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阳关雪》(苏教2017)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设计】《阳关雪》(苏教2017)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0 15:36: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阳关雪》
《阳关雪》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阳关雪这一自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探寻,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不朽的地位,并追寻古人曾经经历的生命历程来表现他们悲剧性的命运,揭露出封建政治对优秀文化的漠视和扼杀。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依据作者的行踪,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余秋雨游记散文的特点;
3、把握本文的主题和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把握作者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写法和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悟其文化内涵,体味文中深厚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重点】
把握本文的主题和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余秋雨游记散文的特点。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我们学过的游记散文有哪些?这些游记散文的写作思路通常是怎样的?当代散文大家余秋雨先生的游记散文有着迥然不同的写法,想知道他的游记散文有哪些不同之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散文《阳关雪》。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作者简介。
余秋雨,生于1946年,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浙江省余姚人,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著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下榻(tà)  褶皱(zhě)  侏儒(zhū
rú)
坍(tān)
朔风(shuò)
关隘(ài)
屯扎(tún)
俯瞰(kàn)
惊骇(hài)
瞟(piǎo)
执袂(mèi)
谪官(zhé)
胡笳(jiā)
3、理解词义。
下榻:(客人)住宿。榻,狭长而较矮的床,泛指床。
褶皱:皱纹。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坍:倒塌。
朔风:北风。朔,北方。
关隘:险要的关口。
凌厉:气势迅猛。
瞟:斜着眼睛看。
执袂:抓着衣袖。
谪官:封建时代被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的官吏。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游记散文篇幅较长,请大家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文中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然后分别用一个词加以说明。
明确:县城——沙漠——古战场——阳关
(2)题目“阳关雪”中,“阳关”和“雪”哪一个是主体?
明确:一般,作者就这个题目作文,很可能会把构思的焦点放在“雪”上,大写阳关所见的雪景。余秋雨却没有把“雪”作为描写的主体,雪在这里只是作为一种时令的象征,画面的点缀,情调的暗示,主体是阳关,王维的阳关。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出描写沙漠、古战场、阳关的语句,思考这些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沙漠:茫茫无际;古战场:枯瘦萧条;阳关:居高临下,了无踪迹。
2、茫茫无际的沙漠,枯瘦萧条的古战场,了无踪迹的阳关,确实也没什么好看的,而作者却不辞辛苦地冒雪赶了这么远的路前去,不仅为寻景,更为寻诗,寻历史,寻文化。请勾画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在踏访阳关途中面对这些景分别有哪些感受或联想。
明确:①在沙漠:对天地的赞美,对行人的赞美;②在古战场:联想到古代战斗的场面及战斗给人民带来的苦难;③在阳关:联想到《渭城曲》,唐人风范,王维诗画,文化命运。
3、谈谈你对“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的理解。
明确:三组排比连贯而下,意象纷呈,第一组句子写征人驰骋疆场,第二组句子写家人刻骨思念,第三组句子写从军、誓师和出征,简洁而有层次。
4、为什么说“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
明确:唐代没有把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艺术只是为了制造娱乐;西出阳关的文人大多是谪官逐臣,抒发的只是叹息。
写法探究:
本文采用寓情于理和情景对比的写法,请举例分析。
明确:①寓情于理是依附于理的抒情方法,即通过议论来抒情。它的特点是,融情于理,情中含理,理中有情,情与理紧密结合。如“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这段议论表达作者对宇宙自然的爱,同时显示出理性的思考,既有对社会人类发展变化的认识和人性的思考,也有宇宙无限,人生苦短的感慨。又如文章结尾处写道“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字里行间浸满对文化艺术的悲叹,是对文人命运的悲叹。由于“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塌了,坍塌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作者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升华到对民族精神的思考,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忧患意识。
②通过对比,作者情感表达更为鲜明。写“阳关古址”扣住“冰海冻浪”的特点,并与王维诗中阳关比较:“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随后引出“唐人风范”的阐释,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適、岑参等唐人身上焕发出来,即是“放达”“豪迈”“平静”“自信”的风范。“唐人风范”实际上是作者的理想和信念,这是一种超越历史的放达、自信、乐观,“唐人造像”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步履是放达的”“越加豪迈”。
课外拓展:
联系你已学过的散文,比较一般游记散文与余秋雨游记散文在内容上的异同。
明确:①一般游记散文所写之景大多为优美怡人之景;余秋雨游记散文大多为萧条凄凉之景。
②一般游记散文的写景侧重抒发个人一点一滴的感受或感悟;余秋雨游记散文的写景则侧重于从历史的角度探究其中的文化蕴涵。
课堂总结:
作者通过对阳关雪这一自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探寻,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不朽的地位,并追寻古人曾经经历的生命历程来表现他们悲剧性的命运,揭露出封建政治对优秀文化的漠视和扼杀。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
七、板书设计:
阳关雪
作者行踪:县城——沙漠——古战场——阳关
主题: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艺术特色:情与理的融合统一。理中有情,情中有理。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