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单元知识解读方案
单元知识梳理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
原因:蒋介石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结果: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方同意坚决避免内战,建立新中国
内战爆发
解放战争
内战爆发
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
国民党发动内战:国民党军队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被粉碎后,又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内容: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
意义: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
了一线曙光
转战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粉碎重点进攻: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解放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近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
南京解放:192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时间:1947年
内容:根据《中国土地大纲》平均分配土地
意义:使农村的阶段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辽沈战役:东北全境得到解放
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
解放战争
单元框架构建
核心问题突破
核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
解题框架:
核心要点:
时期
原因
标志
影响
第一次
合作
国民革命时
期(1924—
1927年)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分裂
土地革命时
期
(1927—
1937年)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导致国民革命失败,国共内战给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时期
原因
标志
影响
第二次
合作
抗日战争时
期(1937—
1945年)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七七事变的爆发
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分裂
解放战争时
期(1946—
1949年)
蒋介石实行独裁统治,发动内战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例
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
)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的胜利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解放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1937年9月,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重庆谈判后,蒋介石挑起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人民,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故排除含有④的A、B、D三项,本题选择C项。
答案:C第七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抗战胜利初期,面临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共产党面临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
)
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召开政协会议,避免全国内战
C.揭露美蒋阴谋,改组国民政府
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2.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签署了“双十协定”
3.对于重庆谈判,有人说成功了,有人说失败了。说其失败的理由是
(
)
A.重庆谈判是蒋介石欺骗人民的幌子
B.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C.没有制止内战的爆发
D.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4.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件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料,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三大战役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抗美援朝战争
5.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重大事件。其中,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是(
)
A.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
B.渡江战役
C.转战陕北
D.挺进大别山
6.中国国家博物馆内收藏着一辆小推车,这辆小推车被称为功劳车(如下图),它的主人名叫董力生,是一位女性支前农民。六十年前,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决战,解放军部队的补给主要依靠支前农民用小推车运送。功劳车从侧面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党不得人心
B.广大人民群众支援前线
C.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7.小明在某电影中看到人民解放军前敌最高指挥部的墙上,挂着一幅军用地图,主要内容如下,请帮小明判断此时电影内容再现的历史场景是(
)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8.下表为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充分说明了淮海战役(
)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
500只
4.8亿千克
20.6万副
A.胜利来自于人民的支持
B.解放军装备落后
C.为解放长江以南奠定基础
D.国民党先进装备不起作用
9.在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有一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可以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的记录,它已定格为永恒。由此记录你能想到的是()
A.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B.日军攻占南京,开始大屠杀
C.抗战胜利,南京光复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10.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由下图的板书设计可知该课题应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二、材料题(11题12分,12题18分,共30分)
1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A
图B
图C
图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4分)
(2)图B所示战役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怎样突出的历史地位。(2分)
(3)依据图片及所学知识指出图片所示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今天我们应该学习解放军哪些优秀的品质。(6分)
12.从1921年起,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年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的过程,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的道路。
【从弱小到强大】
材料一
人民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1)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你认为解放战争中哪位将士的行为最能体现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要求?
(4分)
【从幼年到成熟】
材料二
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6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3)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2分)
【从在野到执政】
材料四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4)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指的又是哪一事件。
(4分)
(5)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出发,你认为我党最值得坚持的真理性经验是什么?
(2分)
答案
一、1.D
解析: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故选择D项。
2.D
解析:毛泽东于1945年8月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故选择D项。
3.C
解析: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故选择C项。
4.B
解析:蒋介石发动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故选择B项。
5.D
解析: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择D项。
6.B
解析: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是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故选择B项。
7.D
解析: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故选择D项。
8.A解析:通过表格数据可知,人民群众积极支持解放军进行淮海战役,故A项正确。
9.D解析:材料中的“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是1949年。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这与材料中的“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相符,故选择D项。
10.C解析:人民解放军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大决战,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解放战争基本结束,故选择C项。
二、11.(1)A。C。
(2)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解放军战士英勇作战;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国民党统治腐朽,丧失人心;等等。我们应该学习解放军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合理即可)
12.(1)南昌起义。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合理即可)
(2)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重庆谈判。渡江战役胜利。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