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行程,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
【学习重点】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知识要点】
【学习过程】“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丝绸之路指的是什么?今天的“一带一路”路线又是什么意思?
第一板块:丝绸之路——开辟篇
材料:大致总结来看丝绸之路的原因,大致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这样来看,经济因素:
汉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达,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同时,各国经济也都得到了一定发展,商人活动频繁。政治因素: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rou
zhi)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连通西域。
为什么丝绸之路能够在汉朝形成?
课本剧《博望侯的两次西行》
想想看:为什么匈奴不杀张骞呢?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根据材料,思考: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板块:丝绸之路——交流篇
通过欣赏教师微课《交流的文明》,做笔记。
分角色小组讨论,抽签选择中方商队和西方商队
( http: / / www.21cnjy.com ),讨论:1、各小组画出本方立场的商路路线;2、思考在丝绸之路上的文明成果。(可以课前在网上搜集资料回答)
展示时沿着丝绸之路的路线,讲解交流的文明成果。
根据以下材料
材料一
“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他还说:“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Sesterces)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铁器也随之西传,并以其优质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古罗马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普林尼在他的著作中就指出,世界上没有一种钢铁制品能同中国的产品媲美。而随着丝绸贸易的发展,优质的中国丝绸成为了中国的符号,西方将中国成为“丝国”,如古希腊人把中国冲围称为“赛里斯”,其字音就是由“丝”字派生而来的。
材料二
目前已知最古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印刷品《金刚经》发现于敦煌;人们已在在遗迹楼兰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另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西域都护府使被匈奴切断了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复发展,畅通无阻,各国人民在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谊的种子。同时,因其在当地实行屯田政策,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
而最重要的一点,我个人认为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许多学者都这样说,丝绸之路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在于把佛教介绍到中国来,以后还会再着重说一下,由于佛教慢慢产生佛教艺术,于是源自于希腊的雕刻艺术传到中国,所以误以为东亚是孤立的,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把东亚和西方隔绝起来,所以动不动说西方的、东方的,简单这样说的论调是没有照顾到历史的事实。
材料四
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思考:为什么“丝绸之路”主要贸易是丝绸,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可以课前在网上搜集其它资料回答)
第三板块:丝绸之路——新篇
西汉之后,为了保证这条互通路线的畅通,无数人付出努力。根据《班超经营西域图》,思考:班超如何守护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重启了这段驼铃阵阵的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之路,以史为鉴,今天如何让承载千年古史的丝绸之路,重现昔日的辉煌,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价值?请你依据丝路的前世今生,写一份简短的奏折: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有什么感想?
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第一次:①时间:公元前________年;②目的:联络____________夹击__________。
③成就:张骞把在___________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________
作了报告,使汉朝了解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①时间:公元前_______年;②成就:走访了________等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力道长安;③意义: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张骞通西域
沟
通
中
外
文
明
的
“丝
绸
之
路
”
陆上丝绸之路: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汉与西域交流:汉朝的________、________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____________、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________、________、
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__________的大动脉,对于中国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______、
与________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_____________南端和斯里兰卡。
丝绸
之路
西汉:
_____________年,西汉政府设置_________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
东汉:明帝派__________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对西域
的管理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导入:同学们,课前请大家朗读黑板上的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和《凉州词》。这两首诗中出现了两个地名:“玉门关”和“阳关”,下面的这段视频请同学们想想看,与这两关有何联系?今天的“一带一路”是指什么?“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今天的一带一路政策,则是这两关为入口的丝绸之路,的新的延续。
过渡:穿越千年,回到丝绸之路开始的地方,我们本节课就来重现那漫天黄沙下的掩埋的文明之路。本课将从三个板块了解丝路的故事。
第一板块:丝绸之路——开辟篇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丝绸之路能够在汉朝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1、汉朝丝织业发达
2、秦汉时期匈奴关系的变化
3、张骞通西域
教师补充:汉武帝大一统是这一时期各方面实力发展的坚实后盾。
即使是对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来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域也是一片未知的领域,请大家把书看到第62页,勾出课本上西域的位置。汉武帝如何认识西域呢?勇接招募令的郎官张骞又经历了怎样的坎坷旅程,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这《博望侯的两次西行》。
我们班同学的感染力太强了!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匈奴不杀张骞呢?
大家说的都不错,与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评价,不谋而合:“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他的丰功伟业班固也曾用非常精辟的一句话概括: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那么想想看: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是什么?
简言之,即为“凿空”。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
小结: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
1、汉武帝的大一统2、秦汉时期匈奴关系出现变化3、汉代丝织业发展以及4、张骞通西域
过渡:可以说张骞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逐渐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了丝绸之路,这条1877年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的丝绸之路,连接了亚洲、欧洲、非洲,跨越了国界,如同一列东西贯通的列车,想象本次列车装的不仅仅是货物,而是思想、发明,想象它装载着纸张、火药、指南针等,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丝绸之路交流的文明是怎样的。
第二板块:丝绸之路——交流篇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分角色小组讨论,8个小组抽签选择中方商队和西方商队,然后欣赏老师的微课《交流的文明》,并且做好笔记。
任务是:1、各小组画出本方立场的商路路线;2、思考在丝绸之路上的文明成果。展示时沿着ppt中的商路,讲解交流的文明。
学生展示
跟随中西方商路的脚步,我们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丝路上见到了这么多交流的文明成果,那么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丝绸之路”主要贸易是丝绸?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下面,请各小组长抽取一段材料,根据材料,讨论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政治:今新疆广阔地区直接隶属中央的管辖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的交换,推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军事:汉在此地屯田,不仅维护了汉朝边境的稳定,也增强了边防建设,有效地保障了国家边防安全。
更重要的是文化:将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恒河流域文化、波斯文化、中亚文化以及希腊文化这几大世界文化相联系,传播了思想与技术,促进了民族交融、艺术文化交流等方面也有重大意义。
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1、传播了物质文明2、促进了思想、技术的传播3、对中外的文明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板块:丝绸之路——新篇
“一带一路”重启了这段驼铃阵阵的文明之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史为鉴,今天如何让承载千年古史的丝绸之路,重现昔日的辉煌,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价值?请你依据丝路的前世今生,写一份简短的奏折: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有什么感想?
政治合作;互通商路;对外开放;民生建设。张骞出使西域
课本剧
共四个场景:长安拜别
塞外被俘
张骞被俘
博望侯再西行
长安拜别
人物:张骞
汉武帝
旁白
旁白: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招募勇者出使西域,郎官张骞毅然应募,汉武帝长安拜别。
骞:陛下,您就送到此地吧。
帝:此行前路艰辛,西行之路我们大汉尚无人了解透彻,望爱卿早日联络上大月氏,共商讨伐匈奴之事。
骞:定不辱使命!
帝:授此汉节,为我大汉使臣,盼早归!(授汉节)
骞:谨记在心!(行汉礼,接受汉节)
二、塞外被俘
人物:张骞
旁白:出塞1年后就被俘的张骞,在匈奴驻地已度过9个年头。
骞:这茫茫大漠,我一吞一口的沙~
哎~~
不知陛下是否还在等我?(哭)虽我如今已娶妻生子,但午夜梦回时仍不敢忘记大汉使臣的责任呀!
(顿一下,站起来)难道我张骞今生就要淹没在这黄沙之中吗?难道身负重任的我要抛弃使命?
不,不行!(保住汉节)我要坚持下去,我不能放弃!我要找到机会逃出去,去完成我的使命!(坚定的跑走,退场)
张骞归来
人物:张骞
甘父
妻子
守门官员
旁白:公元前125年,张骞终于完成使命带着甘父,回到他魂牵梦萦的长安。
骞:我终于回来了~~~(带着汉节,哭腔)
妻:原来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城!(新奇状)
甘父:这一路太不容易了!
骞:(抱着守门的官员)我带回了非常多的见闻,要速速求见陛下!
守:(扶住骞)走,我立刻禀报上级。
博望侯再西行
人物:张骞
群演3人
旁白: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出兵北伐,又命张骞率三百人使团再次西行。
骞:(抚摸手上的汉节,对着群演3人)此行尽是英勇之士,意在了解西域,与他们建立联系,以广播我大汉的英名。
群演:好~~~~
旁白:谢谢大家!“自能发展教育”教学模式课案框架
学科:历史
年级:7年级
备课人:孙师
课题: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时数:1
教材解读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分为三个子目“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丝绸之路是在地理大发现前,最重要的一条经济贸易之路,在这条路上不仅仅交换了商品,更重要的是传播了技术与文明,推动了古代世界历史得进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等基本史实。2.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通过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行程,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文明成果
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辅工具
说明:小白板、多媒体
导学案
视频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体现“自能”的关键点设计意图
一、自能感知
导入:阅读古诗《送元二使西安》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凉州词》,播放《一带一路》视频,视频中的第一句话和诗句中的“阳关”、“玉门关”有什么联系?引出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定义。介绍丝绸之路的学习版块
以丝绸之路的古今联系导入,让学生产生兴趣,进入历史情境。
二、自能发现
根据材料,思考丝绸之路在汉朝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结合导学案思考为什么丝绸之路能够形成。
三、自能参与
参与一:课本剧《博望侯的两次西行》欣赏课本剧,并思考为什么匈奴不杀张骞?引出历史上对张骞的评价。进一步根据材料解读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是什么。参与二:分角色小组讨论观看教师的微课《丝绸之路——交流的文明》
让学生边看边做笔记。并且总结出文明成果有哪些?参与三: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分析:根据材料,思考“丝绸之路”主要贸易为什么是丝绸?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历史意义?
运用课本剧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兴趣。通过制作微课,向学生展示丝绸之路的文明成果,然后通过材料展示,层层深入,进一步思考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四、自能建构
画出本课框架图
让学生学会画框架图,整体把握本课内容
五、自能拓展
以史为鉴:联系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写一份简短的奏折: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有什么感想?
结合历史分析现在局势,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反思历史
教学反思(共39张PPT)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西安
文明之路
曙光投影在路面,照亮了千年以来
这块大陆上最长的文明之路。
曙
光
丝绸之路
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沟通中外文明之路。
自能感知
学习目标
01
02
03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等基本史实,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学会分析地图的方法。
学习张骞意志坚韧,顽强不放弃的精神,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一个时代各个方面因素的产物。
第一部分
开辟篇
第二部分
交流篇
第三部分
新
篇
丝绸之路
自能发现
壹
开辟篇
张骞出使西域,历经磨难,走访了许多西域国家,也使西域各国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自能发现
第
一
部
分
开辟篇
材料
大致总结来看丝绸之路的原因,大致可以这样来看,经济因素:
汉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达,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同时,各国经济也都得到了一定发展,商人活动频繁。政治因素: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rou
zhi)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连通西域。
丝绸之路能够在汉朝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自能发现
丝路开通的条件
100%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实力进入鼎盛时期
中国丝织业的发展
张骞通西域
秦汉时期与匈奴关系的变化
第
一
部
分
汉代丝织业发展
开辟篇
第
一
部
分
通过一系列经济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经济
政治
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整个西汉北边的威胁。
开辟篇
军事
汉武帝大一统
第
一
部
分
狭义: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天山南北地区。
广义:今天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包括亚洲的中部、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等地区。
西域
开辟篇
课本剧
博望侯的两次西行
自能参与
第一幕
时间:BC138年
地点:长安城外
人物:汉武帝
张骞
群演数人
长安拜别
自能参与
第
一
部
分
第一幕
开辟篇
时间:BC128年
地点:匈奴所在地
人物:张骞
塞外被俘
第
一
部
分
第一幕
开辟篇
时间:BC125年
地点:长安城
人物:张骞
随从
张骞归来
第
一
部
分
第二幕
开辟篇
时间:BC119年
地点:乌孙
人物:张骞
使节
博望侯再西行
第
一
部
分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
——翦伯赞
《秦汉史》
评价
开辟篇
为什么匈奴不杀张骞呢?
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
第
一
部
分
空
凿
开辟篇
史料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班固《汉书·张骞传》
第
一
部
分
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
1、汉武帝的大一统
2、秦汉时期匈奴关系出现变化
3、汉代丝织业发展
4、张骞通西域
小结
开辟篇
贰
交流篇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互相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自能参与
做好笔记,分小组讨论:1、各小组沿着本方立场的商路路线;
2、思考在丝绸之路上的文明成果。
中方商队
西方商队
角色扮演
结合刚才的微课,2分钟,分小组讨论:
沿着商路,中西方交流的物产与文明有哪些?
自能参与
第
二
部
分
交流篇
第
二
部
分
交流篇
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为什么是丝绸?
由于贸易成本高昂,因此丝绸之路贸易只能进行丝绸、宝石、香料、黄金等体积小、重量轻、价值昂贵的商品贩运。
第
二
部
分
交流篇
史料
“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他还说:“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Sesterces)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
——罗马博物学家
老普林尼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第
二
部
分
交流篇
材料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金刚经》发现于敦煌;人们已在在遗迹楼兰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另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西域都护府使被匈奴切断了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复发展,畅通无阻,各国人民在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谊的种子。同时,因其在当地实行屯田政策,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第
二
部
分
交流篇
材料
而最重要的一点,我个人认为以及许多学者都这样说,丝绸之路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在于把佛教介绍到中国来,以后还会再着重说一下,由于佛教慢慢产生佛教艺术,于是源自于希腊的雕刻艺术传到中国,所以误以为东亚是孤立的,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把东亚和西方隔绝起来,所以动不动说西方的、东方的,简单这样说的论调是没有照顾到历史的事实。
——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张信刚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第
二
部
分
交流篇
材料
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第
二
部
分
意义
交流篇
政治:今新疆广阔地区直接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
经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的交换,推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
军事:汉在此地屯田,不仅维护了汉朝边境的稳定,也增强了边防建设,有效地保障了国家边防安全。
第
二
部
分
意义
交流篇
文化:将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波斯文化、中亚文化以及希腊文化这几大世界文化相联系,传播了思想与技术,促进了民族交融、艺术文化交流等方面也有重大意义。
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
1、传播了物质文明
2、促进了思想、技术的传播
3、对中外的文明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小结
自能建构
参
新篇
这条存在2500年的文明之路,今天的中国用一项战略政策赋予了它新生,“一带一路”。就如同我们在课前看到的视频那样,开启了新的篇章。
自能拓展
第
三
部
分
二
新篇
建言献策
结合本课的学习,写一封奏折:
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有什么感想?
古代丝绸之路,已然随着阵阵驼铃和满天黄沙消失在历史的角落里,但是以史为鉴,今天我们在重走丝路的过程中,更应学会去如何建设未来。
我认为如何发展“一带一路”
政治合作:各国携手努力,互利互惠。
互通商路:建设道路,畅通信息丝绸之路。
对外开放:鼓励走进来和走出去。
民生建设:
教育文化上,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自能拓展
第
三
部
分
丝绸之路,在当今又重获新生,和千年前一样,并非只是一条商路,更重要的是带着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与智慧沿路播撒,与当地人融合,它远远超越了当初开辟时的意义,沟通中外文明变成了它,更为神圣的使命。
小结
新篇
感谢观看
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