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与民用工业 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洋务运动与民用工业 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0 15:4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练习
选择题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自强、求富
D.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2.1865年,李鸿章筹办的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 )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B.金陵机器局
C.天津机器局
D.湖北枪炮厂
3.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创办近代军工企业
C.开办民办工业 D.维护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的民办企业多数属于( )
A.官办 B.商办 C.官督商办 D.官商合办
5.在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了近代化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6.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海军最早创建于(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鸦片战争时期
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7.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
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8.下列近代历史人物中,既在多次代表国家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又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 )21教育网
A.李鸿章
B.詹天佑
C.左宗棠
D.邓世昌
9.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以下属于洋务派“制器”的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鞍山钢铁公司 D.江南制造总局
10.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21cnjy.com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简答题
11.阐释发起洋务运动爆发原因是什么?


12.阐释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自强运动”给中国工业奠定初步基础?(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2分)
《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C
5.C 解析: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不涉及政治内容。
6.A
7.A
A
9.D 解析:“制造”的应该是军事工业,洋务派为了实现“自强”,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制造枪炮轮船,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并为军事工业提供原料支持,洋务派又提出“求富”主张,兴办了一系列民用工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10.A 解析:在19世纪60-90年代,他们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促进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和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简答题
11.阐释发起洋务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1)内忧: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封建统治政权。
(2)外患: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领土主权丧失。
12.阐释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改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三、材料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