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新)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社会社会的变化 (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秋(新)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社会社会的变化 (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1 07:4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新的生活方式和风俗1.社会习俗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上主要有哪些改变呢?(1)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时期,易服饰、剪发辫等成为社会潮流。 中华民国建立后,有报纸指出以服装的变化最迅速、最广泛。1912年《申报》记录了这一景象说:“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易服饰 男装:袍、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袄裙、旗袍清末服饰袍褂中山装袄裙旗袍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剪发辫 洋务运动期间,一些赴欧美的中国留学生耳濡目染西方生活方式,开始剪去发辫。甲午战败,留学生们憎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纷纷剪去长辫。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掀起“剪辫”风潮。(2)晚清以来,西方平等观念的传入,引起了称谓的变化。中华民国建立后,人们见面一般是怎样称呼呢? 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不再叫“大人”“老爷”;民间普通称呼则改为“先生”或“君”。(2)晚清以来西餐、西式食品的引入,为中国饮食增添了新的内容。2.交通 新式道路的建设与交通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促进了人口流动。火车近代中国还出现了哪些主要的时尚交通工具呢?轮 船
汽 车
飞 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诗人杜甫所写的一句诗,你知道中国古代是怎样传递文书的吗?古驿站3.通讯 近代邮政的开办和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民国时期的邮票电报机20世纪30年代上海电话公司的接线小姐二、生机勃勃的大众传媒想一想,近代中国有哪些主要的大众传媒呢?新闻出版、
电影、
广播等1.报纸 《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 1872年由英国商人创办,1906年由中国人接办,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前后办了77年。2.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
商务印书馆的近代出版机构,在传播新知、开启民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商务印书馆原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著作3.电影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渔光曲》于1934年6月在上海引起轰动,连映3个月,主题歌《渔光曲》哀婉动人,成为传唱一时的流行歌曲。1935年2月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电影的传入,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3.电台广播广播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广播? 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电台广播,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不识字的民众也成了它的受益者。
想一想,大众传媒主要有哪些影响呢?三、新式教育的发展 清末新式学堂的创办打破了儒家学说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不但推动了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而且冲击了科举取士制度。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实行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同时通令全国兴办学堂,统一学制,对新式教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1905年)科举制的发展历程1.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发生在(  )
A.鸦片战争前 B.鸦片战争后
C.清朝晚期 D.民国时期
2.下列哪些是近代时尚的大众传媒方式(  )
①书信 ②电影 ③报纸 ④广播 ⑤互联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