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0 12:53:23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教学设计
课题 戊戌变法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公车上书的时间、内容和影响;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和维新派创办的刊物、政治团体;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资料和播放视频,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思想与维新变法活动的分析,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看图片资料,培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概述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公车上书”、“谭嗣同从容就义”等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教育,并做出正确的人生价值选择,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难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时局图》,师:请看右图时局图,《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面对危机,一些仁人志士采取了什么行动来应对民族危机的呢?结局又如何呢?对当时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些问题。 观看图片,进入探究新知阶段。 通过图片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过渡: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100多年前,去看看那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我们先学习第一篇章。第一篇章 康梁掀起变法揭序幕师:我们先学习康、梁的变法运动。一、康、梁等的变法运动师:什么维新变法运动呢?课件展示:什么是维新变法运动?见第4张PPT。资料:维新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师:康、梁为什么要掀起变法运动呢? 1.背景:教师明确: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师:这次变法的代表人物是谁?2.代表人物:师:他们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呢? 教师补充:救亡图存。师:我们先认识一下变法的重要人物康有为。课件展示图片:康有为和万木草堂,见第6张PPT。教师补充:康有为,广东南海人,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他在游历香港、上海后,目睹了初步形成的资本主义文明,产生了学习西方、改革现状的维新思想。1891年,他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聚众讲学,宣传维新思想。师: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位重要人物梁启超。课件展示图片:梁启超,见第7张PPT。教师补充: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被合称为“康梁”。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他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师:“公车上书”中的“公车”是什么意思呢?教师补充: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就以“公车”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师:公车上书是怎样发起的呢?4.公车上书:(1)原因:(2)时间:(3)内容:教师明确:(1)《马关条约》的签订;(2)时间:1895年;(3)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师:这次上书成功没有?(4)结果:师:由于封建顽固派的反对,这次上书没有成功。但“公车上书”是清朝史无前例的一次士人联合大请愿,它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什么影响呢?(5)影响:教师明确: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师:我们一起看看公车上书的图片。课件展示图片:公车上书图,见第10张PPT。教师补充: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揭开了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序幕。师:公车上书后,康梁又采取哪些措施来宣传维新变法运动的呢?5.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师:维新派创办了哪些报刊呢? (1)维新派创办的报刊:课件展示图片: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出版的报刊,见第11张PPT。教师强调:《时务报》和《国闻报》居于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维新派另外一位代表严复和他译述的《天演论》。课件展示小知识:严复和译述的《天演论》,见第12张PPT。小知识:严复,福建侯官人。 他早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来留学英国。《马关条约》签订后,严复大受刺激,决心通过翻译著述,用言论来警醒世人。他用几个月时间,译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观点和“优胜劣汰”社会进步理论,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保国保种,在思想界引起强烈反响,风行全国。推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师:维新派为了宣传变法,还成立了学会和学堂。(2)维新派成立的学会、学堂: 师:维新派成立的学会中,北京强学会是维新派创立的重要政治团体。课件展示图片:北京强学会,见第13张PPT。教师补充:北京强学会是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1895年8月,由康有为在北京正式成立。该会每十日集会一次,每次有人演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师:维新派还成立许多学堂,来宣传维新变法运动。过渡: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学会和学堂,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变法运动波及全国。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第二篇章 光绪颁布诏书促高潮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师:百日维新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1.起因: 教师明确:1897,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陈亡国的危险,请求变法。师:我们一起看看光绪帝召见康有为的图片。课件展示图片:光绪帝召见康有为,见第15张PPT。教师补充:“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师:光绪帝身受鼓舞,不甘做亡国之君,决定变法。师:变法的标志是什么?2.标志:教师补充:“是”的意思是“国家大计”。师:百日维新的时间是什么呢?3.时间: 教师补充: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师: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光绪帝。课件展示图片:光绪帝,见第17张PPT。课件补充:光绪帝(1871—1908),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他幽禁于瀛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死。师:我们一起看看《定国是诏》的图片。课件展示图片:《定国是诏》,见第18张PPT。教师补充: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师:百日维新有哪些主要内容呢?4.主要内容:课件展示图表:见第19张PPT。教师强调:百日维新的内容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四个方面分析。政治: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这项措施的作用是有利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冗官”指多余的官,就是要改革封建官僚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目标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但戊戌变法的政治改革措施并没有涉及这一内容,表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这给戊戌变法的失败埋下了祸根。经济: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这项措施的作用是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改革科举,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这项措施的作用是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军事: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它的作用是加强国防,挽救清王朝统治危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第三篇章 政变发动变法落帷幕三、戊戌六君子师:慈禧太后对待变法是什么态度呢?1.慈禧太后反对变法: 师: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反对变法呢? (1)原因:教师明确:变法触犯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遭到们的强烈反对。师:慈禧太后采取什么措施来反对变法的呢?(2)具体措施:教师明确:①逼迫光绪帝免去他的老师翁同龢的职务;②任命荣禄担任直隶总督,统领北洋三军,控制京津地区;③新授二品官员到皇太后面前谢恩,防止光绪帝任用变法人士。师:我们一起看看翁同龢和荣禄的图片。课件展示图片:翁同龢和荣禄,见第22张PPT。教师补充: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1898年6月15日,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一日之内连发三道命令,免去支持变法的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职务,任命她的亲信荣禄担任直隶总督,牢牢控制官吏任免权。师:慈禧太后为了镇压维新派,又发动了政变。2.戊戌政变: 师:戊戌政变的时间和经过怎样的呢?(1)时间:(2)经过:师:戊戌政变对戊戌变法的影响是什么?(3)结果:教师组织学生看图讲故事。课件展示图片:谭嗣同,见第24张PPT。师: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感受一下谭嗣同的从容就义。课件播放视频:谭嗣同从容就义,见第25张PPT。教师组织学生议一议:谭嗣同为什么要求死?他这样的死到底值与不值?教师明确:1.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希望能唤起人们忧国忧民、救亡图存的意识,激励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2.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变法的决心,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他的英雄气慨和为唤醒民众勇于献身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师:戊戌变法失败了,它是一次什性质的运动呢?3.戊戌变法性质:教师明确: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师: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意义是深远的。4.戊戌变法意义:教师明确:①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②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师:它的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5.戊戌变法教训:师:戊戌变法经历了103天,最后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明确:1.客观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过于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2.主观原因:①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②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③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巩固提升。巩固提升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颁布《定国是诏》 B.公车上书 C.创办《万国公报》 D.成立强学会答案:B2.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荣禄 B. 谭嗣同、袁世凯C.康有为、梁启超 D.荣禄、袁世凯A.道光帝 B.林则徐 C.戚继光 D.郑成功答案:C3.下列对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改良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④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4.材料: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请回答:(1)上面的诗句是谁说的? (2)"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是谁?(3)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答案:(1)谭嗣同。(2)贼指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以及侵华的列强。(3)谭嗣同认为自己是为变法图强、挽救国家民族的命运而献出的生命是光荣的、值得的;希望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更多的国人。 齐读第一篇章名称。学生朗读资料。学生结合课本回答。生:康有为、梁启超。学生观看图片,朗读康有为的资料。观看图片,朗读梁启超的资料。学生阅读课本回答。生:没有。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观看图片。生:《时务报》、《湘学报》、《国闻报》等。学生朗读小知识。学生观看图片。齐读第二篇章名称。结合课本回答。观看图片。生: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生: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新政共推行103天。生:观看图片,朗读光绪帝的材料。学生观看图片。学观看图表,结合课本回答图表的内容。齐读第三篇章名称。生:反对变法。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结合课本回答。学生观看图片。生:1898年9月21日。学生结合课本回答。生:戊戌变法失败。生:谭嗣同(1866--1898),是激进的改良主义思想家。1898年,奉旨入京,以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后,放弃逃生机会,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请自嗣同始。”临刑前,他慷慨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与林旭等六人同时被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齐读。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生: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学生互相讨论。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根据所学回答。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相互讨论。 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变法的代表人物有所了解。能对康有为的活动有所了解。。能对梁启超的活动有所了解。能了解公车上书的过程。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历史兴趣。培养学阅读材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严复的活动有所了解。学生有助于了解北京强学会的相关资料。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感知。学生能知道百日维新的原因。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知道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学生能知道百日维新的起止时间。学生能了解光绪帝的事迹。学生能了解《定国是诏》的相关知识。学生能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归纳和记忆。学生能对第三篇章形成整体感知。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了解政变的时间和经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表达能力。 便于学生记忆。创设历史情景,有利于学生了解谭嗣同的舍生取义的精神。有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师:《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由于顽固派的破坏,新政推行了103天,最后失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是一次爱国的、进步的运动。 观看课堂小结内容。 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板书 1.兴起的背景、目的 2.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梁等的变法运动 3.“公车上书”及其影响4.创办报刊、成立学会,推动变法运动发展 1.变法起因百日维新 2.标志、时间3.变法的主要内容 1.慈禧太后反对变法戊戌六君子 2.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3.戊戌变法的性质4.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学生默记板书内容。 有利于学生记住所学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戊戌变法》练习
一、选择题:
1.康有为、梁启超掀起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推翻封建专制 D.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维新派创办的报刊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报刊是( )
①《万国公报》 ②《时务报》 ③《国闻报》 ④《湘学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颁布《定国是诏》的皇帝是( )
A.咸丰皇帝 B.光绪皇帝 C.道光皇帝 D.宣统皇帝
4.过春节,贴春联是我们传统民俗。对联除了能
增添节日的喜庆还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右图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5.下列关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②维新派的领导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  ③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④宣传变法思想的报刊是《万国公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请看下面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上述材料是下列哪位仁人志士说的( )21cnjy.com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7.下列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其中说法正确的选项( )
①兴办新式学堂 ②翻译外国书籍 ③建设新式陆海军 ④改革政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针对近代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有人这样评价“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9.十九世纪末,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10.下列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其中说法正确的选项( )
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过于强大 ②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③变法措施不适合中国国情 ④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www.21-cn-jy.com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百日维新的起止时间是 ①___;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_ ② 和_③____;变法失败,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人物是 ④_ ;他和其他五位被杀害的维新派志士被称为“__⑤ ”。
三、材料题:
1.材料一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中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他们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材料二 那个烦闷的夏季,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复兴之路》
(1)依据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带来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怎样理解“‘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这句话的?
《戊戌变法》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康有为、梁启超掀起变法主要原因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为了救亡图存,掀起变法运动。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康有为、梁启超掀起变法主要原因的相关知识,审题时需考虑全面。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维新派创办报刊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和《国闻报》居于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②③两项符合题意。故选D。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维新派所创办报刊的相关知识。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绪皇帝颁布变法诏书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7,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痛陈亡国的危险,请求变法。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光绪皇帝颁布变法诏书的相关知识,需从全局考虑。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是“宣传民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实行君主立宪”,结合所学可知,我们可判断出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他们兴起的运动称之为戊戌变法。故选A。21*cnjy*com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知识。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的公车上书,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故选D。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公车上书的知识,需熟练掌握它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维新派志士谭嗣同临刑前的慷慨陈词,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和题干无关。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做题时需仔细审题。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共同点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兴办新式学堂,翻译外国书籍,建设新式陆海军,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项是戊戌变法的内容,不是洋务运动的内容,而洋务运动仅学习西方的器械,所以含④项的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来源:21cnj*y.co*m】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共同点的知识。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有“秀才”和“皇帝”共同参与,并且有流血牺牲,结合所学可知,在光绪皇帝支持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变法措施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她发动了戊戌政变,杀害了戊戌六君子,光绪帝被囚禁,C项符合题意;AD两项都是农民阶级掀起的,皇帝不可能参与其中;B项是由封建地主阶级掀起的,但未有流血牺牲。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出处:21教育名师】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要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9.【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传播了近代西方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变法主张在政治制度上对中国进行改革,因此其主要的启蒙作用在于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的改革。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2·1·c·n·j·y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戊戌变法作用的知识,需仔细审题。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过于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主观原因: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①②④符合题意;而③项说法错误。所以含③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相关知识,需仔细审题。
二、填空题
1.【答案】①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②康有为;③梁启超;④谭嗣同;⑤戊戌六君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知识。根据所学可知,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在光绪皇帝支持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变法措施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她发动戊戌政变,大肆搜捕维新派。谭嗣同不愿逃走,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他与林旭等六人同时被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知识。
三、材料题:
【解析】(1)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所给信息“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他们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它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1-c-n-j-y
(2)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过于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主观原因: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本题考查的是如何理解“‘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它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维新派用自己的行动唤醒了更多的国人,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上联:宣传民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下联:批判专制守旧实行君主立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
历史川教版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请看右图时局图,《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面对危机,一些仁人志士采取了什么行动来应对危机的呢?结局又如何呢?对当时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些问题。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篇章
康梁掀起变法揭序幕
维新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是指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
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
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什么是维新变法运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背景:
2.代表人物:
3.目的:
一、康、梁等的变法运动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救亡图存
康有为、梁启超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万木草堂
康有为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他在游历香港、上海后,目睹了初步形成的资本主义文明,产生了学习西方、改革现状的维新思想。1891年,他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聚众讲学,宣传维新思想。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梁启超
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被合称为“康梁”。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他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公车上书”中的“公车”是什么意思呢?
你知道吗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就以“公车”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原因:
(2)时间:
(3)内容:
4.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
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4)结果:
(5)影响:
没有成功
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揭开了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序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维新派创办的报刊:
5.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康广仁
康有为
梁启超
《时务报》和《国闻报》居于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严复,福建侯官人。 他早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来留学英国。《马关条约》签订后,严复大受刺激,决心通过翻译著述,用言论来警醒世人。他用几个月时间,译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观点和“优胜劣汰”社会进步理论,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保国保种,在思想界引起强烈反响,风行全国。推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小知识:严复和译述的《天演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维新派成立的学会、学堂:
北京强学会是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1895年8月,由康有为在北京正式成立。该会每十日集会一次,每次有人演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北京强学会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二篇章
光绪颁布诏书促高潮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起因: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897,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痛
陈亡国的危险,请求变法。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国家大计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标志:
3.时间: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新政共推行103天。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光绪帝(1871—1908),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他幽禁于瀛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死。
光绪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定国是诏》
政治
经济
文化
类别 主要内容 影 响
军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4.主要内容: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改革财政
改革科举,开办新式学堂,
设立译书局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
机构
有利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加强国防,挽救危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三篇章
政变发动变法落帷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慈禧太后反对变法:
三、戊戌六君子
①逼迫光绪帝免去他的老师翁同龢的职务;②任命荣禄担任直隶总督,统领北洋三军,控制京津地区;③新授二品官员到皇太后面前谢恩,防止光绪帝任用变法人士。
(1)原因:
(2)具体措施:
变法触犯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
们的强烈反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翁同龢(1830-1904)
荣禄(1836-1903)
  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1898年6月15日,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一日之内连发三道命令,免去支持变法的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职务,任命她的亲信荣禄担任直隶总督,牢牢控制官吏任免权。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戊戌政变:
①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人士;康梁逃到国外。②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1)时间:
(2)经过:
1898年9月21日
(3)结果:
戊戌变法失败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谭嗣同(1866--1898),是激进的改良主义思想家。1898年,奉旨入京,以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后,放弃逃生机会,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请自嗣同始。”临刑前,他慷慨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与林旭等六人同时被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学生活动:看图讲故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视频:谭嗣同从容就义
1.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希望能唤起人们忧国忧民、救亡图存的意识,激励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变法的决心,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他的英雄气慨和为唤醒民众勇于献身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谭嗣同为什么要求死?他这样的死到底值与不值?
议一议: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戊戌变法性质:
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戊戌变法意义:
5.戊戌变法教训:
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①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②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客观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过于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
2.主观原因:①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②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③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颁布《定国是诏》 B.公车上书
C.创办《万国公报》 D.成立强学会
2.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康有为、荣禄 B. 谭嗣同、袁世凯
C.康有为、梁启超 D.荣禄、袁世凯
B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3. 下列对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改良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④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4.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请回答:
(1)上面的诗句是谁说的?
(2)"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是谁?
(3)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
(1)谭嗣同。
(2)贼指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以及侵华的列强。
(3)谭嗣同认为自己是为变法图强、挽救国家民族的命运而献出的生命是光荣的、值得的;希望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更多的国人。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由于顽固派的破坏,新政推行了103天,最后失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是一次爱国的、进步的运动。
教学目标
板书
康梁等的变法运动
1.兴起的背景、目的
2.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3.“公车上书”及其影响
4.创办报刊、成立学会,推动变法运动发展
1.变法起因
2.标志、时间
3.变法的主要内容
1.慈禧太后反对变法
2.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
3.戊戌变法的性质
4.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