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教学参考
一、课标导航
1.根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特点;结合“大气的温室效应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2.联系气温、气压与气流的关系,理解热力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的知识;根据受力与运动的关系认识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结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理解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变化。
3.掌握气团和锋、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培养观察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指要
讲授本节内容要注意物理知识、规律和原理的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移应用。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要运用物理学中“气压”的原理绘图分析,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形成过程要运用物理学中“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绘图分析。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可借鉴物理学中的“左右手定则”来判断。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用性较强。教学中要随时关注热点事件,及时补充新材料,如台风、沙尘暴的发生等,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用教材知识解释现实问题,增强学习兴趣和自我探究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材静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片难以展现的内容,如热力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锋面天气等动态地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温故知新
新知预习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_______________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反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具有反射作用;云的反射作用显著,云层愈,反射作用愈强。
(2)散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具有散射作用,使部分太阳辐射改变方向。波长较短的_______________色光最易被散射。
(3)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大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_______________;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_______________;对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
(4)由于大气削弱作用的存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两极_______________。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地面长波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大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吸收,增高了大气温度。_______________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2)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_______________作用。
4.意义:白天,大气对太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辐射的削弱作用_______________地表的气温;夜间,大气的_______________作用能使地表散热变慢。这两种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了气温的日较差,为生物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
二、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地面_______________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过程:近地面受热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气膨胀上升,形成_______________压;相应高空空气聚积,形成压。近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空气密度加大而形成_______________压;相应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_______________压。水平方向上,空气由压流向_______________压,形成闭合环流。
(3)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由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压水平流向_______________压,形成了风。高空风向受_____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___力的影响,风向_______________于等压线;近地面风向受_______________力、_______________力和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________。
2.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极地_______________压带——南北纬90°附近
副极地_______________压带——南北纬60°附近
中纬_______________带
副热带_______________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
赤道_______________气压带——赤道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致,北半球夏季_______________移,冬季_______________移。
3.南、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1)南半球_______________面积较小,_______________面积较大,地表相对均匀,气压带较完整,呈_______________状分布。
(2)北半球_______________面积较大,海陆差异明显,气压带、风带被分割成几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
(3)季风环流:海陆_______________差异及_______________的季节性移动是形成季风的原因。东亚季风——冬季_______________风,夏季_______________风。南亚季_______________风——冬季风,夏季_______________风。
4.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_______________。
(2)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控制,_______________;冬季受_______________控制,_______________,形成地中海气候。
(3)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全年盛行_______________风,终年湿润,气温适中,形成_______________气候。
三、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1.气团和锋
(1)气团: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属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_______________、相似的大团空气。根据气团的温度特征,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根据气团的湿度特征,可分为海洋性气团和大陆性气团。
(2)_______________:温度或密度相差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后形成一个狭窄的过渡区。
(3)冷锋:_______________气团主动向_______________气团移动的锋。过境时天气剧烈变化,包括雷雨天气,过境后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气压_______________。
(4)暖锋:_______________气团主动向_______________气团移动的锋。过境时天气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过境后天气温暖潮湿。
(5)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两个气团僵持在一起。带来连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天气。
2.气旋和反气旋
(1)气旋:伴随低气压形成的空气旋涡。北半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_______________时针旋转辐合,南半球_______________时针旋转辐合,中心气流_______________。过境时常出现_______________天气。
(2)反气旋:伴随高气压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空气旋涡。北半球_______________时针旋转辐散,南半球_______________时针旋转辐散,中心气流_______________。过境时常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气。
知识回顾
一、藏袍与高原气候
西藏属于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可是藏袍却要把一只袖子脱下来穿,为什么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
藏民祖祖辈辈生活在海拔4
500米以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在长期生产、生活和生存的实践中,为适应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大这种天气,他们特别缝制了一种宽松、肥大的衣服——藏袍。每当外出或劳作时,随着气温升降的变化用袖子来调节体温:气温渐高时就褪去一只袖子,气温再高就将另一只袖子褪下来别在腰间;气温渐低时就穿上一只袖子,气温再低就穿上另一只袖子。
二、一天中最高气温不在正午
初中地理我们学过一天当中陆地上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大气的受热主要是受地面放出来的热量的影响,而不是直接来自太阳。
三、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的最高气温不在6月
陆地上北半球平均最高气温约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四、篝火灰烬向上升
野营时,点上一堆篝火,灰烬在火堆上随热空气向上升,在火堆周围落下。
五、盛行风影响航速
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京的李先生到乌鲁木齐旅游,结果,他惊奇地发现,同一班民航飞机,同一航速,同一航线,往返一次结果飞行时间相差半个多小时。
历史上帆船时代,信风曾促进了世界古代贸易的发展,被称为“贸易风”。
六、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初中地理我们学过:地球上共形成了南北对称分布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地面受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类型也就不同。
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初中学习地理时,我们归纳过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气压带和风带、洋流因素。
八、季风
平时生活中我们感受到:冬季和夏季风向有明显的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九、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我国民谚中有“一场春雨一场暖,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秋雨一场寒”,意思是说,春天降雨大多伴随着暖气团的势力增强,它主动前进,降雨后气温升高;秋雨大多伴随着冷气团南侵,降雨后气温下降。
十、梅雨和伏旱天气
初中地理我们学过,我国江淮地区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大约一个月阴雨连绵叫梅雨;梅雨结束后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高温少雨的伏旱天气。
十一、寒潮和台风
初中地理提到,寒潮和台风都是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常有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侵入我国。这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即为寒潮。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