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
1.
现有下列仪器:①酒精灯②量筒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烧杯⑥药匙⑦玻璃棒⑧托盘天平。若实验室要配制100克15%的氯化钠溶液,则上述仪器中多余的是(
)
A.②④ B.①③ C.⑤⑥ D.⑦⑧
2.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与加入氯化钠质量(a)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
实验室用30%的双氧水溶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
A.20g B.80g C.100g D.200
4.
10、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
A.海水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溶剂质量增多
C.海水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多
5.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6.
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
7.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温度升高,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C.降温时饱和溶液可能无晶体析出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8.
农业上常用饱和食盐水选种。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对此过程的描述,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9.
某温度下,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下列四位同学提出的措施可行的是( )
A. B. C. D.
10.
下列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错误的是
A.取用氯化钠固体 B.称量氯化钠固体
C.量取水的体积 D.溶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11.
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
(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其中A一定是
溶液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12.
研究物质溶解性实验中,小明将5克硝酸钾加入10克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甲图。
(1)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不考虑水的蒸发,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13.
按下图所示的顺序进行实验并填写下列各空白处。
(1)计算:计算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溶液所需食盐和水的质量。
(2)称量和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食盐的质量,倒入烧杯中溶解。用 量筒(选50毫升、100毫升)量取所需水的量,倒入盛有食盐的烧杯里。
(3) :用玻璃棒搅拌,使食盐溶解。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50g质量分数为4%的食盐水溶液。
(4)同学们在称量食盐的质量时,左盘放纸片,右盘未放纸片,则结果会导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4.
下图是某同学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有:①溶解;②称量和量取;③计算;④装瓶存放.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①~④)。
(2)请指出实验过程中错误的操作步骤序号
(填字母)
(3)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如果配制的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
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
②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
15.
表是KNO3
、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克)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1)50℃时,KNO3
的溶解度是
;
(2)KNO3
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
(3)要使50℃时,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4)如下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0℃的KNO3饱和溶液中,若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请画出V排随温度变化的大致图像。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16.
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有一过氧乙酸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求:(1)100g过氧乙酸溶液中含溶质为多少
(2)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将100g该溶液与100g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7.
2016年第17号台风“鲇鱼”给温州市的局部地区带来特大暴雨,导致较严重的内涝灾害,洪灾过后,为防止病菌传染,应对被水淹过的教室等场所进行及时消毒。学校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液进行消毒,如图所示是消毒液的标签部分信息,仔细阅读后回答。
(1)这瓶过氧乙酸消毒液的溶液质量为________克。
(2)0.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以杀死某些病菌。若取100克该过氧乙酸消毒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5%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18.
小敏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100毫升用于配制稀硫酸。问:
(1)这1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为 克。其中硫酸的质量为 克。
(2)它将这100毫升浓硫酸与500毫升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解题过程)
初中科学试卷第2页,共2页
初中科学试卷第1页,共1页物质的溶解练习题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B 2.B 3.B 4.A 5.B 6.A 7.C 8.B 9.B 10.C
11.
(1)饱和
(2)A≥B>C
12.
(1)试管底部还有硝酸钾固体
(2)0.33或33%
13.
(1)食盐的质量m=60g×5%=3g;水的质量m=60g-3g=57g(2) 100毫升 (3) 溶解 (4
) 偏小
14.
(1)③②①④
(2)AB
(3)搅拌,加速蔗糖溶解
(4)①②
15.
(1)85.5g
(2)冷却热饱和溶液
(3)升温(或加溶剂)
(4)
16.
解:(1)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过氧乙酸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100g×15%=15g;
答:100g过氧乙酸溶液中含溶质为15g;
(2)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3)将100g该溶液与100g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
17.
(1)550
(2)过氧乙酸溶质的质量:100g×20%=20g
稀溶液的质量:20g÷0.5%=4000g
加水的质量:4000g-100g=3900g
答:需加水3900g 。
18.
(1)184
180.32
(2)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若将这100毫升浓硫酸与500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
答: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26.4%。
【解析】
1.
略
2.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随溶质加入变化情况的知识,在加入氯化钠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由0逐渐增加直至饱和,此后氯化钠质量分数保持不断,根据这个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解答】
由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可知在加入固体前水中没有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为0,随着加入氯化钠,氯化钠不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后,氯化钠不再溶解,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再增加了,根据这个变化规律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略
4.
【分析】
通过分析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的过程来回答本题。
海水中溶剂是水,由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说明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剂减少,溶质不变,所以溶液质量也减少,由于溶质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海水中溶剂是水,由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说明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剂减少,溶质不变,所以溶液质量也减少,由于溶质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A.溶剂减少,溶质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A正确;
B.由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溶剂质量减小,故B错误;
C.溶剂减少,溶质不变,所以溶液质量减少,故C错误;
D.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溶质不能透过淡化膜,溶质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5.
【分析】
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少,不变是错误的;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比b大;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
【解答】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少,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比b大,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分析】
掌握溶液的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溶质质量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及在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
A.由于溶液有均一性,在将甲转移溶液50mL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不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故B错误;
C.由题意可知,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题意可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7.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等并能灵活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还要理解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的关系。
【解答】
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说法错误;
B.温度升高,某饱和溶液可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且溶质、溶剂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说法错误;
C.有些物质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时这些物质的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故C说法正确;
D.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常用方法是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若采取降温恰好饱和的方法,溶质、溶剂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8.
【分析】
室温下饱和食盐水蒸发溶剂会析出溶质,剩余溶液仍为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此题是对饱和溶液有关问题的探讨,涉及到恒温蒸发的知识要点,只要抓住析出晶体后溶液仍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即可。
【解答】
A.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溶解度也不变,故A选项错误;
B.在相同温度下,饱和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选项正确;
C.水分蒸发导致饱和食盐水中析出食盐,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故C选项错误;
D.水分蒸发导致饱和食盐水中析出食盐,由于溶剂与溶质都减少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9.
【分析】
本题考查了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
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进行分析,要改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加入水或减少溶质。
【解答】
A.因为是饱和溶液,加入硝酸钾晶体,不再溶解,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降低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降低,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少,故B符合题意;
C.因为是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会析出溶质,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升高温度,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也没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分析】
A.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B.根据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溶解操作的正确方法进行分析。
了解配制溶液的注意事项、所用仪器等知识才能正确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解答】
A.取用固体药品,瓶塞应倒放,防止瓶塞沾染脏东西污染试剂,故A正确;
B.天平称量固体应该是左物右码,故B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误;
D.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故D正确。
故选C。
11.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根据题意,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C烧杯中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解的溶质比C烧杯中多,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由图可知,A中烧杯中残留有某固体物质,说明某固体物质不能继续溶解,说明该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C烧杯中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解的溶质比C烧杯中多,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是饱和溶液,则AB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若是不饱和溶液,则A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B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即A≥B>C。
故答案为:(1)饱和;(2)A≥B>C。
12.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饱和溶液的相关知识,饱和溶液部分是溶液的重难点,也是历年中考热点之一,学习中要透彻理解饱和溶液以及溶解度的有关知识。
(1)根据通过观察法可知,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该温度下硝酸钾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2)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加热后原来没有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解答】
(1)通过观察法可知,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该温度下硝酸钾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加热后原来没有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此时溶液中。
故答案为:(1)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
(2)0.33或33.3%。
13.
【分析】
本题考查配制溶液。配制溶液的过程是计算,称量,溶解。
【解答】
(1)计算:食盐的质量m=60g×5%=3g;水的质量m=60g-3g=57g;
(2)所需水的质量是57g,则水的体积为57ml,故需要用100毫升的量筒;
(3)溶解
(4)用天平称量食盐时,左物右码,先游码和砝码放好所学要称量的质量,然后往左盘加食盐,直到天平平衡,
但是左盘放食盐,放了纸片,右盘未放纸片,将纸片也算进食盐的质量里,故食盐的质量偏小。
故答案为:(1)食盐的质量m=60g×5%=3g;水的质量m=60g-3g=57g(2) 100毫升 (3) 溶解 (4) 偏小
14.
【分析】
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溶质质量等于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量筒的选取原则是比所量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如果配制的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有两种可能:称量的溶质少了(左码右物,溶质中有杂质)量水量多了(仰视读数量水)。
【解答】
(1)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故正确顺序是③②①④。故填:③②①④;
(2)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应把物体放在左盘,法码放右盘,即左物右码。读取量筒内的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底部相齐平。故AB操作错误;故填:AB;
(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故填:搅拌,加速蔗糖溶解;
(4)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5%,则溶解的氯化钠质量小于7.5g,可能的原因有: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位置并且使用了游码,从而致使所称取的氯化钠质量偏小,量取水时仰视造成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大于计数,使所得溶液中水量偏多等,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会造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装瓶时有溶液洒落不影响溶液质量分数,故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①②。故填:①② 。
15.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KNO3 、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另处还考查了漂浮的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解答】
(1)由图表可知,50℃时,KNO3 的溶解度是85.5g;故填:85.5g;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溶液中得到纯净的KNO3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故填:冷却热饱和溶液;
(3)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50℃时,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增加溶剂,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填:升温(或加溶剂);
(4)当KNO3溶液的温度升高时烧杯底的晶体将不断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增大,溶液的密度也将变大,由F浮=ρ液gV排可知,当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时溶液的密度越大,则木块排开溶液的体积越小;当烧杯底的KNO3晶体全部溶解后,温度升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溶液的密度也将不变,木块排开溶液的体积也不变。如图所示:
16.
【分析】
(1)利用一定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溶液质量100g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加入水后溶液质量增大而溶质质量不变,利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加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与100g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两溶液的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两溶液中溶质质量之和,利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根据溶液中,若已知等式中任意两个量可计算第三个量。
【解答】
(1)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过氧乙酸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100g×15%=15g;
答:100g过氧乙酸溶液中含溶质为15g;
(2)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3)将100g该溶液与100g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
17.
【分析】
(1)由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图,一瓶该溶液的体积和密度,由m=ρV可求得这瓶溶液的质量;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解答】
(1)由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图可知,一瓶该溶液的质量为500mL×1.1g/mL=550g;故填:550;
(2)过氧乙酸溶质的质量:100g×20%=20g
稀溶液的质量:20g÷0.5%=4000g
加水的质量:4000g-100g=3900g
答:需加水3900g 。
18.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根据m=ρV,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水的质量,根据计算出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解答】
(1)100mL=100厘米3,这1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是:,其中含溶质的质量为184g×98%=180.32g,故答案为:184 180.32。
(2)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若将这100毫升浓硫酸与500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
答: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