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八上 第5课《枣核》(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苏教版八上 第5课《枣核》(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9 15:19:07

内容文字预览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5课《枣核》教学设计
课题 枣核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重点 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
难点 作者如何将爱国这一深刻的主题用具体化的生活细节加以表现,从而达到以小见大,以物传情。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说教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2.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又往往集中在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李白的《静夜思》是直白而又最朴素的抒怀。“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首《我的中国心》更是牵动着千千万万的海外游子的心。这一节我们要学的《枣核》一文,抒写的就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板书课题《枣核》。 思维发散。 由歌曲、古诗引发思维,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1.介绍作者萧乾, ( http: / / www.21cnjy.com )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蒙族人,祖籍内蒙古,生于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1939年他赴英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的反法西斯战场上。1945年,他从莱茵河前线返回伦敦,经加拿大东岸转旧金山,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在那些年代里,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南德的暮秋》及《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认识的真实记录。2.写作背景1979年8月,萧乾应邀赴美进行访问交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国后将自己在美的见闻写成系列文章。《枣核》便是萧乾的特写《美国点滴》中的一篇(或一章),写于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为10篇先后在《人民日报》连载,它犹如一股从大西洋彼岸吹来的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丽现代社会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3.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了解作者。(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即文章的古今字词。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4.听课文朗读。积累字词:蹊跷(qī qiāo) 嫣红(yān) 倘若(tǎnɡ) 山坳(ào) 掀启(xiān) 镶嵌(qiàn) 二、整体感知1.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作者的一位故友托他从家乡给他带几颗枣核的故事。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2.本文记叙的要素是:时间:访美时。 地点:旧时同窗的家中。人物:“我”和旧时同窗。事件:美籍华人索要枣核寄思乡之情。3.给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节),写旧时同窗再三托付他带几颗生枣核。用处没有明说,设置悬念,使读者也觉“蹊跷”。 第二部分(第2~4节),写旧时同窗得枣核如获至宝,虽“风烛残年”却不改当年那股调皮劲。 第三部分(第5~10节),写旧时同窗深切思念故乡,想在后花园试种几棵北京枣树,解开了上文设置的悬念。 第四部分(第11节),强调民族感情不因国籍的改变而改变,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向心性和凝聚力。点明中心。 三、精读感悟 ( http: / / www.21cnjy.com )C.“……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D.“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2.情感如此深刻,思想如此强烈,作者是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①阅读第一段。提问: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②阅读第2—4段。提问:“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意思是风中的蜡烛,比喻人已到了晚年。提问:“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了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提问:“殷切”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意思是深厚而激动,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增强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做铺垫。提问:美籍华人与分别快半个世纪的朋友见了面,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这一句话表明了什么?第一句话是“带来了吗?”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③学生根据下列问题读第5—11段。(1)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写沿途风光的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做暗示。(2)“一座两层小楼”,“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库的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以上这些话语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这些话语表明美籍华人朋友事业、家庭都如意,更深沉地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3)美籍华人朋友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具体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4)“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中的“一……就……”有什么表达效果?“一……就……”这个词语起强调的作用,“一”过圣诞,“就”自然而然想旧历年,把游子思乡之情表达得自然深沉。(5)列出文中美籍华人倾诉内心活动和借助谈话写人物行动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体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美籍华人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有:“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缺点什么”,“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这些句子语言的特点是朴实,“心上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缺点什么”是对游子心境最朴实的描述,身在异国,心永远系着故乡,“都如意”也无法代替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心上的缺憾,一连串的想,把故乡的形象再现得多么真切!这位美籍华人朋友情不自禁地用京腔京味述说对故乡的思念,句句是思乡之苦。3.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4.写作特点。以小见大、以物传情。枣核——一颗看似寻常不被人留意的种子;送枣核——一件极为平凡普通的小事,而在萧乾笔下,却写得那样情意浓浓,含义深刻。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作者独具慧眼,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着眼,寓情于物,以小见大,从一件小事中,发掘出了一个有深意的重大主题。 自主学习,相互探究。合作探究,披文入情。读中感悟。 让学生学会在课下注解中找准知识点。理清课文的思路。调动学生的情感,采取多种形式,对课文的理解。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拓展延伸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外还读到过哪些思乡爱国的作品?《乡愁》、《月之故乡》、《绿叶对根的情意》等 。 发挥联想,回忆课外学过的知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练习 1.下面所概述的本文中心意思。哪一项最恰当?( B )A.反映了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深切感人。 B.说明“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C.通过枣核的故事,反映了海外游子并不满足于优裕的生活,而更想念的是伟大的祖国。D.说明了年纪越大,越思念家乡,思念北京。2.判断正误。(1)本文的作者是萧乾,线索是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 × ) (2)文章最后一段:“改了国籍.……”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 )(3)“故弄玄虚”的意思是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玄虚”是迷惑人的意思。( √ )(4)本文感人的主要原因是叙事朴实。( √ )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枣核是本文的叙事线索,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枣核”是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载体,更是一条凝聚这乡情的感情线索,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故乡故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但在文中却起到了以小见大的重要作用。小小的几颗枣核凝聚着海外游子深深的爱国情,浓浓的思乡情。 总结全文,整体把握。
布置作业 试用设置悬念的手法记一件小事,不少于300字。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枣 核萧 乾 ( http: / / www.21cnjy.com ) 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枣核》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按照拼音写汉字。
蹊qiāo( ) 山ào( ) tiáo( )皮 匀chèn( )
2.根据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连一连。
风烛残年 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故弄玄虚 感慨很深,感慨万千。良:很。
感慨良深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3.形似字组词。
蒙( ) 薄( ) 雾( )
朦( ) 簿( ) 雷( )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磨肩接踵( ) 进入梦香( )
指高气扬( ) 歪风斜气( )
5.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枣树 一( )种籽
一( )箱子 两( )被子
一( )墙 一( )面孔
6.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1)( )没有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我( )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2)( )芦花村的孩子们几乎都会凫水,( )能像雨来游得这么好的却没有几个。21教育网
(3)(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 )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7.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乡愁的滋味
肖复兴
关于乡愁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台湾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光中先生说过的:乡愁是一枚邮票。这样说,形象而具体地说明乡愁是远离家乡产生的一种情感,家乡和乡愁构成一种胶着状态的关系,而与家乡的距离是乡愁的必备条件,所以,乡愁才需要借邮票邮寄。也就是说,没有了这种距离,便无所谓乡愁。21cnjy.com
记得几十年前,我到北大荒插队,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离开北京的家那么远,远得仿佛到了天之外。到达北大荒的第二年,中秋节那一天,一清早天就飘起了细碎的小雪花,渐渐变大,很快天地一片白皑皑。早知道北大荒冬天冷,没有想到冬天也来得这么早。但再大的雪,也要过中秋节呀!坐上一辆小型柴油车,赶到一百里外的富锦县城,买回来的月饼,掉在地上能砸个坑,咬得牙生疼。思念北京,那里毕竟是我的家,那种感情一下子浓得化不开,却又无从发泄。那时生产队的小卖部只剩下了罐头,其他可吃的东西早被知青抢购一空。最后,买了两筒罐头,是那种香蕉罐头,一个罐头里两根截成四节的香蕉。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香蕉的滋味伴随着乡愁的滋味。那是我第一次尝到了乡愁的滋味。21·cn·jy·com
如今离开北大荒已经整整40年,却一次次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念那片曾经风雪弥漫的荒原。这40年中,尽管我曾经前后回去过三次,却依然怀念那里的乡亲和那里的土地。40年让曾经的荒原变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远离那里越久,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就越长,乡愁便不由而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乡愁随之加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后来看学者赵园的著作,她在论述荒原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土之间的差别时说: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而荒原更联系于认识论,它是被创造出来的,主要用于表达人关于自身历史、文化、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的认识。她还说,乡土属于某种稳定的价值情感,属于回忆;而荒原则由认识的图景浮出,要求对它的解说与认指。www-2-1-cnjy-com
赵园的话,让我重新审视北大荒。对于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青,它属于荒原还是乡土?属于乡土,那里却确实曾经是一片荒原,我们只是如候鸟一样的匆匆过客;属于荒原,为什么包括我在内的那么多知青如今把它当作自己的故乡一样频频含泪带啼地还乡?过去曾经经过的一切,都融有那样多的情感价值的因素。对于我们知青而言,北大荒这片中国土地上最大的荒原和乡土的关系,并不像赵园分割得那样清爽。这片荒原,既有我们的认识价值,又有我们的情感价值;既属于被我们开垦创造的荒原,又属于创造开垦我们回忆的乡土。
于是,我更加明白了,乡愁,除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乡土或者说和故乡的时间与空间距离的关系之外,还需要一个必备的条件,那便是回忆。回忆,是填充乡愁情感的物质,像血脉一样,流淌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中,让这种情感,在这样一次次回溯流淌中,日久弥新而情不自已。
今年的中秋节,我再一次要在美国度过。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住的地方只是美国中部一个很小的大学城,我春天来这里的时候,这里只有一家华人超市,很小,只能买到一些简单的东西。而现在,仅仅半年的时间,已经又开张两家华人超市。前些天,听说新的一家华人超市开张,是占领了原来一家高档家具店的地盘,空间大许多,重新装修开业。慕名而去,一进门,便看见了熟悉的月饼,摆在了醒目的位置上。想必店家也是想赶在中秋节前开业。赶节日前开业,是中国店家传统的做法,为的就是讨个口彩,在这里是为赢得远离家乡海外人的乡愁。不管怎么说,毕竟可以吃得到家乡正宗的双黄莲蓉月饼了。2-1-c-n-j-y
其实,年轻人已经不像我们那样喜欢吃月饼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觉得油腻又太甜。但我去这家华人超市的时候,不少华人大学生花比买一个汉堡包贵几倍的价钱买一块双黄莲蓉月饼。排在我前面到收银台的一个女大学生拿着一块月饼付款的时候,和收银员对话说的是汉语,一听口音就知道是老乡北京人。和她说起话来,她举着月饼一笑:好几年没回家了,但也要过中秋节呀,怎么也得吃块月饼尝尝家的滋味呀,就当是回家了。21*cnjy*com
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 ( http: / / www.21cnjy.com )值态度。这一点,赵园说得对,正因为如此,乡愁才有了价值。乡愁升华的最高形式,便是还乡,无论是千里迢迢真正意义上的还乡,还是如这位女大学生一样精神还乡。【版权所有:21教育】
   (选自2014年9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8.文中写了哪些“乡愁”?请依据文本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对学者赵园关于“荒原和乡土”的论述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详细叙述女大学生买月饼的情景,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观全文,你认为作者对于“乡愁”有怎样的深刻认识?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跷 坳 调 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蒙(内蒙古) 薄(薄荷) 雾(雾气)
朦(朦胧) 簿(主簿) 雷(雷电)
4.磨——摩 香——乡
指——趾 斜——邪
5.棵 颗
口 床
堵 副
6.(1)(如果)没有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我(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解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就……”。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虽然)芦花村的孩子们几乎都会凫水,(但是)能像雨来游得这么好的却没有几个。
解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虽然……但是……”。www.21-cn-jy.com
(3)(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解析:这句话是条件关系的句子,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因此用“只要……就……”。【来源:21cnj*y.co*m】
7.(1)老师不辞辛苦,如园丁般用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血培育我们成长。
(2)鸟儿在树枝上跳舞。
(3)我觉得这个碗像山一般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2·1·c·n·j·y
二、阅读理解。
8.①在北大荒过中秋思念北京老家;②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北大荒40年来不断怀念北大荒;③华人超市开业延续中国传统做法迎合海外人的乡愁;④在华人超市购买月饼品味海外人的乡愁。
( http: / / www.21cnjy.com )
10.①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乡愁与回忆之间关系的理解,深化了文章主旨;②照应题目,并为下文引出精神还乡铺垫。 21·世纪*教育网
11.第一问:①与家乡的距离和时间是乡愁的必备条件;②回忆是填充乡愁情感的物质;③乡愁升华的最高形式,便是还乡。 【出处:21教育名师】
第二问:选择其中一点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枣 核
2017苏教版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鸟窝
新课导入
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鸟窝
新课导入
这些作品曾强烈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又往往集中在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李白的《静夜思》是直白而又最朴素的抒怀。“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首《我的中国心》更是牵动着千千万万的海外游子的心。这一节我们要学的《枣核》一文,抒写的就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新课讲解
介绍作者
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蒙族人,祖籍内蒙古,生于北京。
1929年进燕京国文专修班学习,一年后考入辅仁大学。1933年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选修“特写——旅行通讯”课程,1935年6月毕业。
新课讲解
1939年他赴英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的反法西斯战场上。1945年,他从莱茵河前线返回伦敦,经加拿大东岸转旧金山,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在那些年代里,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南德的暮秋》及《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认识的真实记录。
新课讲解
写作背景
1979年8月,萧乾应邀赴美进行访问交流,回国后将自己在美的见闻写成系列文章。《枣核》便是萧乾的特写《美国点滴》中的一篇(或一章),写于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为10篇先后在《人民日报》连载,它犹如一股从大西洋彼岸吹来的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丽现代社会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请听课文朗读
新课讲解
积累字词
蹊 跷 嫣 红 倘 若
qī qiāo yān t ng
山 坳 掀 启 镶 嵌
ào xiān qiàn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学习“粜米”部分。
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作者的一位故友托他从家乡给他带几颗枣核的故事。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本文记叙的要素是:
时间
人物
地点
事件
访美时。
旧时同窗的家中。
“我”和旧时同窗。
美籍华人索要枣核寄思乡之情。
新课讲解
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1节),写旧时同窗再三托付他带几颗生枣核。用处没有明说,设置悬念,使读者也觉“蹊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2~4节),写旧时同窗得枣核如获至宝,虽“风烛残年”却不改当年那股调皮劲。
(第5~10节),写旧时同窗深切思念故乡,想在后花园试种几棵北京枣树,解开了上文设置的悬念。
第四部分
(第11节),强调民族感情不因国籍的改变而改变,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向心性和凝聚力。点明中心。
新课讲解
找出带有“枣核”二字的句子。
A.“……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
B.“……从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
C.“……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
D.“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新课讲解
①阅读第一段
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
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阅读第2—4段。
“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
风中的蜡烛,比喻人已到了晚年。
“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了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
新课讲解
“殷切”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意思是深厚而激动,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增强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做铺垫。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美籍华人与分别快半个世纪的朋友见了面,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这一句话表明了什么?
第一句话是“带来了吗?”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
新课讲解
根据下列问题读第5—11段。
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
写沿途风光的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做暗示。
“一座两层小楼”,“车库的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以上这些话语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这些话语表明美籍华人朋友事业、家庭都如意,更深沉地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美籍华人朋友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美籍华人朋友的思乡之情具体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中的“一……就……”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就……”这个词语起强调的作用,“一”过圣诞,“就”自然而然想旧历年,把游子思乡之情表达得自然深沉。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列出文中美籍华人朋友倾诉内心活动和借助谈话写人物行动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体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
美籍华人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有:“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缺点什么”,“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这些句子语言的特点是朴实,“心上总像缺点什么”是对游子心境最朴实的描述,身在异国,心永远系着故乡,“都如意”也无法代替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心上的缺憾,一连串的想,把故乡的形象再现得多么真切!这位美籍华人朋友情不自禁地用京腔京味述说对故乡的思念,句句是思乡之苦。
新课讲解
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写作特点
以小见大、以物传情。枣核——一颗看似寻常不被人留意的种子;送枣核——一件极为平凡普通的小事,而在萧乾笔下,却写得那样情意浓浓,含义深刻。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作者独具慧眼,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着眼,寓情于物,以小见大,从一件小事中,发掘出了一个有深意的重大主题。
拓展延伸
第一部分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外还读到过哪些思乡爱国的作品?
《乡愁》、《月之故乡》、《绿叶对根的情意》等 。
课堂练习
1.下面所概述的本文中心意思,哪一项最恰当?( )
A. 反映了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深切感人。
B. 说明“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C. 通过枣核的故事,反映了海外游子并不满足于优裕的生活,而更想念的是伟大的祖国。
D. 说明了年纪越大,越思念家乡,思念北京。
B
课堂练习
2.判断正误。
(1)本文的作者是萧乾,线索是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 )
(2)文章最后一段:“改了国籍.……”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
(3)“故弄玄虚”的意思是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玄虚”是迷惑人的意思。( )
(4)本文感人的主要原因是叙事朴实。( )
×



课堂小结
枣核是本文的叙事线索,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枣核”是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载体,更是一条凝聚这乡情的感情线索,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故乡故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但在文中却起到了以小见大的重要作用。小小的几颗枣核凝聚着海外游子深深的爱国情,浓浓的思乡情。
作业布置
试用设置悬念的手法记一件小事,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枣 核
萧 乾
索枣核——用途蹊跷
见枣核——如获至宝 寄托切切思乡之意
说枣核——为解乡愁 表达深深爱国之情
议枣核——民族之情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