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1课时)(教案和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1课时)(教案和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9-21 21:23:06

文档简介

课题: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数学王子高斯的“小故事”:见课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作为数学王子的高斯从小就善于观察,敢于思考,所以他能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和寻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2)该故事还告诉我们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这就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倒序相加”法。
Ⅱ.讲授新课
1.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1:;
用公式1要求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证明:
(倒序相加法)
2.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2:

代入公式1即得:
此公式2要求必须已知三个条件:
(有时比较有用);
3.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3:Sn=nan-d此公式3要求必须已知三个条件:已知末项an、项数n及公差d,(有时比较有用)。
[范例讲解]
见导学案上的例1、例2
例1: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an}的Sn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例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此可以确定求其前n项和的公式吗?
Ⅲ.课堂练习
见导学案的作业设计部分。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1:
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2:
3.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3:Sn=nan-d
Ⅴ.课后作业
课本P46习题[A组]2、3题§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1课时)导学案
INCLUDEPICTURE
"C:\\Users\\Lenovo\\Desktop\\左括.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高中学习资料库/高中数学资料库/高中数学各年级资料库/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课件(自我整理)/必修五/第二章%20数列/第二章数列同步授课课件/左括.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高中学习资料库/高中数学资料库/高中数学各年级资料库/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课件(自我整理)/必修五/第二章%20数列/第二章数列同步授课课件/左括.TIF"
\
MERGEFORMAT
课时目标
INCLUDEPICTURE
"C:\\Users\\Lenovo\\Desktop\\右括.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高中学习资料库/高中数学资料库/高中数学各年级资料库/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课件(自我整理)/必修五/第二章%20数列/第二章数列同步授课课件/右括.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高中学习资料库/高中数学资料库/高中数学各年级资料库/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课件(自我整理)/必修五/第二章%20数列/第二章数列同步授课课件/右括.TIF"
\
MERGEFORMAT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3个公式.
2.掌握等差数列的五个量a1,d,n,an,Sn之间的关系.
INCLUDEPICTURE
"C:\\Users\\Lenovo\\Desktop\\知识梳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高中学习资料库/高中数学资料库/高中数学各年级资料库/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课件(自我整理)/必修五/第二章%20数列/第二章数列同步授课课件/知识梳理.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高中学习资料库/高中数学资料库/高中数学各年级资料库/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课件(自我整理)/必修五/第二章%20数列/第二章数列同步授课课件/知识梳理.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高中学习资料库/高中数学资料库/高中数学各年级资料库/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课件(自我整理)/必修五/第二章%20数列/第二章数列同步授课课件/知识梳理.TIF"
\
MERGEFORMAT
1.把a1+a2+…+an叫数列{an}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前n项和,记做Sn.例如a1+a2+…+a16可以记作S16;a1+a2+a3+…+an-1=——————
(n≥2).
2.若{an}是等差数列,则Sn可以用首项a1和末项an表示为Sn=——————(公式1);
若首项为a1,公差为d,则Sn可以表示为Sn=——————(公式2);
若末项为an,公差为d,则Sn可以表示为Sn=——————————(公式3)。
3.三个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几何意义。
(1)、公式1的几何解释是————————————————————————;
(2)、公式2的几何解释是————————————————————————;
(3)、公式3的几何解释是————————————————————————。
4.在公式中有
:a1,
an,
n,
d,
sn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可以求出另外两个。(方程思想的运用)
例题讲解:
例1: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an}的Sn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例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此可以确定求其前n项和的公式吗?
INCLUDEPICTURE
"C:\\Users\\Lenovo\\Desktop\\作业设计.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高中学习资料库/高中数学资料库/高中数学各年级资料库/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课件(自我整理)/必修五/第二章%20数列/第二章数列同步授课课件/作业设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高中学习资料库/高中数学资料库/高中数学各年级资料库/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课件(自我整理)/必修五/第二章%20数列/第二章数列同步授课课件/作业设计.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高中学习资料库/高中数学资料库/高中数学各年级资料库/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课件(自我整理)/必修五/第二章%20数列/第二章数列同步授课课件/作业设计.TIF"
\
MERGEFORMAT
                  
一、选择题
1.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a2=3,a6=11,则S7等于(  )
A.13
B.35
C.49
D.63
2.等差数列{an}中,S10=4S5,则等于(  )
A.
B.2
C.
D.4
3.已知等差数列{an}中,a+a+2a3a8=9,且an<0,则S10为(  )
A.-9
B.-11
C.-13
D.-15
4.在小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被7除余2的数之和为(  )
A.765
B.665
C.763
D.663
二、填空题
5.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S3=3,S6=24,则a9=________.
6.两个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和Tn,已知=,则的值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7.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d=2,an=11,Sn=35,求a1和n.
课堂总结:
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公式的应用。在公式中有
a1,
an,
n,
d,
sn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INCLUDEPICTURE
"C:\\Users\\Lenovo\\Desktop\\反思感悟.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高中学习资料库/高中数学资料库/高中数学各年级资料库/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课件(自我整理)/必修五/第二章%20数列/第二章数列同步授课课件/反思感悟.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高中学习资料库/高中数学资料库/高中数学各年级资料库/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课件(自我整理)/必修五/第二章%20数列/第二章数列同步授课课件/反思感悟.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高中学习资料库/高中数学资料库/高中数学各年级资料库/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课件(自我整理)/必修五/第二章%20数列/第二章数列同步授课课件/反思感悟.TIF"
\
MERGEFORMAT
1.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中,一共涉及a1,an,Sn,n,d五个量,通常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另外两个量.
在求等差数列的和时,一般地,若已知首项a1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末项an,用公式Sn=较好,若已知首项a1及公差d,用公式Sn=na1+d较好,若已知末项an及公差d,用公式Sn=nan-d较好.
2.等差数列的性质比较多,学习时,不必死记硬背,可以在结合推导过程中加强记忆,并在解题中熟练灵活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