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0 14:1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公车上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的背景是德国强占了胶州湾
B.公车上书未引起皇帝的重视
C.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D.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 )
①时务报 ②国闻报 ③知新报 ④直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4、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5、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6、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7、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里的“政治制度” 应理解为 ( )21·cn·jy·com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
C.在思想领域里开展新文化运动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8、“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群体意义的觉醒”指的是( )www.21-cn-jy.com
A.国民大革命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9、“戊戌维新以后……使得人们原来一脑子的封建思想里面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因素。”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是( )2·1·c·n·j·y
A. 促进思想启蒙 B. 挽救民族危机
C. 推动政治改革 D. 促进经济发展
10、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21教育网
A.蔡锷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曾写道: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初),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小,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请回答:
(1)以梁启超为首发起的是什么运动?
(2)从俾斯麦的话里可以看出,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什么不同?并且导致了什么不同的结果?
(3)梁启超引用俾斯麦的话的根本意图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ABAC CBBAD
二、材料解析题。
11、(1)戊戌变法。
(2)日本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体制,中国只了解西方便宜的炮船。结果:日本强大;中国弱。
(3)希望清政府能改革图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以维护清朝统治。
【解析】11、(1)本题主要考查了梁启超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他发起的是戊戌变法。21cnjy.com
(3)本题主要考查了梁启超引用俾斯麦的话的根本意图。综合以上内容来分析,梁启超的主要意图是希望清政府能改革图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以维护清朝统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