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9 11:2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西汉的建立1.西汉的建立2.西汉初年面临的问题
汉高祖像 汉高祖刘邦是西汉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秦末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称沛公。秦亡后被封为汉王。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成为汉朝(西汉)的开国皇帝。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以及汉文化的保护发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汉初经济凋敝的原因。
(1)秦的暴政使人民无力从事农业生产。
(2)秦末农民战争以及楚汉之争使国家长期处于战乱之中,人民流离失所,不能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前202年,刘邦胜。建汉朝,都长安。
社会乱,遍荒凉。人口减,难温饱。
复生产,固王朝。首问题,需解决。
编制歌谣记忆西汉的建立及汉初面对的问题。方法技巧休养生息政策易错误区【误区警示】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同情劳动人民。
【误区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是同情劳动人民,而是为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巩固西汉统治。方法技巧绘制图示记忆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文帝像 汉文帝(前202—前157),即刘恒,汉高祖之子。前180—前157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大力恢复经济,重视农业生产,主张轻徭薄赋。文帝注意节俭,有一次,有人献给他一匹千里马,他说:“皇帝出门前面有仪仗,后面有从车,一日走50里,我一个人乘千里马能跑到哪里去?”他把马还给献马人,并发给路费,叫他回去,还下令说:“我不接受这些贡献的东西,你也告诉所有人不要来贡献什么东西。”文帝的励精图治和注重节俭,节省了财政开支,形成了廉政风气,减轻了人民负担。因此,司马迁在《史记·孝文本纪》中说:“是以海内殷富。” ☆“文景之治”的评价、本质、目的和作用。
(1)评价:“文景之治”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促进了汉王朝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有名的空前盛世,也即中国第一个治世。
(2)本质和目的:“文景之治”的本质不是对农民的让步,而是鉴于秦亡于暴政而作的积极有为的调整,其目的在于通过实施较为开明的统治政策,以巩固统治。
(3)作用:“文景之治”是地主阶级力求长治久安的意志的表现,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和物质基础。方法技巧用对比法掌握汉文帝、汉景帝的统治。 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对比秦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的做法,可总结出“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误区警示】“文景之治”时期,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百姓安居乐业,不再遭受封建剥削。
【误区点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封建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必然的,即使在“文景之治”时期,农民的负担也较为沉重,生活十分困苦。所谓的轻徭薄赋,只是把封建剥削限制在农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而已。
易错误区 1.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秦的暴政相比有哪些进步?
休养生息一方面可使农民安居乐业,稳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2.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和实施原因。
(1)含义:休养生息政策是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乱以后,统治者不实行劳民伤财、严刑峻法的政策,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2)实施原因: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务之急。主观上,汉高祖的布衣将相们出身低微,亲身参加过推翻秦王朝的起义,因此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注重研究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同样出身低微的刘邦接受大臣陆贾的建议,实施了行仁义、重教化的宽舒政策。 3.面对汉初的情况,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我们现在有什么启示?
使农民安定下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能使社会秩序安定,社会经济逐步得到恢复。
考点 西汉的建立 例 (湖南邵阳)史载,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现了西沙群岛并且在南海航行。该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商朝 B.西汉
C.南北朝 D.隋朝 解析: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公元前2世纪是从公元前199年至公元前100年,此段时间正是西汉政权存在的时间,故选择B项。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