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引领课《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上语文第五组教科书《少年闰土》、主题丛书五《故乡》节选
【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说《故乡》。文中的“我”是一个富家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闰土常年生活在海边,见多识广。而对于“我”这个每天生活在深宅大院的少爷来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以及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语言简洁、传神。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或许读过一些鲁迅的显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品,但是并不真正喜欢读他的作品。这是因为鲁迅生活的时代离学生比较的遥远,学生很难正确理解作品中的时代背景以及感受得到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再加上鲁迅的作品寓意深刻,思想深邃,语言内涵丰富难懂,这样学生就更难读明白了。从而造成了学生对鲁迅的认知只停留在“大作家”的初步层面上。这就需要我们在主题教学的过程当中,围绕着主题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时代背景资料以及有关鲁迅先生的各种事迹和他的作品。其次,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基本能结构完整地完成写人记事的文章。但是往往选材不够典型,描写人物时缺乏诸如外貌、动作、神态等的描写。通过此次的主题教学,意在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外貌、动作等的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鲁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检查交流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一个响当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我这样描述他: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短短的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大家课前已经搜集了资料,结合着你的课前自主学习单,谁来说说对他都有哪些了解?(指名说)
是啊,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实,想要真正地了解一个作家,我们就要走进他的作品,他的文字。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走进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了解写作背景和课文主要内容
(1)师: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写作背景。课件出示:有关《故乡》
(2)结合课前自主学习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体验、随文得法
(一)初识闰土,学习抓特点的写法
提起闰土,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呢?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自然段,用“_______”画出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在印象深刻的地方,简单地写写感受。指名回答
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1.出示第一段外貌描写: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
指名板书(勇敢,机智)去我们的词语库找一找,贴在黑板上
这样机智勇敢的少年,谁能用你的朗读展示出来(指名读)
2.
出示第四段外貌描写:“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1)谁能结合着具体的词语来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指名板书
小毡帽
绍兴农村少年特有的装扮
(2)你看,就是这样一张紫色的圆脸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顶小毡帽,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把一个与众不同的少年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来,想象着闰土的模样,我们再来读一读吧!(齐读)
(3)这一段话,写的很简单!只有短短三十个字,但闰土却给我们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抓特点)生作笔记
3.师:老师也学着作者这种抓特点的方法描写了我们班的一个人猜猜他是谁?出示文字,学生猜
4.接下来,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学生
小练笔
展示
(二)再识闰土,感受深厚情谊
1.其实在和闰土相处的日子里,给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他的外貌特点,还有他给我讲的一件件的新鲜事,结合自主学习单,谁能说说闰土给我讲述了哪些新鲜事?指名说
课件出示
2.如果有机会,你最想和闰土去做哪件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件,来读给大家听听吧!(指名读)为什么想和闰土去做这件事?
3.那你觉得闰土所知道的新鲜事儿,仅仅就只有这四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
4.闰土就是这样,向我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从这一件件,一桩桩稀奇事的背后,从这一连串省略号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神通广大
见多识广
知识丰富
聪明能干)
学生板书
5.同学们,想一想,如果鲁迅先生没有对闰土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讲述的这几件事进行具体的描述,我们还能不能读出他的见多识广?所以要把一个人写活,我们不仅要抓住他的特点,还要结合着具体的事例来写,也就是:记事情(板书)
6.面对着闰土滔滔不绝的讲述,“我”的内心忍不住感叹:四角的天空一段————齐读
7.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新鲜事,是说也说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当闰土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我和我往常的朋友们又在做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思考一起走进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理解四角的天空下的生活。
当闰土在海边自由自在的生活时,我在做什么?指名说
8.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出示课件)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许多贝壳)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9.这一连串的不知道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对闰土的敬佩,赞叹,对农村自由生活的向往)
10.对比闰土的生活,我的内心一再涌起这样的感叹,一起来读:四角的天空一段……
(三)情景再现,长忆闰土
1.小结:“我”和其他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充满了向往。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
2.在闰土给我讲述的这四件事中,给我印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最深的是?看瓜刺猹。你怎么知道的?是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一想起闰土,脑海里就马上出现了这个美丽而神奇的画面。生读:深蓝的天空中……
3.随着正月过去,闰土离开。我们一别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三十年,从此没有再见面。可是,当我双手接过闰土托父亲捎给我的贝壳和鸟毛的时候,我知道他并没有忘记我,闰土看瓜刺猹的画面再次浮现:指名读:深蓝的天空中……
4.后来很长的时间里,当我遭遇家道中落,饱受丧父之痛,在外颠沛流离的时候,还总能想起西瓜地里那个勇敢的少年——齐读:深蓝的天空中……
三、类比阅读、领悟异同
1.“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下面请大家走进我们的主题丛书76页,走进中年闰土
课件出示:走进《中年闰土》,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全班交流
鲁迅先生用他简练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尽沧桑的中年闰土的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平民百姓的疾苦的关心。让我们再次走进鲁迅先生的作品,感受他独特的魅力。
四、实践体会
学以致用
1.补充《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配乐师生合作读。课件出示:
大家看,鲁迅的文章就是这样,贴近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贴近老百姓,他就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阿Q这些人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的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难怪毛泽东评价他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此时此刻,在他这一连串闪光的称号以外,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全班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就这样走进文字,感受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个温暖的鲁迅先生。正像有的人说,最真实的鲁迅先生,不在教科书里,不在纪念馆里,也不在高高的神坛上,而在他那些或温暖、或悲伤、或犀利、或理性的不朽经典当中。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走进我们的主题丛书,走进鲁迅先生的作品。
3.推荐阅读《兔与猫》《故乡》《社戏》
课件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