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江苏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课文导入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这首歌谣可以说是在大陆传唱最广的台湾歌曲,对于期盼祖国统一的中国人来说,阿里山悄然矗立在我们心湖之畔,令人心向神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一起来领略那里的山山水水。 作者简介1943年10月出生,江苏如皋人,中共党员作家,文艺评论家。196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3 年9月至1967年7月在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1967年7月至1968年8月,因“文化大革命”在校教书;1968年8月至1970年8月在乡下劳动,跟贫下中农“三同”;1970年8月至1976年12月在如皋师 范学校教书;1976年12月至1982年12月在南通师院中文系教书;1982年12月调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任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教师,南通师专中文系教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文艺评论家,国家级有突出贡 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2、理清文章内容,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能品析文章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4、把握阿里山风光的共同特征,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学习目标相关资料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 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甚近。阿 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
风靡 山岚 堪称 谛听
幢顶 红桧 禅的世界 字词积累初读课文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10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2——9段),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0段),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法,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初读课文曲径幽路松山
机场台中
嘉义阿里山站穿过林区神木下山路上内容详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本文是游记,作者按游踪的顺序,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就是移步换景。游记一般采用这种写法,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内容详解文章写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这些景物各有哪些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林海云雾
内容详解深山水潭清澈内容详解原始森林宁
静内容详解幽深内容详解森林无边广阔多姿内容详解千年神木神奇内容详解风光美如画景情融情于景移步换景内容详解“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哪些认识和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置身于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有着“莽莽不尽的林海”,林海内“云雾浓稠”,再加上“古典文化”的氛围,确实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神木巨大无比,历史悠久,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有着一种丰富而深邃的内涵。作者置身于阿里山时,确实被那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阴凉的世界、厚密的青苔、神奇的神木所吸引、所陶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所以情不自禁地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句段赏析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循声得情”,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第一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用三个比喻,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两个比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化。
句段赏析山中,人少树多,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这段文字在全文带有总结性,“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以高度凝练的短句集中了高密度的信息,收到“以少胜多,情貌无遗”的效果。
句段赏析总结归纳1.本文语言特色: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句式多样,富有美感——具有音乐美
(1)修辞美:本文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
(2)节奏美: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大量运用叠词,形成了轻松、舒展、迂回、鲜明的节奏。
(3)音乐美:运用拟声词等(拟声美)。
(4)音节美:使用两个字或四个字组成的词,读来整齐匀称,琅琅上口
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和起来的共同愿望。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用深情的眼睛观赏我们的美如画的我们的校园,以《美丽的校园》为题写一篇短文,用优美的文笔把她再现出来,或许一点也不比作者吴功正逊色!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