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广西专用)第2单元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 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广西专用)第2单元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 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0 20:5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历史第二单元检测题(YL)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C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2.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B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
3.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曲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
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B )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4.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
5.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D )
A.东京
B.武昌
C.广州
D.南京
6.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C )
A.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实现了民族独立
7.北洋军阀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D )
A.辛亥革命未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反封建任务
B.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C.帝国主义寻找统治中国的代理人,勾结军阀
D.宋教仁被刺杀,国家陷入混乱局面
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B )
A.《修正总统选举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民国约法》
9.小明在做关于“北洋军阀的统治”的读书笔记,其中有一条记错了,请你帮忙找出来( A )
A.北洋军阀的统治开始于清帝退位
B.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直系、奉系、皖系等
C.宋教仁被暗杀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10.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陈独秀”“《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C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一提倡( D )
A.开启了新文化运动
B.使中华传统文明逐渐消失
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12.1924年1月,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一文中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13.(2016·内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变化的是( D )
A.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B.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C.出现了学习宣传西学的魏源和严复等思想家
D.人们见面称呼“大人”“老爷”
14.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A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2016·宁波)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A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6.(10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一生坎坷经历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1)材料一中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
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4分)
方法上从主张改良变为主张革命;目的上从维护清政府统治变为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你认为造成材料三所述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主要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帝国主义压榨。
1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材料二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他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1分)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2)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为什么弃官经商?(1分)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分)
“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困难: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淡。
(3)为拥护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2分)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2分)
近代火车传入中国,人们出行可以坐火车;人们可以看中文报纸;男子可以穿新式服装——中山装;女子可穿旗袍。
18.(10分)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众多仁人志士积极探索,历经曲折,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复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事件是什么?(1分)在近代化进程中,美国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的政策是什么?(1分)
洋务运动;“门户开放”政策。
(2)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不愿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的皇帝是谁?(1分)
《马关条约》的签订;光绪帝。
(3)三民主义中除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外还有哪一主义?(2分)三民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民生主义;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4)举出新文化运动中两面旗帜及代表人物?(请举两位人物)(2分)
民主和科学;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任举两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