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造纸术的发明 ☆如何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在造纸发展史上的地位?
(1)采用了多种植物原料,解决了造纸原料来源不足的问题。对破布、麻头和旧渔网等废弃物资的利用,既增加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纸的成本。
(2)工艺上有比较大的进步。多种原料的利用,对造纸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造纸技术的改革。
(3)造纸业从此成为独立的行业。新原料的使用和新技术的运用,使造纸业从纺织业中独立出来,这是造纸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转折点。从此,纸的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误区警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误区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发明了造纸术。蔡伦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易错误区方法技巧绘制图示掌握我国书写材料的发展变化张仲景和华佗1.概况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更加先进,并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理论。2.人物 ☆从张仲景和华佗这两位医学家的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学习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救死扶伤的高贵品质和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等等。 战国至东汉时期我国医学上的突出成就
(1)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的“四诊法”是中医至今沿用的方法。
(2)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3)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创制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归纳总结历史巨著《史记》《史记》书影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52万多字,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本纪”和“列传”是全书的中心,在书中所占篇幅最大,所以称为纪传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是司马迁首创的体例,这种体例一直被历代的史学家沿用。《史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司马迁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述,栩栩如生,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史记》是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方法技巧绘制图示掌握我国书写材料的发展变化。 ☆司马迁能够写成《史记》的主要原因。
(1)从客观上来看,汉武帝时期西汉经济的繁荣与国力的强盛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2)从主观上来看,司马迁的史学家传和个人的不懈努力是《史记》得以修成的重要原因。易错误区【误区警示】《史记·蔡伦传》以大量篇幅记载了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史实。
【误区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史记》记述了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蔡伦是东汉人,因此,《史记》不可能对其有记载。
方法技巧利用歌谣记忆司马迁和《史记》。西汉史家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史官。
历经艰难著《史记》,传说黄帝到武帝。
纪传通史为体例,史学文学高价值。道教和佛教1.道教2.佛教
河南洛阳白马寺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据传,东汉明帝于永平七年(公元64年,一说十年,公元67年)派蔡愔、秦景等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像。后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带着佛经、佛像同东汉使者来到东汉。为了安置高僧及从西域带来的佛经、佛像,汉明帝命人于洛阳雍门外修建了此寺。因当时用白马驮载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白马寺。据说原寺是仿照印度袛园精舍的样式建造的,今已不存。现在寺内的建筑、雕塑、碑刻等多系明、清遗物。寺门两旁有传为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的墓。 ☆佛教、道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主张忍耐、顺从、生死轮回等。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基本主张是修身养性、修道成仙等。佛教和道教的这些主张既迎合了统治者加强统治、幻想长生不老的需要,又能给饱受困苦的人民以心理安慰,所以这两大宗教得以流传开来。方法技巧列表比较佛教、道教的异同点。
【误区警示】老子是道教创始人。
【误区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老子是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并非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尊老子为创始人是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另外,也要区别对待道教与道家学派,道家学派是一种思想学术流派,而道教是一种宗教。易错误区 1.如何理解《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1)“史家之绝唱”指《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史学地位极高,这主要是因为它开创了编写历史著作的新体例——纪传体,这种体例一直被历代的史学家所沿用。
(2)《史记》还反映了司马迁在当时较为先进的史学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写作精神。比如,《史记》记载的范围很广,不但写帝王将相,还记述了许多下层人物的传记。在《史记》中,司马迁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人物,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揭露了汉代统治者的罪恶如汉武帝迷信神仙,奢侈浪费,搜刮人民;贪官酷吏对老百姓的残酷压迫;等等。对这类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司马迁都如实地予以反映,这是难能可贵的。 2.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对人类文化发展有什么贡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
(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3.秦汉时期我国文化昌盛的原因。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2)封建经济的繁荣,治世局面的形成。
(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
(4)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5)对之前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发展。考点一 蔡伦的功绩 例1 (山东淄博)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制造地动仪 解析:此题考查蔡伦的功绩。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故选择B项。
答案:B考点二 张仲景、华佗的成就 例2 (山东潍坊)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开仓救济百姓;张仲景做长沙太守后,坚持为百姓治病。郑板桥著有《潍县竹枝词》,张仲景著有( )
A.《三礼注》
B.《十钟山房印举》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 解析:本题考查张仲景的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等。故选择D项。
答案:D 例3 (湖南岳阳)东汉时,编制了“五禽戏”体操,并创制了麻醉药剂“麻沸散”的名医是( )
A.张仲景 B.炎帝
C.华佗 D.李时珍 解析:本题考查华佗的医学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还创编了“五禽戏”,故选择C项。
答案:C考点三 《史记》 例4 (江苏南京)(改编)下侧材料描述的作品是 ( )
原名《太史公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卷。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A.《史记》 B.《兰亭集序》
C.《资治通鉴》 D.《红楼梦》 解析:本题考查《史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其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故选择A项。
答案:A 例5 (山东泰安)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书的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书 解析:“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说明司马迁注重文字考证,“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说明司马迁注重实地考察。文字考证和实地考察是史料重要而可靠的来源,故选择B项。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