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 课件(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0 09:1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邓世昌5、中日甲午战争一、帝国之殇——甲午战争 日本新教科书对《甲午战争》的原因性质的表述:“清(政府)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基本上是着眼于国土的防卫,并非早就准备对大陆采取攻势”
“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岛国。人多,地少,资源贫乏。?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强 日本发展资本主义中存在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日本采用什么手段?
改革不彻底,封建残余浓厚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少生产发展
受到阻碍 对外侵略扩张日本国情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明治天皇图 日本“大陆政策”
第一期征服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
第三期征服满蒙
第四期征服中国内地
第五期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军国主义扩张道路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 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弱而肥的近邻中国。根本原因大陆
政策导火线: 在1894年的1月,朝鲜爆发了民众起义。当时的中国跟朝鲜是宗藩关系,中国是宗主国,朝鲜是藩属国。作为藩属国,朝鲜国王继位,需要清政府册封,并每年向清政府进贡。清政府则有义务帮助朝鲜维护国内统治秩序。于是,朝鲜国王就向清政府请求派兵镇压,日本也乘机大量出兵朝鲜。起义被平息后,中、朝政府建议清军、日军都从朝鲜撤走,日方不但不撤兵,反而突然增兵。
清政府见日本增兵,为避免自身处于不利地位,也增兵朝鲜,于是朝鲜局势变得十分紧张。但是,在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突然偷袭了清军的运兵船,公然挑起了战争。东学党起义 甲午战争的爆发清政府 日 本帝国主义默许纵容提供契机积极扩张
蓄谋已久避战求和
腐朽落后 朝 鲜(东学党起义)(根本)(直接)甲午战争威海战役丰岛战役平壤战役旅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日军进军路线日军进军路线清军进军路线黄海战役全军覆没丰岛海战(甲午战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军舰“济远”、“广乙”和运兵船“高升”号等,不宣而战。“济远”号“广乙”号平壤
战役时间:1894年7月-9月
清军战略:“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结果:统帅叶志超弃城狂逃,
日军占领平壤。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临危不惧、勇于抗争、
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 黄海大战后,实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避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本取得了黄海的制海权。旅顺大屠杀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野兽的行径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旅顺大屠杀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时间1894年黄海大战辽东半岛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邓世昌中方:李鸿章 时间: 1895年4月17日 日方:伊藤博文割地:辽、澎、台赔款:2亿两白银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开设厂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春帆楼二、帝国之辱——《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军费2亿两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④经济侵略加剧⑤受控制程度加深①割地面积增加②赔款数额倍增③侵略深入内地影响: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商品输出→资本输出马关条约内容的分析 对中国的危害汉口重庆三、帝国之痛——瓜分狂潮北极熊--俄国
虎----英国毒蛇----德国青蛙----法国小太阳----日本秃鹰--美国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简表 甲午战争中,各地人民纷纷组织团练协助清军作战,“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 爱国官兵、爱国民众已经做了英勇抵抗,但中国在战争中仍然惨败。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北洋舰队自1888年正式成立后,再未添加任何船只。
  1891年后,又停购枪炮弹药。
  慈禧后来甚至挪用海军军费700万两做“万寿盛典”,修建了颐和园。四、 国兴之梦——鉴古知今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请看对联:清政府为什么战败? 材料一: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清政府重新修建了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 材料三: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材料二:1874年,天皇诏令:从即日起,天皇开始
节省内宫开支……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场,只要海军。
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
拿出30万元,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
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清政府的腐败和制度的落后1、战前不做认真准备;2、战时极力“避战自保”;3、有些官兵贪生怕死;4、慈禧太后大搞万寿庆典、挪用军费。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今天的我们对此有什么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材料一 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定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①《南京条约》 ②鸦片战争(2)材料一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什么?P5(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①马关条约②该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