导
D.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工人【解析】选D。根据所学巴黎公社革命的相关史实,革命是在法国战争失败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爆发的,战败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对外妥协投降、对内高压统治的措施,激化矛盾而引发革命。故选D。探究2 第二国际的斗争
【问题探究】
阅读课本第三目的第三自然段及“学习思考”,
思考:(1)第二国际和第—国际相比,在组织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相比,在组织上比较松散。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独立自主的。(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提示:①第二国际一开始没有像第一国际那样建立最高领导机构,也没有通过自己的组织原则和政治原则。
②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先后逝世,第二国际内修正主义思潮泛滥,并且日益占据了上风。【探究总结】
比较第二国际和第一国际的不同点【深化点拨】第二国际未建立中央执行机关,组织松散,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独立自主的。【探究训练】
第二国际相对于第一国际建立来说,突出特点有( )
①内部存在激烈的派别之争 ②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织 ③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 ④由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组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B。第二国际组织比较松散,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织,故排除③;其他组合项符合史实。【备选习题】
1.19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的表现
有 ( )
①工人掀起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
②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③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的建立
④第二国际诞生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解析】选B。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国工人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举行的全国大罢工。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所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的表现有①②③④。2.(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其中“五一”长假由3天减为1天,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国际上通过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是在 ( )
A.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B.《共产党宣言》
C.第一国际成立大会 D.第二国际成立大会【解析】选D。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即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故D正确。【课堂小结】课件57张PPT。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革命前夜的“火星”
1.客观条件:
(1)俄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到_________阶段,
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本国垄断资本对西欧资本
也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帝国主义(2)俄国矛盾重重,沙皇帝国危机四伏,革命运动一触
即发。
(3)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国内矛盾。2.主观条件: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1)成立:1903年,俄国_____________第二次代表大会
的召开,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
(2)意义:布尔什维克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党,它的建立
标志着_________的诞生。社会民主工党列宁主义二、帝国大厦的坍塌
1.二月革命:
(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矛盾,激发了人
民群众反对沙皇专制的革命浪潮。
(2)爆发: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工人起义,推翻了
_____________的统治。罗曼诺夫王朝(3)结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_________临时政
府和_______________。
(4)性质:是反战、反饥饿、反沙皇专制制度的政治
斗争,属于_________________。资产阶级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四月提纲》:
(1)发表:1917年4月,列宁提出。
(2)内容:列宁指出革命任务是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
阶段——政权由资产阶级转到_________和贫苦农民手
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
(3)意义:这一文件成为对十月革命具有指导意义的纲
领性文件,为十月革命指明了方向。无产阶级全部政权归苏维埃3.七月事件:
(1)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政权完全转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武装起义方针。三、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
1.革命进程:
(1)1917年11月6日,_________武装起义开始,11月7日,
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被攻克。
彼得格勒(2)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
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_________》和
《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
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的
诞生。和平法令社会主义国家2.历史意义:
(1)对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的社会
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
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无产阶级领导(2)对世界。
①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
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②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_____________提供了强
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民族解放运动 【判断思考】
·判断
1.社会主义革命不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
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这是历史的偶然。 ( )
提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性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的成熟,是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的基本
原因,是历史的必然。故题干说法错误。×2.二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 )
提示:二月革命虽然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但革命后的实际政权仍然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
所以说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故题干说法错误。×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
任务,指明了俄国革命发展的前途。 ( )
提示:《四月提纲》全面分析了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和
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
的第二阶段,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这
一文件成为对十月革命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为
十月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故题干说法正确。√4.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两个政权并存的局
面结束。 ( )
提示: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七月流血事件
使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
存的局面结束;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
统治。故题干说法错误。×5.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正式
确立。 ( )
提示: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社会主义国家,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则是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故题干说法错误。×·思考
1.为什么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提示:(1)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
(2)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3)反动统治理论脆弱。
(4)俄国革命力量强大,不仅有强大的工农联盟,而且有
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对俄国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决定作用。2.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相比导致结果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指导思想不同。
提示: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相比导致其结果不同的主要因素是组织领导不同,十月革命有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探究1 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
【问题探究】
1.阅读课本第一目第一、二自然段及下列材料,思考:(1)根据材料,分析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提示:工业总产值比重小,经济发展落后。
(2)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矛盾尖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①国内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无情剥削、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使阶级矛盾尖锐。②俄罗斯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高压统治使民族矛盾尖锐。
③国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④俄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2.阅读课本第一目第三自然段和第二目第一自然段及“知识链接”,
思考:(1)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观条件有哪些?
提示:1903年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列宁主义诞生并成熟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2)阅读课本第149页“学习思考”,如何理解“如果没有战争俄国革命将会延迟爆发”?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原有的社会矛盾,使国家局势日益恶化,加速了革命的爆发。【探究总结】
全面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1.客观原因:
(1)俄国已经具备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2)俄国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使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时机。 2.主观原因:
(1)俄国无产阶级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2)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较为成熟。
(3)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
(4)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深化点拨】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为革命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沙皇统治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而不是俄国在前线战事的接连失利。【探究训练】
“1917年春,对城市的食物供应越加匮乏,发生了面包骚乱。……没有预先的计划,没有流血,没有组织,二月革命就这样爆发了。”这表明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主要是由于 ( )A.临时政府的腐败无能
B.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发动
C.城市生活资料的匮乏
D.城市工人阶级的普遍觉醒
【解析】选C。临时政府是二月革命的成果,而不是原因,故A错误;由“没有组织,二月革命就这样爆发了”可得出没有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发动,故B错误;由“对城市的食物供应越加匮乏,发生了面包骚乱。……二月革命就这样爆发了”得出城市生活资料的匮乏导致二月革命爆发,故C正确;“没有预先的计划,没有流血”得出没有对城市工人阶级进行思想动员,更没有普遍觉醒,故D错误。【补偿训练】
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 ( )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
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选D。题干材料反映了俄国革命发生的背景。俄国革命前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国家正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俄国革命发生的“国际环境”,因此D符合题意。【深化点拨】《四月提纲》中列宁企图利用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有利条件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但到了七月,由于临时政府使用武力镇压革命,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探究2 十月革命的特点
【问题探究】
1.阅读课本第二目第三、四自然段及下列材料,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
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性和组织程
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
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时期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使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思考:(1)材料内容出自什么文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
提示:《四月提纲》。是列宁于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形势下发表的报告。(2)材料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分别指什么?这两个阶段的革命性质是什么?
提示:分别指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性质: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3)材料反映了作者最初用什么方式夺权?
提示:方式:和平夺权。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原因是什么?
提示:方式:暴力夺权。
原因: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公开反对革命,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2.阅读课本第三目,
思考:(1)攻占冬宫有何标志性意义?
提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2)这一行动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布尔什维克党及时作出了武装起义的决策,广大的工人和革命士兵组成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探究总结】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使俄国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下,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从革命的道路看,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这是与俄国的国情相适应的。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它经历了由设想和平夺权到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的阶段。【深化点拨】俄国革命的道路是首先夺取大城市,然后再波及中小城市及农村的“城市中心道路”,与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不同,这种不同与当时俄、中两国的国情有关。【探究训练】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有 ( )
①走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②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胜 ③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 ④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解析】选A。从革命首发地点在彼得格勒等大城市可知①正确,根据革命前俄国背景可知②正确,从以列宁为首的无产阶级政党发挥领导作用可知③正确,从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关系可知④正确。【备选习题】
1.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解析】选C。要理解“新时代”,必须弄清楚十月革命前后世界历史的变化。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人类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时代。2.说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主要是因为
它 ( )
A.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史无前例
B.引领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C.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D.使世界大战走向结束【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所以说是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3.(2017·海口高一检测)有人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一个整体进程,十月革命不过是这一革命进程的最高潮。”这种认识 ( )
A.主张十月革命开始于1917年3月
B.否定了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C.严重地贬低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
D.主张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解析】选D。题干中的认识强调1917年俄国革命是一个整体进程,十月革命是这一进程的最高潮,据此可知,该认识主张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故D正确;A、B、C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排除。【课堂小结】课件9张PPT。阶段复习课
专题八史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史料二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俄国)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史料解读】【史料运用】
根据史料一、二,说明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提示:不同: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列宁主张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依据: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社会矛盾;俄国革命拥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