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疏导引导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下表所示:
环境要素
整体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气候
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地貌)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
水文
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分交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冰川、波浪、风、地下水等的影响
植物
受光、热、水、营养物质(土壤)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换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例如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上,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极少,动物则因食物不足而相当缺乏。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
2.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物质——大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岩石、生物彼此渗透,在不停的运动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或系统)。
特别注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
自然界有四大物质能量循环,大气、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物质和能量交换为基础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
特别注意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表现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且还会“牵一发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
(1)概念
世界气候有冷热、干湿等地区差异,陆地上反映各地气候特点的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多呈带状分布,所以叫自然带。
(2)特征
各个自然带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陆位置各不相同,因此各带各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也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每个自然带都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长条状分布。
(3)分布
自然带分布与气候分布的对应关系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
(4)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组成要素及其特征
任何一个自然带,都具有一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世界陆地上的自然带及其气候、植被、土壤、动物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陆地自然带
组成要素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低纬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沙漠狐
荒漠土
中纬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黇(tián)鹿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子午沙鼠
荒漠土
高纬度
亚寒带
针叶林带亚寒带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寒带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极地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未发育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地带性规律
分异规律
定义
主要成因
主要分布区
图示
纬度地带性分异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
太阳辐射在地表随纬度发生变化,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主
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
经度地带性分异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滨海向内陆方向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条件为主
中纬度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垂直地带性分异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思维拓展
1.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明显,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明显的原因
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对湿度大,水分条件的纬向(东西方向)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形成赤道多雨带,水分条件的纬向差异也很小。中纬度特别是北半球,陆地宽广,从沿海向内陆水分差异大,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过渡很明显,因此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明显。
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和完整程度的影响因素
垂直分布差异的规律一般受下列因素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山体要达到一定高度;②山体所处的纬度较低,纬度愈低,垂直自然带就愈多;③山体的起点高度低,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垂直分布差异明显。如珠峰南坡起点低,又处于亚热带,自然带同自赤道到两极所出现的水平自然带有些相似;北坡起点青藏高原海拔4
000米以上,垂直带谱比南坡少得多。
(2)非地带性规律
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基础上,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
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内地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活学巧用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新疆地区常见植被“骆驼刺示意图”。
材料二:骆驼刺的地上部分高度在0.5—1米,但其地下有发达的根系,可深入地下几米,来吸收地下的水分,满足其生长的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
骆驼刺
(1)骆驼刺的个体形态和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机能,反映出其所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水文特征是_______;这种植被—气候—水文等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具_______有特征。
(2)(双选)根据示意图分析,如果该地区的骆驼刺等植被被大量破坏,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趋势是(
)
A.气候变干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气候变冷
解析: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统一的整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缺水严重,地表水很少,但在地下某一深度有一定量的水存在,该区植被为适应干旱的环境便产生了一系列耐旱的特征。例如,地表部分矮小,可减少蒸腾作用,地下根系发达,可从地下深处吸收水分。该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某一因素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整个环境的变化。例如,植被破坏后会引发气候变干和土地荒漠化。
答案:(1)干旱少雨近地表水少,地下深处有一定量的地下水整体性
(2)AB
2.根据以下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判断,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由于大气层的CO2含量愈来愈少
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
解析:生物循环促进了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的转换,特别是实现了无机界和有机界的交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把无机物转换为有机物,也能够把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体中。
答案:A
3.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
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渗透②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答案:D
4.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写出下列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分布于_________和_________气候区。
解析:自然带①为热带雨林带,②为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为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与之相同。④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⑤为温带草原带,⑥是温带荒漠带。
答案:(1)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2)海陆分布不同导致水分条件的差异
(3)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
5.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荒漠带
解析: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发育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B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
6.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
7.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
A.②地降水最多
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
C.①地年均温最低
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判断,自然带①②③分别是热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温带草原带。第7题,图中①②③三地的自然条件相比较,①地在南回归线附近,年平均气温最高;②地在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西岸,由于受西风影响,所以降水最丰富;③地的主要植被是草原;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判断:②地沿海地带有寒流经过,③地沿海地带有暖流经过。
答案:6.C7.A
8.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沿AB线,自然带依次由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带、___________带过渡到___________带;这体现了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___________差异造成的。
(2)自然带沿CD线的更替体现了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变化是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
解析:第(1)题,从我国东临太平洋考虑
( http: / / www.21cnjy.com ),AB线从沿海向内陆延伸,其地域差异自然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即纬度地带性。第(2)题,CD线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呈南北方向延伸,从C到D纬度逐渐降低,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
答案:(1)森林草原荒漠经度地带性水分
(2)纬度地带性热量
9.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这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因为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若受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影响应该属于温带荒漠带。但由于地貌部位和地表物质组成、潜水的埋藏及流动性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利用源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冰雪融水的河水或地下水灌溉的经营活动,使得这里逐渐形成了绿洲。因此说绿洲是由于地下水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干预形成的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D
10.造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环流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陆分布的影响
D.地形的影响
解析: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东西两侧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处于温带范围,纬度位置相同,地理环境应具备该地理纬度地区的地带性特征。但是,安第斯山脉自北而南纵贯南美洲西部,高大的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属于非地带性因素,它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当地的地带性分布规律遭到干扰和破坏。山脉南端西侧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多雨的温带森林”景观,而山脉东侧的广大地区,因受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难以达到,气候干燥少雨,形成“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景观。
答案:D
图表导读
1.“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精巧点拔
1.“理想大陆”是指海岸线平直、地表平坦(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因素)、赤道经过大陆中部的理想状态下的陆地。“理想大陆”上的自然带及其组成、分布如下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该图展示了自然带由赤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向两极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并且从该图可清楚地看出由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最明显的是低纬和高纬,而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中纬度明显些。
2.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随着水热状况的变化,形成了相应的自然景观,自然带出现垂直分布的规律。
阅读该图应体会:
山地垂直带(即山地垂直自然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在水平地带(即按从低纬向高纬、从沿海向内陆更替的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的自然带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即垂直自然带的种类和组合)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其纬度带和气候带。如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据此可以推断这里为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习题详解
一、教材P68“探索”引路
1.这一事例说明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2.再如,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将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见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二、教材P72“思考”启迪
并不是所有的大陆都是离海岸越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降水越多。如非洲、大洋洲、南北美洲副热带大陆的西岸,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或者是受自陆地吹向海洋的信风的影响,干燥少雨。而这些地带的西岸海域全部是寒流,对沿岸陆地起降温减湿作用,加剧了干燥程度。所以离海岸越近,降水反而越少。
三、教材P72“案例”剖析
该“案例”介绍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课后设置了两个思考题,其答案如下:
1.珠穆朗玛峰南坡地区垂直自然带变化最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显,自然景观表现出从森林—草原—草甸—冰碛到冰川带的地带性更替;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则没有山地森林分布。南、北坡的高山上部地区自然带分布大体类似,只是分布的海拔有些变化,例如雪线在南坡为海拔5
500米,北坡则达6
000米。
珠穆朗玛峰南侧基带海拔低,纬度较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处在西南季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山麓地带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向上依次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而北坡地面海拔平均高达4
000米以上,气温低,降水少,不具备森林生长发育的条件,形成高山草原带。
2.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与从赤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即水平自然带)有明显相似之处,在南坡表现更为显著,自然景观表现出从森林—草原—草甸—冰碛到冰川带的地带性更替。例如山麓为亚热带气候,自然带相应地表现为常绿阔叶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