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解读方案课件 单元综合检测):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解读方案课件 单元综合检测):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0 16:28:23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
与教育文化事业
单元知识解读方案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文学艺术的成就
单元知识梳理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过程
著名企业家:状元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卢作
孚、侯德榜等
特点: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产生:19世纪六七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再度受挫: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化
表现
特点: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交通革新
概况: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
习俗风尚
表现:剪辫、劝禁女子缠足;废除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
生活方式: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育发展
报刊业发展
出版业:商务图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新华书店等
兴办新式学堂
废除科举制度
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甲午战争后: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
著名报刊:《申报》《大公报》
《东方杂志》《新青年》等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文学艺术的成就
美术
音乐
电影: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齐白石:擅长绘花鸟草虫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田汉:作词《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文学:鲁迅《狂人日记》
《阿Q正传》
单元框架构建
核心问题突破
核心一
根据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探究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核心框架:
核心要点
经历
(1)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是民族工业的萌芽时期,也是大生纱厂的创办和发展时期
(2)一战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大生纱厂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3)一战后,民族工业凋谢、萎缩,大生纱厂也由于帝国主义又一次大量倾销棉织品而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结论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时期短暂且艰难曲折,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它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
例1
(贵州黔南)“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请回答:
(1)“忽如一夜春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行业有哪些?
(2)中国民族工业在1919年后和1937年后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造成这两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第(1)问识记作答;第(2)问从国际关系分析,即这两个时间段中国遭到外国势力的经济和武力入侵;第(3)问答出民族独立即可。
答案:(1)一战时期。面粉业和纺织业。(2)外国的侵略。(3)民族独立。
核心二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核心框架:
核心要点
服装
中山装、西装、旗袍
发式
剪发辫
饮食、婚丧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成为时尚,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交通和通信
铁路、火车、飞机、汽车、电车、电报、电话等
称谓
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大众传媒
《申报》《新青年》《解放日报》以及商务印书馆、电影等
新式教育
创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制
例2
(广西玉林、崇左)煤气灯刚在上海租界出现之时,很多人以为这种自来火是“地火”,都不敢赤足行走在煤气公司附近的道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煤气灯阻碍了人们出行
B.煤气灯使用率普遍不高
C.人们对新技术认识不足
D.上海租界管理戒备森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材料说明当时的人们对煤气灯比较畏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人们对新事物、新技术认识不足,故选择C项。
答案:C第八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表是中国近代前期商办企业统计表:
统计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②海外华侨竞相投资
③辛亥革命的推动
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激励措施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913年北京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还要求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这一规定(

A.激励了张謇弃官回乡办企业
B.表明北京政府决心铲除三座大山
C.加剧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D.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
3.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变化的是(

A.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B.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C.出现了学习宣传西学的魏源和严复等思想家
D.人们见面称呼“大人”“老爷”
4.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表反映的是(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信设施的完善
5.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文化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三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
图三
A.图一反映的是创办于北京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图二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三幅图都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6.下图是小慧同学复习科举制度时制作的历史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下列作家及其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A.鲁迅——《阿Q正传》
B.郭沫若——《女神》
C.茅盾——《雷雨》
D.老舍——《骆驼祥子》
8.《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抗战时期,以此为题创作了鸿篇巨作《愚公移山》的画家是(

A.徐悲鸿
B.齐白石
C.曹禺
D.茅盾
9.抗日战争期间,一批振奋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广为流传。下列作品不属于此范围的是(

A.《愚公移山》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狂人日记》
10.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

A.歌唱祖国
B.追求理想
C.抨击时弊
D.抗日救亡
二、材料题(11题16分,12题14分,共30分)
11.张謇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下面让我们一起追随某电视台的报道,通过对张謇人生历程的了解,来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历程。
材料一
闻知天下
他(右图人物)41岁的时候,终于得中一甲第一名状元,被授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职。喜讯传到家乡不久,他父亲就撒手人寰,按清朝规矩,他得在家守制3年。1898年他到北京销假,此时正值“百日维新”时期,他的恩师翁同龢被罢官,心知官场险恶难测的张謇,决心远离官场,走上实业之路。
(1)他为何弃官而兴办实业?(4分)
材料二
财经报道
据某电视台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创办了18个企业,参与了9个公司的投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12年,就获利白银1
600多万两,其中的2/3都是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2)张謇创办的企业,在哪一时期发展很快 为什么 (4分)
材料三
实话实说
张謇先生因病去世,他的企业也随之衰落。对此,人们如是说:
胡适: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丁文江:数年前余在美时,美前总统罗斯福死后,凡反对之者,无不交口称誉。今张先生死,平日不赞成他的人,亦无不同声交誉。
(3)上述两位人物是如何看待张謇的?胡适称张謇的失败是“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你认为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走下坡路的原因是什么 (4分)
(4)张謇的企业由盛而衰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12.近代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没有现代的传媒手段,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因此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请你结合相关知识,完成探究任务。
【史料说史】
材料一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1)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2分)
【图片展史】
图一
图二
(2)图一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它有什么地位?(4分)
(3)图二是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叫什么?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哪些书籍?(4分)
答案
一、1.C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表格时间不相符,④错误,B、D两项排除;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③正确,A项排除,故选择C项。
2.D
解析:张謇弃官回乡办企业时清朝还未灭亡,A项排除;1913年属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此时的北京政府不可能决心铲除三座大山,B项排除;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到抵制作用,C项表述错误,排除。
“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择D项。
3.D
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取消了“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故选择D项。
4.B
解析:表格主要归纳了近代发式、服饰、称谓、礼节等的变化,由此可见,表格反映的是近代习俗风尚的变革,故选B项。
5.A
解析: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故选择A项。
6.D
解析: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故选择D项。
7.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艺术成就。《雷雨》的作者是曹禺,故选择C项。
8.A
解析:《愚公移山》的作者是徐悲鸿,故选择A项。
9.D
解析:《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作品,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故选择D项。
10.D
解析: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由此在中国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的共同主题是抗日救亡,故选择D项。
二、11.(1)他认为官场险恶,决心远离官场;《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剥削中国人民,张謇认为要挽回中国利益,必须发展实业。
(2)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这一时期,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
(3)肯定了张謇的功绩。原因: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在中国大量倾销棉织品,纱厂的商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4)说明: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2.(1)在宣布废除科举制度的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2)1872年。它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商务印书馆。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
(4)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因为当传播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时,大众传媒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使人们“开卷有益”;当传播的内容反动消极时,大众传媒就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反而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