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1.克里特文明
(1)出现:约公元前2000—前1700年,克里特岛产生了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现是其标志。
(2)繁荣:公元前1600年左右,出现了文字,青铜器、陶器、金银制作技术有了明显进步,宫殿规模宏大。
(3)毁灭:约公元前1400年被古希腊人的一支入侵毁灭,克里特文明从此销声匿迹。
2.迈锡尼文明
(1)形成: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
(2)特点:崇尚武力,有宏大的王室陵墓和泥版文书。
(3)毁灭:公元前12世纪被另一支古希腊人入侵毁灭。迈锡尼文明之后300年,古希腊既封闭又贫穷,被称为“黑暗时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教材图解阅读教材第21页《迈锡尼“狮门”上的石雕》,这体现了迈锡尼文明的什么特点?
提示:迈锡尼人好战尚武,勇猛善斗。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古希腊城邦
1.兴起:公元前8—前6世纪。
2.含义:是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城邦居民的主体是拥有政治参与权的男性公民集体。
教材图解阅读教材第21页《古希腊主要城邦分布图》,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城邦林立,数目众多,多分布于沿海或岛屿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城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希腊城邦的海外殖民扩张
(1)原因:古希腊半岛地少人多,三面环水,港湾众多,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
(2)影响:促进了古希腊各地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自主思考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说明了海洋环境对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性。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古希腊城邦政体
1.城邦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2.成为城邦公民的条件:祖籍本邦、拥有财产、成年男性。
3.政体类型: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可将城邦政体划分为若干类型,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最为流行,还有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
4.历史影响:古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史料导入
史料 希腊文明诞生于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域。与起源于大河流域尽享水土之利的民族相比,这里的自然条件可谓恶劣。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希腊人硬是凭着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开辟出一个理想的生存空间,将荒山野岭改造成果木飘香的绿园;使暴虐无常的海域变成了纵横千里、贯通八方、仪态万千、美不胜收的平川。而且就是这个空间,曾构成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中心,结出了人类文明史上丰硕的果实。
——《西洋文化简史》
互动探究(1)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希腊“自然条件可谓恶劣”的理解。
(2)试就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对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予以探究。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三面环海,港湾众多,山地多,平原少。
(2)其陆地被山岭分割,有利于一系列独立自治的城邦国家的形成,为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希腊人在经商和航海中营建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平等互利的观念,为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对政治的影响:为群山所分割、阻隔的小块平原,有利于形成古希腊天然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正是这种小国寡民的城邦才有条件建立那种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而且不易形成专制。
(2)对经济的影响:平原少、土地贫瘠,使得古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并且古希腊海岸线曲折,有众多海湾良港,为工商航海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3)对价值观念的影响:商品经济以平等作为交换原则,商业贸易的进行与发展亦要求有相应自由的环境,以及顾及商业贸易者整体利益的政策。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4)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小国寡民的城邦一旦由于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古希腊人就到海外去建立殖民地。殖民运动铸就了古希腊民族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典例分析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全面、准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几乎没有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
题目立意: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孕育古希腊文明、尤其是民主传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题指导: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形成,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不是唯一的决定条件,故选A项。
答案:A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史料导入
史料 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在氏族社会组织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希腊各地相继形成了200多个城邦。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千米、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8 000多平方千米国土、数十万人口。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互动探究综合上述信息,探究希腊城邦对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
提示: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名师精讲
科学认识古希腊城邦
(1)含义:公元前8—前4世纪,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附近有乡村和农地。
(2)特征:城邦林立、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是独立自主的,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
(3)实质: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4)城邦林立对民主政治的影响:这种环境容易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有利于促进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人员的频繁迁入、交往流动,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后,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缘公有制,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分析
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地治理。”这说明( )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有关古希腊城邦的材料,考查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希腊城邦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前提和必然要求,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解题指导:材料中十个人或十万人的城邦都是不符合古希腊的情况的,因为人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城邦的管理,故选D项。
答案:D1.右图是顾銮斋所著《如歌岁月》的书影,该书对古希腊文明的勃兴进行了系统释读和探秘。影响古希腊文明勃兴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
A.大河流域
B.延绵大陆
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
D.亚非文明影响
答案:C
2.在古代希腊,“□□的核心是家庭,通常由一个男性公民、他的妻子和孩子、他们的奴隶组成”。上述材料中空缺的最有可能是( )
A.城邦 B.城市 C.村落 D.家族
解析:在古希腊,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城邦,一个个家庭形成了乡村和城市的基础。
答案:A3.阿多科克在《希腊城邦的成长》一书中说:“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小国寡民 B.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C.人民民主 D.轮番而治
答案:B4.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城邦之外,非神即兽。”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也曾经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男人就是城邦”的名句。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希腊所有成年男性必须参加军队、抵御侵略
B.积极投身于城邦公共生活是古希腊民主时代的风尚
C.成年男性公民是古希腊城邦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D.城邦是全体公民的联合体,公民享有权利,又必须担负责任
解析:在古希腊并非“所有成年男性”都是“公民”。抵御侵略是“公民”的职责和义务,没有公民权的人不一定“必须参加军队”。所以,A项表述不准确。
答案:A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探究:
(1)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比较古代中国和古希腊。
(2)概括指出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参考答案:(1)故宫宫殿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体现着皇权专制、等级森严的中央集权制度;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体现了古希腊政治制度民主、开放的特点。
(2)古希腊:提供了民主运作方式;古代中国:提供了中央集权的政治运作方式。课件23张PPT。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1.从君主制到贵族制
(1)发展过程:公元前8—前7世纪时,贵族制取代了君主制。
(2)贵族制的特点: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君主制时期的终身制和世袭制变为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2.贵族制的危机
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贵族与平民尖锐对立。
3.梭伦改革
公元前594年,梭伦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奠定了民主政体的制度基础与社会基础。
4.克里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当选为执政官,进一步实行民主改革,使雅典确立了民主制。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教材图解阅读教材第25页《雅典瓶画》,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陶片放逐法”有利于民主秩序的维护和国家的稳定;同时,它极易成为排除异己、政治斗争的工具,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1.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政权机构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
1.意义
(1)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2)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
(3)民主有利于修正错误。
(4)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5)民主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则没有民主的权利。
(2)雅典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
史料导入
史料 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世界历史十五讲》
互动探究(1)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雅典民主政体包含哪些政权机构。
(2)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和具体的行政与军事部门。
(2)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
雅典是希腊民主政体的发源地,而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为伯里克利任执政官的时期。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民主理念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实现。
(1)人民主权:主权在民,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所有公民均有权参加,具有批准、否决一切国家大事甚至个人小事的权力。将军们由公民大会选出,任期一年,并且可以无限期再度当选。
(2)轮番而治:雅典人认为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担任各种公职,因此应该给每一个人平等地担任国家公职的机会,轮流成为统治者。这个理念的最明显体现就是通过抽签的方式产生各种公职人员(将军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分析
雅典人追求民主政治(demokrafia),用“人民(demos)”与“统治(kratos)”合成这一名词强调其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制度。最能体现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含义的制度是(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题目立意: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通过本题可以进一步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两大特征,即人民主权——所有行政机构的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轮番而治——公职人员由抽签选举产生。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题指导: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议事会成员经抽签产生;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负责审理案件;十将军委员会是最高军事机构,执掌军事指挥权,统率陆海军。材料“最能体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应是公民大会,故选A项。
答案:A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史料导入
史料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互动探究(1)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为什么说雅典民主制度“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的表现。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促进了雅典文化的繁荣;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开西方政治民主之先河。
(2)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就形式而言,是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客观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是西方和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1)优越性:伟大文明的催化剂。
①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去从事各项工作,有利于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从而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②政权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问题考虑得更周全,避免失误。
③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对群众负责,受社会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局限性:维护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①对内: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根本没有政治权利,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更谈不上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②对外:奴役盟邦,推行霸权主义。典例分析
有学者指出,雅典的“公民大会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其成员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所做的决策”。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
A.公民观点狭隘 B.公民权利受限
C.公民素质低劣 D.不能保证参政者的素质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材料展示,考查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通过本题可以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解题指导:根据材料信息“最严重的错误”“超出其成员个人知识范围之外……决策”,可以判断出公民大会不能保证每个参政者的素质,从而导致其所做的决策超出了成员的知识范围而犯下严重错误,故选D项。
答案:D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梭伦和伯里克利所进行的改革不仅导致了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导致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至少对雅典的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新的统治形式”是指( )
A.君主制 B.中央集权制
C.民主制 D.贵族制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新的统治形式”为雅典的民主政体,故选C项。
答案:C2.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这说明( )
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
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
C.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
解析:雅典民主适用范围有限,只适用于雅典城邦成年男性,而妇女、奴隶和外邦人则被排除在外,故A项错误;B项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作为司法机关的是民众法庭,故B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说明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
答案:C3.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城邦公民政治的特点。从题干材料中“不写明家世”可以看出,古希腊城邦雅典反对用家世将牺牲的战士进行等级划分,彰显的是城邦公民的平等意识,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不写明家世”,与军事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宗教信仰问题,故C项错误。“不写明家世”是对血缘关系的淡化,故D项错误。
答案:A4.“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
A.雅典民主政体缺少人文精神
B.雅典民主政体没有法律保障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政体导致文明淹没
解析:“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是指雅典民主政治实际上是非常原始的小国寡民的产物;“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是指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容易形成多数人的集体暴政,故选C项。
答案:C5.“苏格拉底之死”
?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 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探究:
(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
(2)在下列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
(3)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参考答案:(1)古典时代(雅典全盛时期)。
(2)③或40岁雅典男性公民。
(3)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雅典的民主制度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课件22张PPT。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从共和国到帝国
1.贵族共和制
(1)组成:主要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
教材图解阅读教材第29页图片《小塔克文被放逐》,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这是研究罗马从君主制到贵族共和制的重要史料。从图画中的“天使”等形象可以看出当时政权被赋予了神秘性以及宗教色彩。
(2)平民保民官:平民为维护自身利益经斗争而设立。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2.元首制
(1)背景:古罗马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扩张,最终成为地中海霸主。
(2)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正式确立个人独裁统治,采用“元首”称号。
(3)实质: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4)影响:确立了较完整的统治秩序,出现了近200年的相对稳定时期,历史上称为“罗马和平”。
3.帝制: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
(1)起因:平民的斗争和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
(2)内容: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
(3)实质: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4)意义:是平民的胜利,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得按律裁决量刑;是罗马法的开端,第一部成文法,后虽多次修订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自主思考恩格斯说:“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这说明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示:保护私有财产。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2.查士丁尼法典
(1)起因:原有法律庞大驳杂,使用不便。
(2)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律》。
误区警示
查士丁尼法典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及《查士丁尼新律》,《查士丁尼法典》是查士丁尼法典的一个组成部分。
(3)影响: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3.阿奎里亚法:公元前286年制定,是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4.罗马法的影响
(1)对罗马的统治:维护和稳定了罗马帝国统治。
(2)对后世的影响:是现代欧洲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成为近代欧洲国家制定法律的基础。
自主思考有人说,罗马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就罗马帝国辉煌的同时,又设置了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1)罗马法规范人的行为,调节矛盾,维护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2)罗马法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后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帝国的衰落灭亡。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罗马法的诞生及完备
史料导入
史料一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史料二 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美]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互动探究(1)结合史料一,探究《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有何积极意义。《十二铜表法》在本质上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哈特为什么把查士丁尼列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提示:(1)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本质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对后世影响深远。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以罗马法为例说明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1)法律是社会的规范。罗马法在调节罗马社会生活,解决社会冲突,维护罗马奴隶主统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法律是人类文明提高的标志。法律偏向理性,即使法律本身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相对人治来说,法治更客观有效,是人类文明提高的标志。
(3)法律是权益的保障。罗马法是商品生产极为发达的产物。它对这种商品生产中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成为古代反映商品生产和交换最完备、最典型的法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分析
学者M.卡瑞曾指出:“《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作为一个整体,它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法律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公社法律。”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其条款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
B.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其内容全面完整,无需修改
D.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题目立意: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地解读,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通过本题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习惯法,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题指导:A项说法错误,罗马在颁布《十二铜表法》后又制定了公民法与万民法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C、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本题选B项,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答案:B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对罗马法的认识
史料导入
史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罗马法》
史料二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一,探究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
提示:(1)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
(2)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也有这样的规定;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全面认识罗马法
(1)地位: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古代法律。
(2)作用: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伴随着帝国的扩张,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3)价值:罗马法所蕴含的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空、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4)影响: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典例分析
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马克思语)下面表述符合材料含义的是( )
A.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罗马法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C.罗马法是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
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题目立意:本题考查罗马法对近代资本主义法治社会的影响。通过本题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欧洲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解题指导:题干信息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古代罗马法中汲取法制建设成果,故选D项。
答案:D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罗马从共和国时期就开始对外扩张,至公元1世纪已经发展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为统治日益庞大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
A.加强军事统治 B.进行文化同化
C.进行经济扩张 D.重视法律制定
解析:为了统治这一庞大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都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把法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故选D项。
答案:D2.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最初形式,是第一部成文法,解决了贵族可以随意解释习惯法的弊端,所以A项正确。
答案:A3.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解析:形式主义是法学中的一个流派,主张审讯过程中的公平更甚于最后的实质结果。因庭审过程中原告的口误,而判决已提供了确凿证据的原告败诉,这正好体现了注重审讯过程中的公平更甚于最后的实质结果,故B项正确。罗马法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重视形式就是为了确保审判程序的公正性,使贵族不能对法律进行随意的解释,因此,A、C、D三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B4.“层出不穷的诉讼案件使得法律人才辈出,许多职业传授法律知识和诉讼技巧的‘民法教授’应运而生,律师成为一种收入颇丰的社会职业。”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
A.梭伦改革时期 B.罗马城邦时期
C.罗马共和国时期 D.罗马帝国时期
解析:古罗马最突出的贡献是其法律体系,可排除A项。罗马帝国时期疆域扩大,各种矛盾突出,所以出现“层出不穷的诉讼案件”,故选D项。
答案:D5.“古代罗马人正在观看和议论《十二铜表法》”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世界上现存较为完整的最早的成文法典,它开启了罗马制定、完善成文法的传统。此后,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成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古代罗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也是世界政治文明的珍贵遗产。探究: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经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请结合图文信息,谈谈你对“第三次征服”的理解。
参考答案:(1)第三次以法律征服世界,是指罗马法的创建与发展,维系了整个帝国的统治。
(2)由于具有灵活性和适用性,罗马法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挥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作为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基础,罗马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