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1 09:19:32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
访,随手将一枚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
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激趣导学基辛格问: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喜欢低着头,而美国人走路总是抬着头?周恩来答:因为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所
以总是低头攀登;而美国人正
在走下坡路,所以两眼望天。西方记者:请问中国有多少钱?十八元八角八分。 周恩来答: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第一课时 目标引学1、了解《战国策》的相关常识。
2、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将课文读通顺,正确停顿;对照注释,找出疑难词句。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 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徙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了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独立自学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
2、组内检查朗读:1——3;2——4交叉检查,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合作共学(一)
1、听录音读,感受语气语调。
2、小组齐读,读出感情。(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
3、全班展示:小组展示朗读,其他小组评价。 合作共学(二)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自主译读;
2、找出疑难语句,组内交流,小组长将组内疑难整理出来。 检测固学 给红色字注拼音逆( )
傀( )
徒跣( )
抢地( )
缟素( )
庸夫( )
色挠( )
nì guīxiǎnqiānggǎoyōngnáo课件15张PPT。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第二课时 目标引学1、全班质疑,疏通语句,积累文言词句。
2、用自己的话介绍唐雎斗秦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文章大意。 合作共学(一)1、分小组将疑难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不能解决的由老师讲解,完成语句的疏通。
2、交流时强调记好笔记,注重文言字词的积累。合作共学(二)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自主译读;
2、找出疑难语句,组内交流,小组长将组内疑难整理出来。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派对···说用答应交换虽然这样从希望始终于是听从况且使···亡凭借把忠厚的长者扩充(形作动)违背轻视(形作动)从即使通“措”,置疑问语气助词只,仅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曾经取消句子独立性使··伏使··流发语词通“苍”心里吉祥假如倒下 撞这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何必要到这样的地步呢?只因为 屈服明白道歉 独立自学:梳理文章内容 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起因、
经过、结果。思路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1段)(第2、3段)(第4段)具体叙写唐雎出使秦国的经过。
(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通过侧面描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及所“谕”之理,反衬唐雎出使胜利,点明主题。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
(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秦王不悦,表明安陵危在旦夕.)[开端][发展与高潮][结局]使说许派出使高兴解释上下、左右答应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高可二黍许(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必为有窃疾矣( )必若士必怒(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一定一定要真的安陵君其许寡人( ) 请说之( )一词多义检测固学应答之词,表示同意易以大易小 ( )天下事有难易乎 ( )交换容易惠大王加惠 ( )甚矣,汝之不惠 ( )恩惠聪明徒免冠徒跣 ( )徒以有先生也 ( )空,这里指光着仅仅,只善以大易小,甚善 ( )京中有善口技者 ( )好,好的擅长善哉,吾请… ( )⑴秦王不悦。
⑵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⑶仓鹰击于殿上。“说”通“悦”,高兴。“错”通“措”,注意。“仓”通“苍”。通假字⑶长跪而谢之

(古义为 ,今义为 。)“道歉”“感谢”⑵君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古义为 ,今义为 。)“听说”“用鼻子嗅”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古义为 ,今义为 。)“于是”“因为”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⑴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 , 活用为 ,这里指 ) ⑵天下缟素。

( , 活用作 ,原指 ,
在这里意为 。) ⑶与臣而将四矣
( , 活用为 ,
这里意为 )形容词怒名词名词动词白色的丝织品“穿丧服”缟素发怒的后果数量词动词“成为四个人”。四解释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⑴以大易小。( )
⑵徒以有先生也。( )
⑶以君为长者。( )
⑷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用因为把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