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解读方案课件 单元综合检测):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解读方案课件 单元综合检测):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0 16:31:53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知识解读方案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
过程
中共三大:1923年6月,正是决定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表现
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年5月,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北伐胜利进军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主要战役:定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成果: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
国共对峙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单元知识梳理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南昌起义
背景: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
时间:领导人:1927年,毛泽东
结果: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概况: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和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影响: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时间:领导人: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背景: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工农武装割据
背景: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政权建立: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背景: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的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均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
时间:1935年1月
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结果: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框架构建
核心
从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到红军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核心框架:
核心问题突破
事件名称
时间
领导人
意义(影响)
认识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
核心要点:
事件名称
时间
领导人
意义(影响)
认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10月
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转移,开辟了新的道路
中国革命从走苏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
毛泽东、朱德、陈毅
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各地共产党人纷纷建立革命根据地

(湖南衡阳)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某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景剧《红旗飘扬》。其中有一场景与史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

A.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思想
D.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解析:本题为逆向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故选择C项。
答案:C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孙中山曾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组建中国同盟会
B.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C.创办黄埔军校
D.建立广州国民政府
2.“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他们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沿山间小路绕到敌人侧后方,出其不意地发动猛攻……敌人全线崩溃……”这段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3.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发生了(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4.下表中毛泽东的一系列活动的背景是(

时间
主要内容
1924年
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秘书等职
1925年
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刊物《政治周报》
时间
主要内容
1926年
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在武汉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C.北伐战争开展
D.革命根据地创建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D.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6.某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7.“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8.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秋收起义
②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③遵义会议
④长征的开始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9.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连环画中能够体现红军长征途中跳出敌人重重包围的是(

A
B
C
D
二、材料题(第11题10分,第12题20分,共3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蒋介石在他所控制的地方实行“清党”,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1927年4月15日,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发动反革命政变,当日捕去共产党和革命群众2
000多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的国民党反动派也以“清党”的名义,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奉系军阀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员。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革命者从容就义。
材料二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只剩下长征一条路。在长征途中,由于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反而使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的主要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主要条件。(6分)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2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班开展以“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问题。
【开天辟地的诗篇】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1)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4分)
【星火燎原的雕塑】
A
B
(2)A、B两座雕塑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分别有何突出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战略转移的路线】
(3)路线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在路线图中的C处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内容及意义。(6分)
(4)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出哪些感悟与认识?(4分)
答案
一、1.B
解析: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失败后,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为此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之间开始了第一次合作,故本题选B项。
2.C
解析:北伐期间,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故选择C项。
3.C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吴佩孚”“两年之后”,链接教材可知,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时,吴佩孚是当时的三大军阀之一,他最终被击败,因而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故选择C项。
4.B
解析:通过时间和表格中多次出现的“国民党”,可以判断出毛泽东的一系列活动发生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故选择B项。
5.B
解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选择B项。
6.C
解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后,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故选择C项。
7.B
解析: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择B项。
8.A
解析: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于1928年,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长征开始于1934年,其中①最早,③最晚,故选择A项。
9.D
解析: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而并没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①错误,A、B、C三项排除,故选择D项。
10.C解析: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故本题选C项。
二、11.(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创与实践;中共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中央的某些问题,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共产国际不再进行不切实际的指导;等等。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创。
12.(1)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A地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B地位: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联系: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长征。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艰难曲折;中国革命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