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2016·湖南郴州)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建立于A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2.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D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3.下面是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图片,其根本着眼点在于D
A.消除六国遗迹
B.方便商品流通
C.完善经济体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4.(2016·黑龙江龙东)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
A.临洮——辽东
B.临洮——咸阳
C.陇西——辽东
D.临洮——函谷关
5.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囫囵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B
A.治安混乱
B.刑罚严酷
C.社会安定
D.人口众多
6.(2016·山东青岛)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D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7.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D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8.“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结果是C
A.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
B.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
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D.东汉王朝短暂而亡
9.右图书中主要讲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A
A.西汉初期
B.西汉中期
C.西汉末年
D.东汉初期
10.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D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11.西汉时开辟的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A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秦
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
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12.下图是我国古代以竹为原料的造纸工艺流程示意图。请判断,这种应该不早于D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3.(2016·湖南邵阳)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B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14.《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下列历史事件中,《史记》中不可能记载的是D
A.大泽乡起义
B.张骞出使西域
C.大禹治水
D.班超经营西域
15.“夔门天下雄,峨眉天下秀,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相传,在四川青城山诞生了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这是A
A.道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2分)
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2分)
推恩令;逐步减少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西汉政权。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1分)此建议有何影响?(2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2分)
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17.(10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技术有关?(1分)这一技术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1分)
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图二中的人物有何成就?(2分)与他同时期的“医圣”代表作品是什么?(1分)
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创作医疗体操五禽戏。《伤寒杂病论》。
(3)图三中的人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1分)有何特点?(2分)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我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4)综上三幅图片,请概述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2分)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②封建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③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发明创造为秦汉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④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18.(10分)有历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秦完成统一大业是在哪一年?(2分)为巩固统一,秦王嬴政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是怎样建立这一制度的?(4分)
时间:公元前221年。建立:自称始皇帝,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用一句话概括汉武帝的作用。(2分)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从秦汉时期起,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综上,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政治和文化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