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历史试卷
8.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
燃用死力米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第臣
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
、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70分。)
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
1.历史学家许倬云说:“春秋以后,战国时代虽然征伐不已,七强之间几乎已无复华夏蛮夷的
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区别。最后,秦统一天下,不仅因其武力的征伐,更因孟子所谓‘天下定于一’的观念,已为
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B.懦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
统一奠定了基础。”据此,秦统一天下的基础可以概括为()
9.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
A.华夷观念淡化B.武力征伐影响
C.儒家思想主张D.文化心理认同
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2.“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
A.“天人感应”学说
C.“大一统”的主张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D.“三纲五常”学说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10.遵义有一种说法:“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八不归家”不是指初八不回家,“八“是指“孝、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悌、忠、信、礼、义、廉、耻”,忘记了这做人根本的“八端”就不要回家了。从材料中得出
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汉代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候与
A.儒家思想的政治化B.儒家思想的道德化
政治混为一谈。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
C.儒家思想的法律化
D.儒家思想的官方化
但其流弊则是一经摆布,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造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难以摇撼之”
11.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大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
的主要原因是()
“妻子体贴丈大”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
A.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
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息想
C.已经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
D.能够促进古代社会和谐
C.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
D.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
4.王阳明指出:“虽治生(做生意)亦是讲学中事。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果能
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未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
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材料中王阳明的思想()
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强调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存理去欲B.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祟拜关羽的取向
C.认为经商和做学问是完全一致的
D.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5.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说,由于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早已不适应已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
13.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
需求,后世宗法专制制度迫切需要产生一种新的哲学政治理论,作为社会纲常秩序以及王朝官
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
僚体系的维系力量。材料意在说明()
是()
A.社会发展使儒学失去统治地位
B.理学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
A.程颢B.李贽C.朱熹
D.王守仁
C.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了生命力
D.理学是对汉代儒学的批判与发展
14.某古代著名思想家,理学之大成者,其子早丧,儿媳年轻美丽而守寡,邻人劝之曰:“父壮
6.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
叔大,瓜田李下多有不便,不若找好人家而遣之。”其人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三纲五常
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
岂不守之 ”终不嫁,儿媳郁郁而终。此思想家会是(
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孔子B.韩非子C.朱熹
D.陆九渊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B.对传统儒学的彻底否定
15.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他推动了清初经世致用的思潮。他是()
C.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已丧失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A、李贽B、唐甄C、陆九渊D、顾炎武
7.春秋战国至泰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
16.“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
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
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知行合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17.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
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高二历史试题共六页第一页
高二历史试题共六页第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