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历史七年级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学习目标1.了解元谋人生活的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发现过程、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3.了解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发现地点以及生产、生活状况。※知识梳理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元
谋
人距今年代:约① 年
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
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② 的古人类北
京
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③ 龙骨山
体质特征:具有猿的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生活状况:打制石器、狩猎、采集、群居、
用火
评价:④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山
顶
洞
人距今年代:约 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尤骨山顶部
生活状况:掌握磨制技术和钻孔技术、制作饰品、有审美观念170万最早周口店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3万※同步训练夯实基础一、单项选择题
1. 小明同学在一篇日记中写道:“金秋十月,我有幸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现这个地方除了是祖国境内最早人类的故乡,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一大世界级品牌资源——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遗址……”日记中的“这个地方”指的是( )
A. 陕西西安 B. 浙江河姆渡
C. 山东大汶口 D. 云南元谋县D2. 俗话说:“去楚雄州者,当去元谋县;去元谋县者,当去那蚌村。不为别的,就冲元谋人的那两颗牙齿!”元谋人距今大约多少年?( )
A. 20万年 B. 70万年
C. 80万年 D. 170万年
3. 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在排练历史情景剧《北京人的一天》,下列哪位同学的台词不符合历史事实?( )
A. 甲同学:“我学会钻木取火了!”
B. 乙同学:“我们这一群人去狩猎,你们那一群人去采集果实。”
C. 丙同学:“我们来把猎物烧成熟食。”
D. 丁同学:“我学会用石头打制成石器了。”DA4. 汤山猿人是江南迄今发现的唯一完整且和北京人属同一时期的古猿人。存放该猿人化石的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已经对外开放。该猿人( )
A. 能够制造和使用粗糙的石器 B. 会种植水稻
C. 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D. 会种植粟
5.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某校曾精心设计并组织了以“感叹土林奇观,了解元谋人历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践,他们可以了解到的情况有( )
①元谋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②元谋人已经开始使用火③元谋人与现代人面貌特征基本一样④元谋人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AD6. 在宁夏灵武水洞沟,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3万年前的原始人类遗迹,他们依据的有( )
①历史教材②考古发掘③网络视频④生物化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当铁锹清除掉50万年的黑夜,阳光将重新洗劫一切。头盖骨,颚骨,牙齿……碎片被拼凑成完整的头颅,那一刻,沉睡的梦醒了。向前突出的嘴是惊愕吧?高出的眉骨只是为遮挡更加刺眼的黎明?”这诗句是对下列哪一远古人类的描述?(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CB8.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 神话传说 B. 史书记载
C. 学者推断 D. 化石考古
9.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有一种远古人类,已经懂得人工取火,会制作装饰品,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请你判断这一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DC10. 下列有关古代原始居民北京人生活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磨制石器 B. 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C. 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 D. 用骨针缝衣服
11. 四川中江县城内流传着一个名叫苏承良的壮汉在深山凿穴为家独居30年的神奇传说。甚至有人称,他行事匪夷所思,不仅一人用锤斧在峭壁上挖出上百平方米的石屋,里面还摆满试管、烧杯一类古怪物件。人们纷纷说他是当代的“山顶洞人”。你知道我国远古时期被称为山顶洞人的人类生活在哪里吗? ( )
A. 云南 B. 山西
C. 北京 D. 陕西BC12. 小红同学想办一个关于北京人生活的图画展,你认为她所搜集的下列图片中,哪一幅不应被采用?( )
A. 制作工具 B. 使用天然火 C. 群居生活 D. 缝制衣服
13. 从“工业兴镇”到“旅游立镇”……在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宏观背景下,周口店镇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路格外清晰。如果我们到周口店旅游,可以参观到的古人类遗址包括( )
①元谋人遗址②北京人遗址③山顶洞人遗址④半坡遗址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DB14. 韩非子描述远古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 学会制造工具 B. 住在山洞里
C. 懂得用火 D. 过群居生活
D能力提升二、综合题
15.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三所示的是什么生产工具?它与图一和图二中的人类有什么关系?打制工具。图一与图二中的原始人类都使用这些石器制作各种工具。(2)你能想象一下人类最初是怎样获得火种的吗?请谈一谈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所产生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获得火种: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所产生的作用:用火照明和御寒,从而扩大生产、生活领域;用火烤熟食物,有利于缩短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营养,促进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和进化;火还可以帮助人类驱逐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及狩猎能力。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16.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肥沃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众多的江河给我们灌溉之利,纵横的山脉,茂密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结合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星星点点·见证中华先民足迹】
材料一
(1)A处是 遗址,地处 流域。B处是 遗址,处于 流域。
元谋人长江北京人黄河(2)仔细观察地图,你能说出A、B两处原始人类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吗?这样分布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遗迹·见证史前文明发展】
材料二
(3)观察“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你会发现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何特征?
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因为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北京人把石头打制成石器,制作方法简单,石器粗糙。(4)观察“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和制作的骨针”,你会发现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上有了什么进步?
【历史感悟·保护中华文明遗址】
(5)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现存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遗址。对于如何保护北京人遗址,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山顶洞人已经开始掌握磨制技术和钻孔技术,利用骨针缝制衣服,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遗址自然环境进行监测;提高公民保护文物的意识;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等。※强化训练1. 五一期间,小明在北京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大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早期人类遗址。由此可以推断,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人遗址 D. 河姆渡人遗址
2.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 陕西省 B. 云南省
C. 浙江省 D. 北京市BB※史海拾贝 裴文中
裴文中(1904-1982),直隶丰南(今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人,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奠基人,中国古人类学创始人之一。
裴文中是中国古人类学的重要创始人。1927年,他毕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9年12月2日,他在周口店发掘出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轰动了中外学术界,成为中国古人类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为此,中国科学社于1930年授予他金质奖章。
1935年夏,裴文中赴法留学。他的助手贾兰坡继续主持采掘工作,于1936又发现了新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可惜在抗日战争中,化石离奇失踪了。从那时起,包括裴文中、贾兰坡在内的许※史海拾贝 多人都致力于寻找人类祖先的下落,虽然来自世界各地的相关“线索”已有100余条,可惜至今也未找到,成了世界科学史上的一桩大疑案。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后,裴文中出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后,他积极开展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研究,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82年9月18日,裴文中在北京病逝。 他的一生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课件4张PPT。课堂十分钟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1. “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科学家借助“元谋人牙齿化石”可以了解到的内容是( )
A. 元谋人距今时间 B. 晚期直立人的生活状况
C. 聚落时期人们的生产情况 D.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A2. 下列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 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 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 用火堆驱赶野兽和照明
3. 周口店北京人的头颅已经沉睡了几十万年,历史风尘吹干的头盖骨是岁月的挽联。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面貌与现代人基本类似②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③用火烧烤食物④具有审美意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DB4.某位同学写“北京人的一天”时,他用到的关键词语有“粗糙石器”“共同抵御禽兽” “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这位同学所描述的“北京人”生活阶段是( )
A.远古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A5.我国考古学家利用“碳14断代法”测定出一种远古人类,距今约50万年,并在其生活的洞穴里发现厚达6米的灰烬。下列说法中,属于这种远古人类的行为的是( )
A.已经会人工取火 B.过着群居生活
C.种植粟 D.会制造陶器B课件18张PPT。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 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 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以及意义。※知识梳理原始农耕生活半坡居民
的生活地点:陕西①__________东部半坡村一带
年代:距今约②__________年
房屋:③__________圆形房屋
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农业:种植④__________
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家畜
手工业:制作彩陶,会纺织、制衣生产西安6 000半地穴式粟河姆渡人的生活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镇
年代:距今⑤__________年左右
建筑:⑥__________房屋、木结构水井
工具:骨耜生产农业:种植⑦__________
畜牧业:以饲养猪、狗、水牛为主
手工业:会制作陶器和玉器,使用乐器,运用雕刻等7 000年 干栏式 水稻 原始农业的发展作物:世界上⑧__________人工栽培稻和粟
过程: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作用: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最早的※同步训练夯实基础一、单项选择题
1. 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条件的差异 B. 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C. 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
D. 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A2. 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等。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3. “磨制石器有进步,耒耜耕地种稻谷……简单玉器和乐器。”夏明总结的这首顺口溜是为了记忆哪一远古居民的生活概况?(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CD4. 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 洞穴 B. 干栏式房屋 C. 搭上草棚的水井 D. 半地穴式房屋
5. 运用比较的方法,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同学们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的生活存在诸多不同,如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房屋特点不同等。你认为这些不同主要源于( )
A. 饮食习惯 B. 劳动工具
C. 自然条件 D. 思维方式BC6. 假如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C. 青铜剑 D. 铁斧
7. 小明在网上搜集到一幅关于远古人类生活遗址的海报(见下图),你认为下列场景与该海报所说的历史不符的是( )
A. 干栏式房屋 B. 彩陶水瓶
C. 石制纺轮 D. 磨制石器BA穿越6000年,搭建原始房屋,动手钻木取火,秀原始服装,尝试尖底瓶取水的奇妙,捆绑原始石器工具……感受原始文化8. 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下列说法较为准确的是( )
A. 聚族而居 B. 原始农业
C. 贫富分化 D. 采集、狩猎
B9.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各图所示文物为研究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的是( )
10. “六千年了,还是那个游动的姿势……石器时代的先人将语言雕绘成优美的艺术线条,我试图解剖一条鱼的筋骨,揣度鱼纹人面的眼神,称量一个陶盆承载的历史。”诗歌中的“先人”指的是( )
A. 半坡人 B. 河姆渡人
C. 商朝人 D. 西周人
BA11?下列哪一地区原始人类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
A?陕西西安半坡人 B?浙江余姚河姆渡人
C?陕西临潼姜寨人 D?河南新政裴李岗人
12. “古代这里土质虽不好,但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这里描述的可能是( )
A. 河姆渡遗址 B. 大汶口遗址
C. 北京人遗址 D. 半坡遗址
BA13.北京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见右图)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大汶口人C能力提升二、综合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长江流域的人类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在居住条件上有了什么变化?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1954年开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者们经过多次的发掘和整理,才重现了当年半坡村居民的生活景象。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1958年,我国在半坡村建立了国内第一座原始社会遗址博物馆——半坡博物馆,并于该年4月1日正式开馆。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驰名中外的展现我国古人类遗址的重要窗口。
——《历史上的今天》
(1)如果你是半坡博物馆的负责人,你会考虑在遗址保护大厅、陶窑遗址室里展出有关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哪些遗物?
已经走出洞穴,过上定居生活。
磨制石器、纺轮、人面鱼纹彩陶盆等。(2)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解说员,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半坡人的生活?
(3)请你帮半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设计一句半坡遗址的宣传语。略(从半坡人居住的房屋结构及其用途、所使用陶器的纹饰及用途、种植的粮食作物及蔬菜、饲养的家畜等角度构思)华夏归一统,文明出半坡。(符合题意即可)※强化训练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D2. 早在六七千年前,分别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 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 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3.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 建筑技术的进步 B. 人工取火的发明
C. 饲养水平的提高 D. 生产工具的改进CD※史海拾贝 “野人”之谜
一直以来,“野人”是一个扑朔迷离、神秘莫测的字眼,世界各地流传着许多有关“野人”的传说。“野人”、飞碟、百慕大三角与尼斯湖水怪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谜团”。
早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枭阳国中有“野人”,“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湖北《房县志》也有记载:“……高险幽远,石洞如房,多毛人,长丈余,遍体生毛,时出啮人鸡犬。拒者必遭攫搏。”
至今,已有数百人目击过“野人”,他们看到的“野人”大致是体形高大,直立行走,头比人稍大,眉骨突出,能发出“呷呷”“呵呵”“哇哇”“啧啧”“嘿嘿”的声音。自1976年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神农架考察,已采集到“野人”的粪便、脚印、毛发以及他们的睡窝。他们的脚长达30厘米,步幅达1米多。他们的毛发经分析后发现,既不同于人类,也不同于猩猩。
解开“野人”之谜,将是对人类起源学说的一大贡献。课件7张PPT。1. 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下列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农耕文明代表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C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2. 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中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具等,根据下图图片提示,其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①栽培稻谷遗存 ②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司母戊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D3. 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浙江省余姚县农民在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一处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这处远古人类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4. “这是一个刀耕火种的年代,稻谷,(是)献给祖先最饱满的颂词……我在捡回来的骨头上,蘸上血液和汗水,打磨(成)一只骨哨、一枚骨针、一把骨耜。”诗歌中描绘的是下列哪一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DD5. “鱼跃出滻河,搁浅在史前的半坡,六千年了,还是那个游动的姿势,装点着酷似外星人的面孔,有意无意成就一个陶盆的美名。”下列与“彩陶”一样成为半坡人“符号”的是( )
A. 打制石器 B. 骨针
C. 石斧 D. 刻画猪纹黑陶钵C6. 中国有一个独特的主食格局:“南米北面”。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这源于几千年前形成的两大农业布局。阅读下列材料,参与问题回答。
【史料析起源】
材料一
(1)请你判断半坡出土的上述工具的用途,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用途:石斧进行农业生产;鱼钩用来捕鱼。状况:会制作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捕鱼。(2)依据上题可知,我们了解半坡人生产生活状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到半坡居民的家中做客,他们最有可能用什么招待你?
【穴居到定居】
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考古发现。粟、鱼、肉等。(3)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该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细心的同学发现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的居民所居住的房屋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请说出各自的优点。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原始农业的出现。河姆渡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可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袭等。半坡聚落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适应北方冬天寒冷、夏日炎热的气候。课件19张PPT。第三课:远古的传说※学习目标1. 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 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 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第三课:远古的传说※学习目标1. 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 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 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知识梳理远古的传说炎帝和黄帝简介生活年代:①__________年前
所处领域:黄河流域
人物身份:部落联盟首领联盟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帝归顺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四五千政绩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②__________和蔬菜
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炎帝和黄帝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③__________制作音律,④__________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缫丝、纺织五谷伶伦隶首尧、舜、禹简介政绩生活年代:黄帝之后
所处流域:⑤__________流域
人物身份:由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所形成的部落联盟的首领黄河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推举舜做继承人
舜:品行高尚,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让位给禹
禹:用疏导的方法解除黄河水患,继位后,扩大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同步训练夯实基础一、单项选择题
1. 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盟,多是由有血缘关系或相毗邻、利害相一致的部落组合而成的。我国进入氏族部落联盟的时间大约是( )
A. 距今八九千年前 B. 距今八千年前
C. 距今四五千年前 D. 距今五千年前C2. 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 牧野 B. 涿鹿
C. 长平 D. 城濮
3. “china”一词在英文中有两种解释:一是中国;二是丝绸。古代的丝绸之路曾是中华文明的骄傲和见证。中国“养蚕缫丝”的传说始于哪个人的发明?( )
A. 黄帝 B. 嫘祖
C. 炎帝 D. 蚩尤BB4.尧舜禹时期,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的治水英雄是( )
A.尧 B.舜
C.鲧 D.禹
5.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
A. 盘古开天 B. 炎黄传说
C. 禅让传说 D. 大禹治水DB6.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上下五千年”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 黄帝 B. 炎帝
C. 舜 D. 禹
7. “黄帝炎帝本兄弟,炎帝世衰黄帝起……天下无事享太平,九州之内终统一。”炎帝与黄帝部落走向联合,形成了后来哪一民族的前身?( )
A. 汉族 B. 壮族
C. 侗族 D. 布依族AA8. “务农桑,筑成室,初定家邦,创文字,造舟车,走出洪荒……巍巍先祖功德,绵绵万世流芳。”孙中山先生的这篇祭文是写给传说中的( )
A. 炎帝 B. 蚩尤
C. 黄帝 D. 禹
9. 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选举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CD10. 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
A. 炎黄战蚩尤 B. 皇帝建宫室
C. 舜让位于禹 D. 启继承父位
11.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该材料叙述的是( )
A.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B. 原始农业的发展
C. 奴隶制度的建立 D. 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CD12. 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
的传说。右图反映的是( )
A. 大禹治水 B. 精卫填海
C. 后羿射日 D. 夸父逐日
13. 几千年来,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在中华大地久传不衰,家喻户晓,人们至今传颂着关于大禹治水的许多故事、诗词及歌谣等。“大禹治水”中所治的“水”指的是( )
A. 长江 B. 黄河
C. 淮河 D. 珠江AB14. 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因为他们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属于黄帝所作的贡献有( )
①建房子②造舟船③制衣裳④钻木取火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A能力提升二、综合题
15. 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着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他们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揭秘民族起源】
材料一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谁?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探寻原始民主】
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材料四黄帝。华夏民族是由多民族交融交流而逐渐形成的。(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的情况?其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什么传说?
(4)材料四反映出禹有何美德?大禹的父亲采用堵塞的办法治理洪水失败,大禹接受教训,终于获得成功。大禹的成功给人以什么启示?原始社会。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公而忘私,与群众同甘共苦。启示:处理问题要方法得当、灵活多变,有创新精神;取得成功必须坚持不懈,具备奉献精神;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礼记·礼运》
(1)材料中的内容描述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历史上这种让位制度被称为什么?尧、舜、禹时期。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德的人选举出来。禅让制。※强化训练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华夏儿女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
A. 蚩尤 B. 黄帝
C. 尧 D. 禹
2. 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②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④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BA※史海拾贝 对禅让制的质疑
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故事,可能是中华文明中最温情脉脉、最令人神往的政治童话。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对“禅让”一说提出了怀疑。
《荀子·正论》记载了荀子的疑问:“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
《韩非子·说疑》记载战国末的韩非的言论道:“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不仅否认了“禅让”之事,还说舜和禹继承帝位,是“臣弑君”的结果。另有唐代的刘知几在所著的《史通》中引《汲冢琐语》说:“舜放尧于平阳”,还说舜是给禹赶到苍梧而死的。
“舜禹禅让”说法的来源,近代学者认为是赞成“举贤”的儒家新添的。
课件4张PPT。第三课:远古的传说1.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在我国古代,人们已经学会了采桑养蚕。相传,我国古代发明养蚕缫丝技术的是( )
A. 女娲 B. 黄帝 C. 炎帝 D. 嫘祖
2. “栽培五谷,拓垦千峦。始兴农业,复有梯田。发明耒耜,制作陶盘。兴商立市,采药扬鞭。”这段材料最有可能节选自( )
A. 《黄帝赋》 B. 《炎帝赋》
C. 《大禹颂》 D. 《虞舜颂》
DB3.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远古时期存留下的先民遗址与文物,印证了一些传说的真实性。下列文物与传说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绳纹、蚕纹陶器——嫘祖发明养蚕缫丝技术
B. 船形彩陶壶——黄帝发明舟车
C. 陶器刻画符号——黄帝下属官员发明了文字
D. 陶勋、骨笛——黄帝下属官员发明音乐C4.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论断,要求通过健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机制,发挥互联网监督作用等,多手段对权力进行监管。我国历史上,权力受制于民,最早体现在(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5. “禹手持一把开山巨斧……历经十三载艰苦劳动,水归大海才五谷丰登……禹为王,举国欢腾同庆。”材料中“水归大海”中的“水”指的是( )
A. 长江 B. 黄河
C. 珠江 D. 岷江
AB6. “《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视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为五帝。”诸如材料中“黄帝”“神农”“尧”“舜”等人物都源于中国( )
A. 旧石器时代的英雄人物
B. 新石器时代的英雄人物
C. 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
D. 文明社会时期的英雄人物C